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构建高学历辅导员与高校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能增强其对高校组织的认同感,有效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该心理契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所在高校的认同程度、对辅导员职业的理解、对自身的要求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通过对学生、学校和辅导员自身等三个层面的背景分析,从职业生涯、参与管理、职业承诺、高校组织文化、职业心理辅导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
赵明吉  周莹 《工会论坛》2007,13(5):126-127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多元化的发展对辅导员本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通过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培养,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朝着"专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落实,迫切要求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更好当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帮助。笔者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的调研,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由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辅导员的角色性质也变得越发多元化,已经不单纯是过去的辅助性工作,而是将教育、管理以及为学生服务三者进行有机地结合。以上情况表明辅导员将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困境,而"80后"的高校辅导员更是如此,其职业威信也在逐渐弱化,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本文首先阐述"80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威信所面临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说明辅导员建立职业威信的意义,最后提出几条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够对"80后"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流动性和职业压力较大等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该从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积极的认知加工和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行为以及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等方面着手,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扰,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校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实践领域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衡量标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是独立、全职事业;组织、建制完善;具备高深、专门知识;研究、服务并重;政府、市场认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身份;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组织;发展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有性别优势,也有不易克服的劣势.时间、技能、人际交往资本的欠缺使女辅导员多条职业发展路径狭窄.对此,学校要制定辅导员使用和发展规划,增加转岗机会,科学考评,优化性别分工;辅导员自身转变性别观念,做好社会角色管理和职业发展分期管理,提升职业发展能力,解决性别上的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中的个人认同、学生认同、学校认同、社会认同4个潜变量以及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辅导员工作成就感等14个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分析实践。同时从加强辅导员的分类引导,为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健全辅导员激励机制,提升学生、行政人员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三个方面提出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苏省高校在辅导员队伍选聘、培训、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一些制度性的、社会性的和辅导员个体性的问题成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障碍。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以保障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待遇,提升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明确定位,端正思想,确保辅导员理性选择职业:设立专业.提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不仅会引起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会进一步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对此,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改善客观环境,一方面辅导员要进行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1.
理想信念教育是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和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塑造互动研究,应厘清辅导员导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旨归,创新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角色互动,规划辅导员服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体系,实现提升辅导员自身职业理想和升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各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专职化的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职业的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方向,但是在专业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辅导员职业倦怠、职业内涵不明确和发展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所造成的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职场青年的社会适应问题对推进社会发展和提升青年职业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青年辅导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对其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山东省X高校的青年辅导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辅导员职场社会适应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长期以来,高校政治辅导员未能象专业教师一样,成为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非职业化”的辅导员制度,极大影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力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体系的形成,不仅是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状况和职业道德素养将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因此,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而自我教育是开展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目前在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教育中主要存在职业认同度低、职业角色自我定位不准、对自我教育理论认识欠缺三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作成因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教育并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以职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能力有欠缺、机制待完善等问题。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尚未实现职业化、专家化的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职业标准、建立准入制度、实施培训、考核及晋升制度是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主要包括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高、职业标准高、社会地位低、工作成就感低、工作满意度低的"三高三低"因素。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要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拓展辅导员出路、强化辅导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关注辅导员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现代激励理论可以看出,长期的高工作投入和低工作回报,往往会降低辅导员职业地位,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也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应以提高辅导员的全面薪酬、提升其心理满足程度为着眼点,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问题,作者以贵州四所高校为例,从辅导员人员构成、工作感受、职业认同度等方面对辅导员执业现状开展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指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提出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化概念出发,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职责不清,专业化低,管理体制不全致使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职业发展的视角,从制度建设、机制保障、组织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来阐述增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从而为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知识过硬,全方位育人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提供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