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设施投资是拉美地区拥有巨大需求而中国具有能力优势的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从拉美基础设施领域的历史发展看,以商品价格为基础的经济波动、政府的能力和作为以及私人部门的参与既是其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也是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风险。PPP模式是拉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当前市场上已存在众多来自区域内外的投资者,反映出拉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吸引力;然而,拉美各国政府掌控PPP模式的能力差异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目标的追求,也使得拉美基建市场呈现出较大复杂性。中国方面,尽管中国基建企业在国内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施工经验、技术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化商务能力,在海外工程承包业务上成绩斐然,但其在PPP模式上仍有短板。因此,中国基建企业投资拉美需认清形势,把握拉美基建投资的潜在机会和风险,因地制宜,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同时努力学习当地PPP模式的运作方法,争取与当地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数据等资料,对21世纪以来拉美主要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和经济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加工贸易为吸收外资平台的墨西哥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而巴西、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延等南美洲资源型国家成为拉美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拉美和加勒比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拉美各国政府应审时度势,适时出台和调整符合国情的引资政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拉美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许多国家对拉美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拉美民众的新闻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拉美媒体,一方面不断满足民众的多元化新闻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拉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拉美媒体一直在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信息传递、教育、舆论监督、引导舆论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为拉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便捷方式。拉美媒体的社会传播作用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的,因此,从拉美媒体的视角来看拉美国家的社会发展,是多维度的、立体的。拉美媒体能从不同角度及时反映拉美国家的社会现状,也揭示了大量热点社会问题。拉美政府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凸显大型传媒集团的社会示范作用,增强拉美民众的社会意识,从而使媒体传播的社会作用得到加强,更使拉美媒体在新闻与受众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另外,拉美政府抓住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机,积极引导其发挥优势,有效服务于社会。同时,中拉媒体的合作与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拉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专项投资、参与管理、技术交换等方式与中国在传媒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系统理论,拉美主要国家处于半外围和外围地位。拉美媒体与政府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代表形式:左翼政府对新闻媒体在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大都持批评态度,墨西哥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是合作与管制并存,哥伦比亚则是媒体集团被地方寡头控制的典型。近年来的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影响了拉美媒体的发展,与此同时,商业化发展趋势也使得拉美媒体朝新自由主义方向转变。与美国及欧洲的媒体市场相比,拉美的媒体市场带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包括媒体所有权的高度集中化、电视剧市场的本土化、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以及报纸依然在媒体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面对全球化浪潮,拉美地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日益增强,2005年南方电视台的创办打破了美国媒体的垄断,以一种"南方视角"报道拉美事件。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拉美地区民众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互联网的日益扩展和卫星节目价格更为低廉,媒体将在拉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在推动拉美经济变迁的同时,必然也会推动拉美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2 0世纪70年代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相继建交以来,中国对拉美市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 0 0 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经济战略,要求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走出去”战略为进一步开发拉美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拉美投资环境研究是贯彻“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拉美市场开发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一 “走出去”战略为拉美市场开发提供了战略指导 1 997年,中共中央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6.
拉美地区的矿业历史久远,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备受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的青睐。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及新兴国家的崛起使国际市场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这为拉美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改革开放政策,矿产资源的多样性和低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深加工能力的提高等,使拉美矿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浅析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 1980年代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 ,90年代拉美再次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90年代后半期 ,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呈明显增长趋势 ,1999年达到 10 5 0亿美元。进入 2 1世纪以来 ,由于世界国际投资呈下降趋势 ,流入拉美的外国投资减少 ,但 2 0 0 1年仍接近 80 0亿美元。拉美国家在经历了 80年代的经济和债务危机之后 ,缘何再度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跨国公司的扩张对拉美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文拟分析 90年代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特点、目标战略选择及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8.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亚和拉美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和东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践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这些国家(地区 )制度上存在的差异而导致的。首先 ,在“三联盟”模型中 ,两个地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异。其次 ,从外在制度的角度来看 ,两个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 ,从内在制度的角度看 ,两个地区也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两个地区的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改革是为消除供给侧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改革。拉美的第一代结构性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产生了多方面的问题。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拉美的第一代结构性改革开始向第二代结构性改革过渡。与第一代改革相比,第二代改革更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要对第二代改革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评价并非易事,但可初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社会发展领域的成就开始显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渐趋正常,宏观经济形势日益稳定,金融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稳步上升,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有所缓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分析拉美的两代结构性改革时,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如何判断拉美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如何评估"中国因素"对拉美结构性改革作出的贡献,如何看待左翼政府在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如何处理发挥比较优势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一向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然而,八十年代以来,外国对拉美私人直接投资急剧减少;拉美已不再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本文拟对八十年代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的动向及其原因,西方国家对拉美的投资政策和拉美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与外国银行贷款的关系,变外债为直接投资即债务资本化的可能性和利弊等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英国《拉美特别报道》1996年8月80年代后期,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与债务与股权互换(即债务资本化)有关。90年代初期,拉美的私有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投资额从1988年的90多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1...  相似文献   

12.
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60年代起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由外资带动的 ;在拉美 ,外资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初级阶段 ,拉美国家希望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满足进口替代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 ,东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外资。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特点 :两个地区不时受到起伏不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除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有化运动以外 ,两个地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是宽松和开放的 ,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的刺激性优惠也基本相同 ;外资对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 ;自 80年代起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短期资本的流入量也相当可观。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 ,东亚和拉美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表现为“雁阵模式”和“后院模式”。作者分别就这两种模式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非政府组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监管、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监管三个角度梳理拉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进而根据国际常用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评价机制,从拉美现实出发对拉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做出整体评价,探讨如何实现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即保证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进而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合作,达到"善治"目标。在拉美,政府在运用法制、行政、资金监管等手段管理非政府组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涉及非政府组织的成立、运转、资金和对外联系等各个方面。拉美国家已经形成内容比较完整、架构比较清晰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比较明确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监管尤为重视,但是拉美国家仍需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引导;简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环节,统一管理标准;塑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拉美投资正在成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建业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风险。为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应特别从拉美政治生态、市场环境调研入手,严格按照国际通行规章和相关法律法规行事,创建多元合作方式,签署国家层面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投资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拉美债务危机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从拉美债务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由于结构不合理等国际国内因素,拉美的债务危机存在着某种必然性。一、拉美债务结构的特点从贷款的时间上看,70年代以前,拉美的贷款基本为双边或多边政府贷款,特别是偿还期较长的优惠贷款。从70年代中期起,国外私人银行提供的贷款大量增加。70年代西方工业国相继两次陷入危机,经济停滞。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行“削减官方发展援助”政策,大大削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优惠贷款,并减少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承诺,它们的资金融通受到了限制。另外,石油美元大量流入国际资本市场,流动资金充裕,利率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非政府组织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本土非政府组织(NGOs)从19世纪单一的慈善救助,发展到今天多层面、多领域、多渠道的非营利公益事业,已成为凝聚社会关爱、引领社会价值、整合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呼声、倡导社会正义、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民间力量.作为政府及市场的有力补充,非政府组织面对拉美贫穷落后和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其自下而上与连横合纵的动员优势,积极参与到民主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成为拉美各国、拉美地区乃至全球公民社会的先锋.目前,拉美NGOs呈现出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等趋势,而合法性缺失与自治能力不足是其发展的两大瓶颈,同政府的良性互动还有待进一步磨合.  相似文献   

17.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外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速度、区位配置和部门结构、投资和经营方式以及各国所占的投资比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 60年代后期,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一)投资规模虽日趋扩大,但比重不断减少,80年代呈全面下降趋势。战后初期,外国资本主要以直接投资形式大量流入拉美,借贷资本处于次要地位。1950年,后者只及前者的1/3。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额1950年为77亿美元,1970年增至186亿美  相似文献   

19.
柴瑜 《拉丁美洲研究》2015,37(2):37-44,80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左右拉美和东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采用反事实的分析方法,本文发现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活动只是在东道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所确定的框架内对当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利用有一种放大效应。符合资源比较优势利用的东道国(地区)战略将促进当地宏观资源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会恶化这种效率。跨国公司本身不会使东道国(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向发生根本性逆转。外国直接投资对拉美资源配置效率和当地企业有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东亚有促进作用。当前,跨国公司全球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经济治理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区分不同引资目标、不同产业特征和不同市场竞争状况,注重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20.
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往来显著加强,主要体现在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特点体现为增速快、存量小、覆盖面在提高、内部方差在增加以及实业投资相对不足;中国与拉美地区双边贸易的特点体现为发展速度较快、贸易伙伴集中以及商品种类明确。本文分析了中拉之间投资与贸易的现状,提出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详细梳理,并结合2003—2014年中国与拉美8国的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中拉在直接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对中拉贸易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直接投资会促进中国从拉美的进口,但会抑制中国对拉美的出口。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与现阶段发展形势,本文从实体产业和虚拟服务业、微观监管和宏观法律制定等角度提出旨在促进中拉之间投资和贸易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