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近年来受到诸多认知语言学家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有关方面的研究众多,但本文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一方面本文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上、下"的方位隐喻并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证明,有关地理方位的探讨更是一个新的着眼点;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着眼于方位隐喻"上、下"在不同语言中所体现的相似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隐喻与对外政策:中美关系的隐喻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评论》2017,(2):85-112
自国际关系界"第三次大辩论"以来,语言在国际关系中的建构性和生产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当前语言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建构了什么,即规则、规范和身份等,而很少关注语言的内在建构机制。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理解语言建构性内在机制的一把钥匙。因此,本文在借鉴认知科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和政治心理学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隐喻与对外政策的分析框架,并以"利益攸关方"和"修昔底德陷阱"两个关于中美关系的隐喻为例,分析了其对对外政策的建构作用,发现两种不同隐喻框定了不同的对外政策。最后,我们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还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隐喻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工具论的方法对隐喻作修辞学的研究.但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便会发现隐喻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隐喻式思维--人类童年期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所有的神话在其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机制中都是以隐喻式思维为基础和背景的.考察隐喻式思维可以为研究神话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的功能决定着隐喻的个性。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影响整个广告的效果。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对于广告的作用还反映在它的类型分布特点与翻译体现的交际制约方面。应用文体的认知研究不仅要关注文体语言间的共性,更需关注文体的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5.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6.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由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不仅成为现代语言学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极大地影响或者说改造了此后人文学科的面貌.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研究语言学的新方案,不仅强调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而且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区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并且参照政治经济学把内部语言学研究再区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这样一种把外部语言学排斥在外的内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性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二项式对立的研究,探讨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内在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语法隐喻是语法域之间的跨范畴化映射,通过这种映射扩大了语言系统的语义潜势。语法隐喻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语义现象,因为语言形式上的选择是有意义的选择。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语义系统来识解经验是一种主观的过程。在言语实践中,发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必然通过语篇中的各种词汇语法手段体现出来。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评价性手段,并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Martin等人提出了以词汇为中心的“评价系统”。作为识解经验和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的语法隐喻,也是体现评价的一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法律语言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论述到系统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之路始终充斥着语言学与法学两种进路.语言学研究进路经历了萌芽期、理论初创期后,迎来了英语研究模式的加入,拓展了研究范围;而步入新千年以后,法学界开始重视法律语言的研究,法学研究进路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但我国法律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之路仍旧需要法律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语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领域下的法律语言研究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是有定评的现代语言学之父。他长期从事历时语言研究,后来进行语言学教学,对现代语言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倡导共时研究,研究语言这个关系系统、语言与言语,阐述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教学工作者应以索绪尔及其继承者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更加积极地运用语言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从语言学的角度 ,用工具论的方法对隐喻作修辞学的研究。但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 ,便会发现隐喻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隐喻式思维———人类童年期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所有的神话在其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机制中都是以隐喻式思维为基础和背景的。考察隐喻式思维可以为研究神话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义理论多从语言结构本身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讨论词汇意义的扩展,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论证说明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形成的,同时本文探讨了其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的规定语言学主要依赖于早期的拉丁语或希腊语法,作为前语言学时代的产物,它把语言看成是法律,从不同角度去规定人们应该怎样使用语言。在19世纪兴起的比较语言学主要研究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演变的方式。20世纪初语言学研究方向发生根本变化,从研究语言系谱转移到研究单个语言的结构,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奠定了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口”和韩语“”的基本意义都是“人呼吸、进食和说话的器官”,在此基础上都有相关性和相似性扩展,其扩展动因是转喻、隐喻以及规约的内心意象.汉语“口”和韩语“”尽管在扩展细节上有诸多差异,但基本认知原则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当代语言学的基本精神,即人类语言的共性总是大于其个性.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是隐喻的,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人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产生出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语言学是探讨语言和脑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形成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从不同角度共同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地域性变体,它在词汇层面的创新能够体现澳大利亚国民性格。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层次、隐喻和转喻理论,从词义延伸和构词两方面对囚犯语言和动植物词汇进行研究。分析澳大利亚英语中的词义延伸和构词与澳大利亚国民性格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澳大利亚国民性格,也益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本文主要是对委婉语研究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分别从美学语言学的角度,幽默语言学的角度以及表达委婉的几种特殊方式的角度研究委婉语.总之,本文力图从多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这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中西隐喻研究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方向的变化,指出针对隐喻难以理解与把握的特点而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最后以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隐喻的运用来阐释隐喻对意象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八十年代,Johnson和Lakoff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中,笔者将简单介绍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理解和解释始终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司法的过程始终是一个语言运用及交流的过程。本文试从法律语言学的由来为出发点,结合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归纳概括出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特点,并结合对中外法律语言的差异性的考察,最后总结出对汉语法律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