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廉政文化研究》2015,(4):67-71
将社会评价机制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评价体系,是有益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香港通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民意调查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了非政府组织在民意调查中的作用。香港廉政公署民意调查的成功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具有必要性,符合高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制度法规基础,其次要建立独立的社会评价机构组织,最后要加强与民间咨询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琳 《理论探索》2007,(6):103-10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评价问题.目前国内进行此项研究的人或机构很多,代表性成果是李树德等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和监测方法.现有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发展现状.对于衡量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现代化、平均数掩盖了贫困数、以统一的标准值"一刀切"等不足.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要从经济福利、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资源、生活质量、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党风廉政协同社会评价是破解党风廉政考核现实难题的有益手段、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桥梁、发挥腐败预警和廉政导向功能的有效途径、助推反腐倡廉协同社会监督的创新机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存在路径依赖、制度滞后、主客体关系失衡等问题,导致考核评价的针对性不强、灵活性不够、实效性不高。只有秉持柔性评价、法治评价、协同评价、应用评价的思维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评价机制,破解疑难问题,才能有效构建党风廉政协同社会评价新机制,实现廉政评价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6):108-114
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是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组织维权与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结合自身的独立性、专业性、民间性等特征快速成长为反腐倡廉领域的重要路径。第三方反腐集查证、评价、治理、教育等环节,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对腐败问题进行全面治理。但是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在我国由于制度、法律和文化等深层次的体制环境影响,加之社会组织本身发展的程度,都难以保障社会组织真正独立地开展第三方评估。必须结合国内外第三方反腐评价经验,从概念、主体、可行性、必要性、构建内容和构建原则以及体制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剖析。第三方反腐评价与治理机制的建立应注重体制与技术、局部与全体、特殊与普通、评价与治理等整体性分析框架,使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公正、务实地反映腐败领域的瓶颈问题与脉络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主制度的成功运行与主体人在利用机会和制度实现个人合理目标上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公正同时依赖于有效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理性的行为方式。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将制度方案的设计与运行同人们的行为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制度建设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民主制度的理想设想,讨论社会选择理论对特定社会结构中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冲突、协调与均衡的分析,力图说明制度建设不能"为制度而制度",而应该着眼现实,从解决那些很多人都关注但缺乏强有力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问题入手,寻求建立合理制度的具体方法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度的信用就是社会信用,它包括"道德信用"与"法制信用"两种基本类型或形式,社会信用体系就是由这两种基本信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法制信用与道德信用一起抓。这种理解将进一步推进信用理论的建构,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基本功能之一,参政党通过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是新时期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参政党参与社会整合,发挥政治功能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社会整合视域下参政党民主监督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需要执政党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组织保障,同时,参政党自身也应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监督能力、思想理论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社会治理及创新实践应遵循行政法治理念,行政法治的发展也必须积极回应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理念和制度保障。当前,政府社会治理在观念、主体、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存在一些与行政法治不相适应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加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相关理论的适应性,体现社会治理观念的创新;修正"行政主体"理论,重塑"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反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构建参与式行政模式,搭建社会治理公众监督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保证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良性运作与衔接。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之间非对称的财政供给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极不对称,这种不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导致了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无意向"三农"提供贷款或在这方面缺乏效率.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及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尚存在制度不够完备、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致使部分科学成果走向平庸化、数量化,同时急功近利的思想及学术腐败行为在科技界也有蔓延的倾向。阐述了科技评价体系的意义和作用,针对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科技共同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专家信誉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4):22-27
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关键。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才评价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进步。中国人才评价制度的发展可划分为探索发展期、拨乱反正恢复期、快速成长期、科学发展期和机制发展期等五个阶段。目前的人才评价存在人才评价制度的法治力度不足,促进与提升人才评价主体能力的相关制度缺失,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开发等方面的制度扶持不到位,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内部各制度之间契合性、配套性和协同性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完善人才评价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人才评价法制化;加强人才评价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人才评价社会化;推进人才评价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与培训制度建设,促进人才评价职业化;出台促进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强人才评价可操作化;建立人才评价数据共享平台与报送制度,推进人才评价大数据化等方面着手,为新时代中国人才评价制度建设的新发展提供历史分析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经验层面来看,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安排的初始状态所呈现的"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建构的苏联模式、制度运行的高度意识形态化、制度承载的"公社化"与"单位化",以及难以消解的制度悖论等特点;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中所表现出的管控思维严重、制度安排滞后、行为失范明显等问题,都必然对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分析范式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和制约。从理论层面来看,作为制度变迁研究的"制度—行为"分析框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据此,结合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特殊情境,超越"制度—行为"二维分析框架,从"制度结构"理论中剥离出非正式制度等观念因素,形成"观念—结构—行为"的分析范式,对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问题更具适切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正义与西部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社会公平正义及公共服务的内涵,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的文化机构缺乏、服务理念缺失,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资金保障、人才保障不足等主要问题,指出我们必须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理论切入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调动农民工自身的积极性,为西部地区构建符合农民工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社会捐助工作经历了倡导与反对、经常化与规范化、创新与制度化三个发展阶段,逐步由一种零散被动的行为演变成一种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活动。但在制度建设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捐赠与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社会捐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捐助来源单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等。需要更加重视民间组织在社会捐助中的作用,明确社会捐助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社会捐助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捐赠款、捐物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双师"认定标准不一致、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如下: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创设社会服务,不仅要致力于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更需要注重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构建符合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型。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社会政策整体的理论建构,都必须围绕着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依次展开。通过构建社会服务模型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社会服务制度建设,这种尝试是积极的和有益的,同时,社会服务模型的构建和社会服务制度建设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的理论建设和创新社会政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面临的问题不同,决定了领导者的不同能力要求、实践领域以及评价标准。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领导者必须具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能力,将解决新问题、培育新的发展要素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领域。领导能力及其政绩评价的方向定位于能够确立引领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综合推进的思路和利益协调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珠三角的实地调研发现:政府工作人员与农民工的社会距离较大;政府工作人员肯定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但是实际推动制定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策意愿并不强烈,在促进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上保持超然中立的立场.政府人员的立场与珠三角所形成的"港台中小企业--外地农民工--本地政府"地方治理结构以及路径依赖有关.珠三角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必须提上日程,应从中央政府、珠三角各城市政府及其区域协调治理机构三个层面入手推动解决,这也符合珠三角继续作为中国改革的制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和先行者的角色定位和形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根本,通过制度创新在全社会建立严格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制度,从而根本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同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推进制度创新,其基本要求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正面临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社会需求升级、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复杂形势,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依靠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协同治理、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