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选秀热潮此起彼伏。狂欢过后抑或背后,究竟是否存在持续高涨的热情与迷狂,还是有着我们旁观者所忽略了的当事人特有的理性与自我?本文通过对749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当事人心目中,选秀节目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他们的参与和表现也只是属于当前流行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符号象征。除了少数专业粉丝有着狂热的追星和捧星行为外,多数青少年关注或参与选秀节目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娱乐体验与情感宣泄,其客观的判断、理性的思考或许会让社会上对此存在的各种争论和担忧略显无力与多余。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调查了十年电视选秀对同期成长的90后大学生在学习、价值观、审美、消费方面所受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对选秀的热衷程度与学习成绩呈低度负相关,看选秀时间越长高考成绩越低;选秀"一夜成名"之风总体没有"误导"90后大学生的奋斗价值观,理性认知者占大多数,轻信、模仿者很少;对选秀节目传达的性别、音乐等审美观念,大学生呈现理性、多元态度,乐于吸收其中正能量;电视选秀影响了青少年消费模式,观看时间长者消费超支频率较明显增加,但大多数同学消费比较理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歌会”是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一档“特殊”节目,它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形式,却点燃起了全国观众的激情,更赢得了与一般选秀节目迥然不同的评价。专家说,观众需要健康向上的节目,“红歌”燃起了民众的红色激情。在一批低俗节目和不良广告被陆续叫停的同时,“中国红歌会”现象唱响了大众传媒走出低俗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总共预计10集的《中国好声音》才播出了一半左右,就聚集了超高人气,成为吸金利器,当之无愧地坐上了今年夏天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头把交椅。国际范儿的舞台设计、原装荷兰《The Voice》版权引进,超强的制作班底,巨星导师的脱口秀——每一个卖点都闪耀着“大牌”的光芒,媒体称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引进,中国选秀节目进入了大片时代。  相似文献   

5.
曹嘉 《观察与思考》2007,(18):48-49
<正>停播事件回放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向国内选秀类节目举起手中的红牌,以节目组"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向意识薄弱,专业水平缺失,内容把关疏漏"为由,向全国通报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严重违规行为,叫停该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6.
无庸讳言,近年来的不少选秀节目为“博取眼球”而“娱乐至死”、“恶搞到底”。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负面榜样效应非常大,要消除这类负面影响,社会和家庭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重庆卫视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因“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被广电总局通报叫停。可放眼当下中国,各种媚俗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心态如杂蒿野草似的看着“强劲”实则“短命”地旺盛着,叫停一两个电视节目岂能根除?文人少了“文质”,艺人缺了“艺德”,早已不是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8.
林凡·重生     
赵辉 《台声》2013,(1):86-88
其实在过去10年那个不断被偶像风、选秀歌手、网络歌手等“流行”元素洗礼着的华语流行乐坛,并没有几个可以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歌手。那些曾几何时火红过的“偶像”,更多的时候就像一阵风,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对于歌手林凡,之前并未留意,唯有印象的是她原唱的那首《一个人生活》被席卷两岸三地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人气歌手吴莫愁所翻唱,此外对她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6)
正近年来在北京求学生活,我发现两岸流行文化有越来越同步的趋势。越来越多台湾电视台愿意转播大陆电视节目,宫廷剧《步步惊心》《甄嬛传》以及《琅琊榜》等,几乎是进入了"循环播放"模式。同样的情况还有大陆选秀竞赛类节目《我是歌手》等。这些都代表台湾观众对于大陆节目接受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台湾观众也能透过电视节目开始了解对岸,成为增进彼此认识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0.
选秀与选干     
现在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一波接一波,方兴未艾,搞得热气腾腾。有时在看选秀,脑袋不免越界,会联想起我们的选拔干部工作。同样是“选人”,这两者有一些共同点。譬如都讲的是通过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讲的都是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过,也有一些很重要的区别。选秀唯一考量的指标就是选手在选场上的表现。几乎不考虑选手以前的成绩,也不会考虑选手的经历等其他因素,舞蹈家金星就最为反感选手在现场煽情,所谓“痛说革命家史”,坦言除了在舞台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闵丛 《乡音》2013,(10):48-48
无论是超级女声、快乐男生、我型我秀,还是舞林大会、梦想中国、中国好声音,国内几乎所有的选秀节目都"拷贝"自国外。如今,从全民海选狂欢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痛下杀手",选秀节目走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国外,无论是"美国偶像"这样的老牌选秀节目,还是"英国达人""百万诗人"这样的新秀,都始终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选秀     
中国政府刚刚宣布严格限制电视类选秀节目不久,湖南卫视就宣布“超级女声”歌唱选秀活动将扩大范围,从原有的5个省区扩大至全国。去年,这个中国版的“超级偶像”,引来了15万参赛者,4亿观众,湖南卫视的广告报价更高达每15秒11.25万元人民币。另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选秀节目“梦想中国”的制片人哈文说:“现在的选秀节目是个颇为庞大的数字。”“超女”的扩大范围意味着选秀节目不会轻易降温,而它又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开展的一个缩影。2006年,注定成为中国电视荧屏的选秀之年。从4月开始的每个星期周五、周六黄金电视时段,不仅能看到上海…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文化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时代给予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大学生通过参与“中国好声音”这样的选秀节目,在能够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个人的发展空间也逐渐从过去局限在校园里的“小社会”、“小圈子”,向如今的“大社会”领域转变.这不仅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张扬自己的个性,更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性,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爱华 《时事报告》2012,(12):80-81
每届美国总统大选,都像是一场大型选秀节目。在支持者、反对者共同营造出的喧哗中,2012年大选以现任总统奥巴马连任而结束。在竞选之初,奥巴马曾表示,一届任期太短暂,很多设想没来得及付诸实践,希望选民再给4年。现在,奥巴马又获得了一届任期,然而再用4年那些承诺就能完全兑现吗?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4)
<正>最近大陆知名唱歌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跨越海峡,走进台湾高校举行巡回音乐会,获得热烈反响。该节目为不少音乐爱好者提供实现梦想和展现才艺的舞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参加角逐,当中也包括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歌手。两岸青年以歌会友,共唱"中国好声音",是增进对彼此了解和认识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廖信忠 《传承》2010,(4):51-51
1987年左右,星期六下午一点有个节目,叫做《青春大对抗》,大概是表演才艺的选秀节目。这个节目刚好赶上小朋友们周六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的时间,所以有为数众多的小学生观众。过了两年,这个  相似文献   

17.
继去年《中国好声音》火得如火如茶之后,最近热播的《中国梦之声》接过了传递的火炬,成为了收视新宠。不论是之前“好声音”里赚尽噱头的四把会转的导师转椅,还是这回“梦之声”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四位“活力”导师的尽情表演,都成了观众茶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且不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到底是应以收视与口碑为尊,还是以其所传递的精神文化内涵为尚,笔者看到的却是这一系列不相关的娱乐选秀节目真正相关的地方——它们一个个居然都是“克隆版”、“加盟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电视铺天盖地的选秀热中,工农兵的位置在哪里?选秀节目能否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能否走上中国电视的星光大道?这里的追问似乎有些荒唐,因为既然是电视选秀,原本就没有打算通过展示普通劳动者的日常工作去争夺收视率。这样,本来就被边缘化的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就越来越被淡化和弱化。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各种“选秀”活动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地电视台有名有姓的选秀类节目有三四十个之多。如《超级女声》、《舞林大会》、《挑战主持人》、《闪亮新主播》等等,而重庆的《第一次心动》则干脆抛出张国立挂帅300集大戏的诱饵。众多选秀节目的频繁克隆,轮番轰炸,已经让相当多观众倒足胃口。  相似文献   

20.
当下,层出不穷的各色"电视选秀",为渴望出名走红的人,打开了一道道无限蛊惑的大门.去年,《红楼梦》重拍电视剧要海选主角的消息传出,顷刻间万心窜跃.全国报名选手45万,可谓"盛况空前".倒是应了《红楼梦》里那一句话--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