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石正方 《两岸关系》2011,(11):34-35
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是根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授权成立的两岸两会架构下的重要机构。作为职司ECFA协商、推进事务的功能性组织,两岸经合会专责处理与ECFA相关的事宜,包括推动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争端解决机制等ECFA后续议题的磋商,也负责评估ECFA执行成效及进展情况,因而是确保ECFA早收清单收益及后续协商有效开展的机制性、专门化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两岸关系》2014,(9):23-24
<正>8月5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例会。本次例会由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和海基会副董事长张显耀担任召集人。大陆方面由经合会首席代表、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主谈,台湾方面由经合会首席代表卓士昭主谈。双方回顾了经合会第五次例会以来各小组工作情况,总结了两岸经济合作取得的进展,评估了ECFA早期收获实施成效,规划了未来各项工作,并就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张莉 《两岸关系》2011,(3):45-46
2011年2月22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首次例会在台湾召开,这一制度化合作平台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已进入以ECFA框架为主导的"ECFA时代"。会议双方决定成立产业合作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4.
动态     
《台声》2011,(3):10-11
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首次例会达成多项共识 2月22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湾桃圊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合会)第一次例会。经合会召集人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与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分别在会议上致辞。经合会大陆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1月1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两岸经贸合作迈入ECFA时代已满周年。一年来,在ECFA框架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有序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ECFA早期收获计划及相关协议的实施对两岸经济,尤其是对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朱磊 《两岸关系》2010,(10):27-28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急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磊 《台声》2011,(1):33-34
继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尽快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成为最重要的两岸经济议题。两岸经合会在未来两岸经济交往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才能发挥最佳功能,值得探讨,其面对的经济议题也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2):5-5
简简单单4个英文字母。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台湾的讨论已如火如荼。1月22日,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嫒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形象地指出:。ECFA是一个‘会生蛋的母鸡’,它会生出很多对我们经济有利的蛋。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两岸关系》2014,(7):31-34
<正>2009年,台湾名品亮相南京,从此,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始风靡大陆,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将经贸机构互设办事处列为经济合作项目之一,台湾贸易中心拔得头筹,成为第一个获得许可在大陆设立办事处的台湾贸易机构。2012年12月18日、27日,台湾贸易中心上海、北京代表处先后成立。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4)
<正>1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简称经合会)第七次例会在台北举行。例会由经合会大陆方面召集人、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和台湾方面召集人、海基会副董事长施惠芬共同主持。经过一天的深入交流,大陆方面首席代表高燕、台湾方面首席代表卓士昭分别介绍了取得的成果。双方都表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计划实施4年来,成效进一步显现,已令中小企业受益。  相似文献   

11.
孙东方 《理论月刊》2012,(6):172-175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与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目前,ECFA"早期收获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对台经济成效显著。在大陆经济带动下,台湾经济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合作仍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把握两岸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抓住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已经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合作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10,(8):13-13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意义重大,但不能过高估计ECFA对台湾经济的效果,需要做出实事求是与科学的评价。岛内二元对立政治结构与两岸政治互信不足等因素影响,将严重制约ECFA对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赖锦宏 《台声》2011,(9):43-43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两岸经贸及“国家安全战略篇”。蔡英文表示,会以“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态度,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凝聚台湾共识,跟中国大陆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针对两岸已签署并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她说,民进党若重返执政,会遵循民主程序跟国际规范处理ECFA。但这样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12月11日在广州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合会)第四次例会,双方回顾了ECFA货物及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执行情况,总结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产业合作、海关合作6个小组的工作进展,并就未来工作规划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5.
蔡亮 《观察与思考》2010,(10):45-45
ECFA有利于台湾贸易环境的“去边缘化” 201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从ECFA涉及的各项条文及其产生背景来看,两岸推进经济合作的诚意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两岸关系》2011,(6):33-34
自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生效以来,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11年1月1日,ECFA的早期收获正式实施;1月6日两岸成立了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合会";3月,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ECFA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1,(2):67-67
2月22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湾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第一次例会,达成多项成果。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表示,“两岸经合会”是两岸分工合作的协商平台,同时也是制度化与分工化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48-48
<正>2010年9月24日,首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举办。四年间,论坛辗转台湾、浙江、香港,两岸三地企业家与学者在研讨交流中不断凝聚共识,达成合作,为ECFA签署后的两岸三地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3年12月9日,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联合竞争、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陈云林、"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江丙坤,香港华商联合促进会会  相似文献   

19.
张莉 《两岸关系》2010,(4):22-23
3月31日至4月1日,两岸在台湾桃园县举行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二次专家商谈会,会议就多项议题达成了共识。此次会谈距1月于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专家商谈会仅隔两个月。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台声》2011,(7):27-27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2010年6月签署以来,岛内对于ECFA效果一直有争论。凭心而论,ECFA签署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已经或正在给台湾民众带来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