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第一次认识《北京支部生活》还是在5年前,是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所接触的第一本党刊。由于在上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能看到的党报党刊数量很有限,使我对这本党刊感觉格外亲切,有一种饿牛闯进了青菜园的感觉。《北京支部生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很像我的师长。从每一个  相似文献   

2.
时光如梭,我转眼间到组织部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还记得来组织部的第一天,熟悉组织工作就是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等一系列党内刊物开始的,尤其是《北京支部生活》以其内容丰富、贴近基层、科学实用的特点让我倍感亲切。现在,《北京支部生活》已经成为我每月必读的刊物,每当在工作中没有思路的时候,总习惯地翻一翻手边的《北京支部生活》,找找灵感。  相似文献   

3.
转眼间,《北京支部生活》已经伴随我走过了四年的风雨,是她伴随着我由一名普通学生走上高校教师工作岗位,伴随着我由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走上了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位。2004年6月的一个晚上,当我主持完学生党支部成员大会的时候,我把几十本沉甸甸的《北京支部生活》赠送给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赠人以言,重于金玉”,我郑重地表示:希望《北京支部生活》能够伴随我们一直走下去,希望她成为我们每一位党员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七年前,也就是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年,我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次认识了《北京支部生活》。从那时起,我便和她有了不解之缘。七年里,北京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而努力奋斗,我也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奋力拼搏。如今,七年过去了,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健儿取得佳绩,我也收获颇丰。是《北京支部生活》陪我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她成为我月月如约而至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友情评刊     
虽然退休多年,但阅读《北京支部生活》仍然是我每月必做的“功课”,它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每期杂志一到手,我就会放下手边的事情仔细阅读。2013年《北京支部生活》第5-12期杂志上,连续刊发了《正道沧桑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解说词。我读完后深深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非常感谢《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给我们提供一个参加纪念《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的机会。 《北京支部生活》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党员教育刊物,也是在我区影响力最大、发行覆盖面最广的刊物。目前,我区共有基层党支部、党总支1982个,党员54628名。据我们了解,基层的许多党组织和党员把《北京支部生活》当作了手头必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7.
戏校的来信     
社内负责"友情评刊"的编辑给我抱来几大捆读者来信,每捆中都有一个厚厚的大信封,那是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寄来的。有这么多忠实的读者朋友,我心里热乎乎的。戏校已经把学、用《北京支部生活》当成了组织活动,由党委办公室负责组织。他们印制了两张表格,一张是《北京支部生活》友情评刊表,一张是《北京支部生活》学习记录表。表中的内容很具体,下面就是校长孙毓敏填写的一张表。  相似文献   

8.
最初结识《支部生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记得我是在姑姑家最早看到《支部生活》的,因为姑夫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我还把姑夫读过的十几册旧《支部生活》带回家阅读,至今这些老期刊我仍珍藏着。  相似文献   

9.
我是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今天来参加《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终于有机会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和279名党员,当面表达对《北京支部生活》的感情。这些年来,《北京支部生活》对高碑店村的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谐建设等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服务,如果用“良师益友”来形容,我感觉还有点远,在我心目中,《北京支部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党员的“娘家人”。  相似文献   

10.
值此《北京支部生活》50年华诞,我谨代表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向《北京支部生活》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愿。祝贺《北京支部生活》50年发展壮大、50年广受好评;感谢《北京支部生活》50年来为国企党建鼓与呼,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良师益友、知心朋友;祝愿《北京支部生活》再创辉煌、事业长青。  相似文献   

11.
我是《北京支部生活》的热心读者,多年来通过对它的学习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理解,也开拓了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屈指算来,我和《北京支部生活》结缘已有26个年头,工作中受益匪浅,感情上历久弥深。我1987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任教。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急需学习党的知识。恰在此时,《北京支部生活》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自己入党历程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之后,我调到区教委党委办公室工作,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需求进一步增大。急需学习之际,《北京支部生活》在全国率先  相似文献   

13.
请您评刊     
《共产党员》第7期一到,我们支部的老同志就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我给大家阅读。我知道他们最喜欢的栏目是生活之友,我就先念《人生有三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北京支部生活—北京老干部》杂志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全市离退休干部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但也有的老同志有些疑问,给市老干部局和编辑部写信、打电话,询问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北京老干部》改为现在的《北京支部生活—北京老干部》杂志?为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阅读了《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京城"最美清洁工"》,介绍了海淀区环卫工人李成友的事迹。这让我好像又看到发生在北京去年"7·21"大暴雨中,李师傅面对堵塞的下水管道,毫不犹豫地趴在积水中徒手清淘下水道雨箅子的情景。正是这定格的镜头,感动了整个北京。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宗颖:《北京支部生活—北京老干部》办得好,篇篇我都喜欢。有的文章让人奋进,有的则使人增长知识,有的可以陶冶情操,还有的能增加生活情趣,让老同志能各取所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了解了党的工作重心和对老同志的要求,以及离退休方面的政策信息。周世才:退休的时间长了,老人很容易孤独。《北京支部生活—北京老干部》杂志给我们提供了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阅读了《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京城“最美清洁工”》,介绍了海淀区环卫工人李成友的事迹。这让我好像又看到发生在北京去年“7·21”大暴雨中,李师傅面对堵塞的下水管道,毫不犹豫地趴在积水中徒手清淘下水道雨箅子的情景。正是这定格的镜头,感动了整个北京。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生活关系,笔者喜欢上了《支部建设》,视之为良师、益友、知己,并且巧年来阅读不辍,有时还写上个小稿件。案头上那一撰撰《支部建设》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准则,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人生,得一知己—《支部建设》,足矣! 《支部建设》栏目新颖,针对性强,富有教育意义,可谓党员群众的“贴心人’,学习政策的‘弓(路人’。每每如数家珍般“清点”《支部建设》的每一个栏目时,一种自豪感不由发自心灵深处。‘党政要闻’使人一览天下大事无遗余,“政策吹风’尽晓富民强民路,“党建论坛’激发爱党…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是党员学习交流增长知识的园地。她,服务于基层党建,却作用于社会。《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没有党员和非党员的界限,她是社会人群中喜爱的一个读物,不但凝聚着党员的思想,鞭策着党员的行动,同时也吸引和感染着一般读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事党务工作,我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刚接触时,心里不免有些发憷,不知工作从何抓起。在老同志指点下,我成了《北京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每逢工作生活中有了解不开的难题,我就从中寻找开启的钥匙。她成了我工作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不断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