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兴华 《前沿》2004,(6):26-32
作为一代伟人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立下了不朽功勋。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 ,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他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总结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6)
正战争年代,这支诞生于黄土高原的红军部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落脚点";和平时期,他们肩负戍边维稳神圣使命,在西部大地树起一座忠诚丰碑……新疆军区某步兵师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目前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陕北红军部队。6支步枪建红军,为中国革命提供"落脚点"陕北红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陕北的历史贡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18)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也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80年前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4.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人们常常这样述说辛亥革命的功绩,同时遗憾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人摘取,慨叹于革命的不彻底。然而,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长河看去,辛亥革命又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的不朽,就在于它开启了中国政治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新历程,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它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一如破堤之水不可阻挡,使中国再也不复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5.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人们常常这样述说辛亥革命的功绩,同时遗憾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人摘取,慨叹于革命的不彻底。然而,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长河看去,辛亥革命又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的不朽,就在于它开启了中国政治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新历程,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它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一如破堤之水不可阻挡,使中国再也不复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3,(12)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永远怀着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相似文献   

7.
日月经天风范长存——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吴阶平今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2个春秋了,人们对周恩来的怀念与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淡漠,反而与日俱增。周恩来同志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  相似文献   

8.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80年的光辉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两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了国家的振兴与发展。党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一条就是党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始…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宣传、践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和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不仅为了表达对长眠于长征路上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更是为继承和发扬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缔造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书写了一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矗立起一座共和国历史的不朽丰碑。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共和国的雄伟大厦,用智慧和  相似文献   

11.
1949 年金秋,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此刻也同时宣告着一个旧制度的崩溃,一个新纪元的开启。在毛泽东的身后,是一批中国共产党的开国元勋与众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贤达。这一历史的瞬间,定格为一座多党合作共建人民共和国的巍巍丰碑,揭开了一页多党合作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纪篇章。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9,(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该文章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历史教训,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文中蕴涵着毛泽东深邃的思想智慧,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意识",即"首要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及"自我超越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座耸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不朽丰碑──纪念十月革命八十周年常青十月革命已经八十周年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成现实的标志,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丰碑。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就说过:“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  相似文献   

14.
<正>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能够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绝非偶然。归根结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原本就来自于我们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民族精神的传承必然要在每个时代建构起一座座丰碑。红旗渠及其精神正是20世纪一座具有标志意义的丰碑。红旗渠精神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今天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不能不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乃至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作为重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孟红 《传承》2008,(21):20-21
徐特立作为毛泽东、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我国教育事业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徐特立在严于律己、注重身教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施以温和如春风、清醇似甘泉般的"诗教"。这些谆谆诗化的教育方式比起那种声色俱厉的方式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铸就伟人,业绩凝成丰碑。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同志把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深入宣传邓小平同志生平、业绩和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念邓小平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  相似文献   

17.
赵惠方 《前进》2014,(10):48-48
<正>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次研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行了思考,再次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诞生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上的最低点,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众所周知,当时的世界上没有谁瞧得起中国人,"东亚病夫"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成为中国人深切的耻辱和隐痛。"中国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虽然站着,品格却已经垮塌:有的人虽然残疾,却似一座丰碑,让人们永远景仰!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这个像丰碑一样的人物就是2006年年末入选中小学生德育读本《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的李铮。他是阜新市人大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市福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正假若一个人对眼前手头的工作敷衍了事,不肯钻研,不求完美,只想着个人成名成家,对事业、社会、人类漠不关心,其个人愿望也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的。编者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这样评价他:"在科学技术界,谢家麟是一座丰碑,更是一座灯塔。"科学家李政道说他是"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他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曾经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三个武汉时期”的辉煌业绩,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武汉历史上有如三座丰碑,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结束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帝制,把中国引入民主共和的近代化之路。它改变了中国近百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树起了中国人的新形象。三个武汉时期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一)第一个武汉时期:辛亥首义时期(1911年10月10日——1912年元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