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轻舟已过万重山”──对北京市利用外资的调查与思考市经贸委张学群本刊记者王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胆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作为北京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外资如今已走过了17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宝贵思想财富,是近代进步的经济思想之精华。“九五”期间,资金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稀缺的资源,根据需要和可能,必须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研究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思想,对于当代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从此,一方面外国列强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日渐东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仍在传统的农业经济轨道上缓慢行进,两种力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叉、冲突、…  相似文献   

3.
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优势大幅弱化,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政府加强了对部分领域的监管,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配套、不断简化的监管程序等仍使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在外部,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大引资力度对中国形成了较大挑战,中国利用外资进入调整期。中国利用外资仍具有较大空间,本文在深入分析现状、影响、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与世界继续实现双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进勇 《新视野》2001,(4):35-37
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在投资领域实行国民待遇已成为各国投资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数额,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现实选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的状况分析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原则之一的国民待遇原则由来已久。在资本主义早期,为了发展商品经济,不仅要求在一国境内通商自由,而且也要求通商的国际自由。因而…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真     
中国利用外资要实现三个转变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一个总的精神是: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在“十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二是从过去注意引进加工工业向引进高新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地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不久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欢迎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根据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6.
张旭东 《世纪风采》2008,(12):16-19
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曾一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获得了苏联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营公司,并努力尝试和西方国家接触。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受苏联逼债以及严峻国际形势的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放弃了利用外资的设想,产生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无债一身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提出经济落后的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外资,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本文拟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条件、方式和原则等方面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实证分析了利用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 ,并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利用外资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资金缺口 ,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但我国利用外资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外资在产业间的分布不合理 ,对国内的一些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等。  相似文献   

9.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我省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后才起步的,最初只有几百万美元的“三来一补”。经过摸索,引进外资步伐逐年加快。仅1993年,新批三资企业达1360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3亿美元,均超过前14年的总和。到1994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130个,实际利用外资24亿多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37个,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利用外资,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弥补了省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兴办了一批单靠省内自有财力难以马上办起来的建设项目;二是吸收消化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 ,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利用外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通过利用外资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省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而且对扩大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 ,我省利用外资的规模小、比重低 ,质量不高。全国人均利用外资 32美元 ,我省仅为 6美元。因此 ,我省利用外资的水平仍亟待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引进外资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形式将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1.
杨志琴 《唯实》2006,(12):15-18
入世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环境,中国利用外资在总体规模、外资来源地、投资产业、投资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分析当前利用外资的新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要适时调整利用外资的策略陈丹利用外资的出发点旨在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八五"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外资利用,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设备技术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这些技术和设备极少有国际一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外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现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利用外资的意义 许多同志认为,引进和利用外资,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夏丹 《求实》1994,(10)
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新挑战与策略夏丹挑战与机遇实践证明,我国利用外资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在国际资本竞争中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以引进外资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浪潮正在兴起。传媒反映,目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从1993年到1996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每年都保持在12亿美元以上。1992年至1996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55.30%。截止到1996年底,全省协议利用外资额已达204.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达80.19亿美元,其中对外借 款达到23.0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55.29亿美元,浙江利用外资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这期间,直接利用外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借款,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会成为第二个“墨西哥”吗?──从墨西哥金融危机看我国利用外资应吸取的教训刘日新去年岁末今年年初,墨西哥宣布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外资大量外流,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国在利用外资的问题上,应当从这场危机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都在积极利用外资,但是各国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而又稳定的发展,而另一些国家由于利用外资不当,不仅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发展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今后的情况看,我国利用外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利用外资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和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就西部地区而言,利用外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结合西部地区实际,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和解决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通过西部开放促进西部开发,通过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思想就初步形成了,其内容涉及利用外资的前提条件、必要性、可能性、投向以及利用外资的原则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思想的初步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和鲜明特点,对今天我国利用外资的实践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进一步促进外资事业发展的思考刘慧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腾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如何发挥我国外商投资环境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吸引更多的外资以适应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