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李桂芳 《湘潮》2016,(4):141-144
何宝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革命的早期领导人、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她被捕入狱后仍旧坚持与敌人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直到最后就义。1945年中组部收集烈士资料,刘少奇为何宝珍写了一篇言短情长的传记。全文如下:何葆(宝)珍,女,湖南道县人。湖南衡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党。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潮被开除学籍、1923年到  相似文献   

2.
倪良端 《党史文苑》2013,(13):33-35
何宝珍(1902—1934),湖南道县人。1918年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习的何宝珍,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中共湘区委员会派赴安源,任煤矿工人夜校教员时同刘少奇结婚。1925年初跟随刘少奇到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由中共安排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3.
正一195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刘少奇,在夫人王光美的陪同下来到了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刘少奇第一次到南京。尽管行程紧张,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还是专程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这里长眠着刘少奇的革命伴侣何宝珍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刘少奇深切哀悼这位永铭在心的女性,他深情地对王光美和其他陪同人员说:"几十年来,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这样评价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何宝珍,又名葆贞、葆真,1902年5  相似文献   

4.
做媒人,刘少奇喜结良缘 1921年10月,毛泽东与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何宝珍相识。1922年6月,因参与揭发校长欧阳俊贪污腐化丑行的何宝珍被校方监禁,后来经衡阳党组织营救离校。无家可归的何宝珍在张秋之的帮助下雇小船沿湘江到长沙,借宿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里。  相似文献   

5.
做媒人,刘少奇喜结良缘 1921年10月,毛泽东与在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何宝珍相识。1922年6月,因参与揭发校长欧阳俊贪污腐化丑行的何宝珍被校方监禁,后来经衡阳党组织营救离校。无家可归的何宝珍在张秋之的帮助下雇小船沿湘江到长沙,借宿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里。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杰出的无产价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何宝珍,刘少奇的第一位妻子,革命烈士。1923年4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他们在安源结为伴侣。1932年冬,刘少奇告别何宝珍,进入中央苏区,他们一别成永诀。1934年深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近10年的共同生活,夫妻情深,战友谊长,他们生育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风雨10年,时聚时散,其情依依,其意深深。刘少奇与何宝珍初次相识是在长沙清水塘毛泽东的家里。1922年金秋十月,安源大罢工胜利后的一天,刘少奇到清水塘向湖区委和毛泽东汇报罢工情况,正巧遇见了因领导学潮…  相似文献   

7.
正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建党之初,在共产主义事业萌芽阶段,特别需要革命理想信念的指引,需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支撑。在那时,正因为有一群群热血儿女传播理想、指引曙光,在前赴后继中舍生忘死,在重重困难中矢志坚持,革命事业才得以开创出一番广阔天地。何宝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生长在湖南的何宝珍有着湘女的勇敢、热情、大方。她较早地加入  相似文献   

8.
钟志申(1893—1928),湖南湘潭县人。童年和毛泽东一起在私塾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钟志申陪同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初,由于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同年3月12日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35岁。  相似文献   

9.
小卫 《党史博采》2008,(12):39-41
<正>毕磊,1902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南澧县,是我党在广州早期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之一,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5日被捕遭杀害。在毕磊短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光彩耀目的一页,就是他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之间战友般的密切关系与革命情谊,以及毕磊在沟通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后来在上海见到刘少奇与何宝珍时,还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要补我一杯喜酒哟!” 1923年3月,在江西萍乡安源领导路矿工人开展罢工斗争的刘少奇,与何宝珍结成伉俪。刘与何的结合,他们的同乡毛泽东从中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何宝珍是湖南省道县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10月,她就认识了毛泽东。那时毛泽东参加完中共党的“一大”回到湖南后,与夏明翰一道来到衡阳,以“女三师”为重点,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组织进步师生交心、座谈,传播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的真理。正在衡阳“女三师”读书的何宝珍,多次听过毛泽东的讲话,那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就象那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的心坎,给她带来了光  相似文献   

11.
屈继元 《湘潮》2023,(1):28-29
<正>英烈小档案钟纬剑(1907—1935),湖南醴陵人。1922年加入新雷声社,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任第六军副团长,后参加南昌起义。1932年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兵团团长、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干部团参谋长、第一野战纵队参谋长、中革军委“红星”纵队参谋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1935年2月在老鸦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05,(12):37-37
何宝珍,又名保贞、葆珍,化名王芬芳。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道县。1914年入县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联系,很快来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同年10月被分配去安源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与刘少奇结成革命伴侣。  相似文献   

13.
小卫 《党史文汇》2006,(9):31-34
毕磊,1902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南澧县,是中共在广州早期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5日被捕遭杀害.在毕磊短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光彩耀目的一页,就是他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之间战友般的密切关系与革命情谊,以及毕磊在沟通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本文撷取毕磊与鲁迅先生在那段特殊岁月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14.
1925年,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刘允斌降生在苦难的中国南部大地上。在血与火中为革命奋斗的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刘少奇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六年下半年,孟雄在岳麓山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学工,当时他名何纯。他是酃县旅长沙学生足球队的队长,我当时是足球爱好者。各县旅长沙球队每月有球赛,所以我认识孟雄。接着我是第一中学派赴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孟雄是高工的代表,又与  相似文献   

16.
王树人 《党史天地》2008,(12):10-12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普化(今长沙)人。1905年人宁乡师范学校读书。曾赴日本、苏联考察教育。提倡并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长期在小学、中学、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创办小学、师范学校多所,并举办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兼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林祥谦烈士是我国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他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京汉铁路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在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同盟大罢工中,他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回答敌人:“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爱戴。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雨花台众多革命先烈中有一位曾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过的、令人敬仰的女性,她就是何宝珍烈士。 何宝珍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道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被送给地主家的一个女佣人做童养媳。小宝珍从此便跟着女佣人在地主家,陪伴着地主家的小姐。 小宝珍与地主家小姐同龄,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她每天要伺候小姐。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公正待遇,在小宝珍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19.
兄长牵线 喜结良缘 1919年底,20岁刚出头的长沙学子李启汉,随毛泽东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请愿团来到北京.在湖南同乡、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的帮助下,李启汉进入北大旁听.邓中夏比李启汉大4岁,像兄长一样关照他,1920年5月又推荐他到上海华俄通讯社工作.在这里,李启汉与陈独秀、李达等结识,随后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邓...  相似文献   

20.
李耀农 《湘潮》2015,(7):142-144
蔡会文,1908年出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8月任红一军团红三军政委,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月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红八军政委。1934年任赣南军区司令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突围转战湘粤赣边,任湘粤赣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936年春在桂东作战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烈士壮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