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法学》2018,(5):94-105
有关退休权的样本裁判文书可分为超龄劳动者用工关系的认定、基于身份的退休权诉求、除名和离岗后的退休权实现、交通事故中超龄人员的误工费诉求四个议题。涉及到的学理问题和法律制度主要有超龄劳动者用工关系的认定、劳动权与退休权的关系、退休权的身份属性与制度内容、退休金与生活费及养老金的关系厘清与相关制度、劳动能力理论与制度建设等。司法实务的考察同时启发了退休权法律制度架构的设想,即基础理论上须明确退休权的概念、立法理念、基本原则与法律体系中的定位,退休权的实践方式可从宪法与法律制度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法律对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规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混乱。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包括竞合关系和非竞合并存关系。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应以补充原则处理,即受害人在不重复取得的前提下获得工伤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项目的并集;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非竞合并存时,责任人应各自承担责任,即以受害人兼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3.
庄严 《法庭内外》2010,(1):28-30
我国劳动法规定,男性55周岁,女性50周岁为退休年龄。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寿命普遍延长,许多退休人员“宝刀未老”、退而不衰,因此,退休后重新返岗发挥余热,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首选。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恬静的乡村,许多“银发打工族”仍在默默地为社会贡献着余热。而用人单位也乐意返聘退休人员,不仅成本低(无需缴纳社会保险等),而且这一群体大多工作经验丰富、富有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上个月单位在为我办理退休手续时.说考虑到无人接替我的工作.将返聘我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返聘期间每月的报酬为650元。我所在的市区最低工资标准为800元。我认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可单位领导说退休返聘人员的劳动报酬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请问,退休返聘人员是否适用最低工资标准?读者曾悦  相似文献   

5.
工伤的认定与侵权责任本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地位,属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但由于立法的原因,同一个法律事实受到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从立法的角度而言也没有明确应该具体适用的法律规范,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同一个法律事实引起的一个法律关系却同时受到两种不同法律规范的双重适用。  相似文献   

6.
工伤赔偿案件是民事审判中一种新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对处理此类案件缺少统一、具体的法律规定,办案人员也往往难以掌握。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工伤赔偿纠纷是民事审判中的一个新课题,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正在工作中的人员的伤亡应该按照工伤待遇处理,非正在工作中的人员的伤亡应该按照医疗保险的规定处理,其他没有劳动关系的人员的伤亡,按照国家的规定享受相应的抚恤和救济。关于救援者的伤亡问题,如果是政府或者是单位组织的,有单位归属的,通过单位统筹的工伤保险获得赔偿及相关待遇。没有单位归属的或者是个人志愿者,应该由国家及政府部门给与补偿。建议在法律中规定突发灾害背景下的救援人员的工伤赔偿利益;修改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不可抗力发生时的工伤条款;建立应急社会背景下的志愿者工伤救济基金。  相似文献   

8.
一位邮政委托代办员对记者说:他从事委托代办邮件投递多年,特向邮局申请办理退休,但邮局认为他不属邮局职工,不予办理退休,不仅如此,还终止了委托代办协议,他咋都想不通。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代办员与职工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老年人退休后,没有选择含饴弄孙,而是退而不休,返聘于原单位或者他单位,继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然而,他们在发挥"余热"的工作中一旦遭遇人身损害,能否得到工伤赔偿?最近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并作出了判决。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咨询     
老年人工作中受伤可否享受工伤待遇编辑同志:我今年65岁,5年前退休后一直在家修养,去年应聘到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在用电脑制作报表时,因电脑突然爆炸而受伤,导致右眼失明。当我向公司要求工伤待遇时却遭到拒绝。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也认为不属于工伤。我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读者廖明廖明同志:《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劳动合同,只能是用人单位与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您已年满65岁,与这家公司所签订的合同因违反了禁止性规定属于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此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动领域的各项改革息息相关,但同时亦从法律层面反映出多元化问题。笔者历年来从事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工作,愿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探讨劳动争议案件的诸般诉因,以为同行提供相关的研讨平台。一、劳动争议案件诉因分析(一)完善的劳动法体系尚未构建,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严重滞后1.现行劳动法律体系不健全。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兼有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  相似文献   

12.
北京铁路局职工杨涛受工伤后出现精神障碍而自杀,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自杀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法律条文拒绝了杨涛家属的工伤认定申请。日前,此案经过二审改判,法院认为杨涛自杀属于因工死亡,终审判决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此事重新处理。这起首例确认自杀为工伤的案件成为工伤司法的里程碑判例。作为该案的代理律师、被称为工伤官司第一人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受本刊特邀,讲述了该案的始末。  相似文献   

13.
退休制度是由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所组成的双层结构体系。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退休制度从建立于年轻社会的退休养老金制度逐步转向因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养老金制度的理论框架是双阶强制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捆绑联动,退休方式是强制退休,养老金采用退休养老金。伴随着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因应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其理论框架是双向选择理论,退休与养老金保障解绑分离,退休方式是自愿退休,养老金采用老龄养老金。我国退休制度正在从退休养老金制度迈向老龄养老金制度。劳动法应实行自愿退休制度,退休年龄属于劳动基准和劳动合同解除事由。老年人属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劳动法应构建老年劳动者的特别法律规则。社会保险法应采用老龄养老金制度,退休不是养老金给付的法定要件。我国老龄养老金制度应实行弹性养老金,建立提前领取养老金期间的工资收入测试与养老金扣除规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的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应是同质的社会关系,只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导致法律调整方法发生了变化,现阶段司法实践对两者的调整分别适用民法和劳动法,两者对于争议双方当事人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结局——救济途径不同、适用法律不同、责任后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含的并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它是劳动法特有的,反映其本质的,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准则。它体现我国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劳动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全面反映我国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贯穿于劳动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是: (一) 坚持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的原则。宪法明确  相似文献   

16.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人身伤害被纳入工伤范围,被视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和人身权益维护的一大进步,然而,在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法律适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操作困难。本文从历史发展、立法趋势、外国相关制度的借鉴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有关工伤的基本概念、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适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下,工伤认定的性质为行政确认,行政权专属于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组织,法院、仲裁机构没有工伤认定权,故无论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发生了工伤或职业病都应当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法院、仲裁机构同样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无工伤认定权,仲裁机构在劳动仲裁程序中无工伤认定权。本文依据现有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主管范围的划分标准,即实质性标准和形式性标准,并运用这两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认定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与分类,确认司法机构在仲裁、民事诉讼中有工伤认定权。依据这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行政认定与工伤司法认定的概念、特点、主管范围进行了界定,为工伤赔偿案件的程序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较之一般的契约关系更着重双方信赖利益。对于诚信原则在劳动法中的适用范围各国尽管尚存争议,但大多均肯定其价值。我国《劳动合同法》对此亦有明文规定。但无论是诚信原则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抑或从我国司法适用现状的考察,诚信原则均有类型化适用的必要。即在考量劳动法特性前提下,按照诚信原则三大功能的指引,在适用时区分不同的类型进行建构,明确具体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在补充性功能上,注意劳动者附随义务划定的边界,不能擅自突破法律既定的保护框架。在限制性功能上,应通过精细化阐述或下位原则适用,对判定要素加以说明。在修正性功能上,应遵循维护法律安定性为本旨,例外情况下才适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劳动法理论和实践当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在实践中对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和处理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对无效劳动合同进行了规定,法律对无效劳动合同进行干预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拟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我国的无效劳动合同制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我国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出租车行业劳动管理方面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各地劳动争议仲裁院、法院判决大不一致,焦点在于双方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出租车司机与公司之间构成何种法律关系对于维护双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