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览》2005,(12):47-51
提起埃德加·斯诺,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名作<西行漫记>.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一名外国人,率先不顾一切地深入国民党严密封锁的陕北红色根据地,热情采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追溯起来,一二·九运动对他的影响,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28年,斯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聘于国外新闻机构驻中国的采访编辑部门,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3年之久.为采集新闻,斯诺遍访了大半个中国,了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尤其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苦大众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期间,斯诺积极参与酝酿筹划,认真追踪采访报道,热心保护青年勇士……这一切促进了他思想的发展,增强了他进一步了解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热望与对中国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世纪世界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和评论家埃德加·斯诺(美国)曾在中国生活了13年,其中在当时的北平旅居5年。在这里他经历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写出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掩护抗日志士脱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1905年7月19日,斯诺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5年秋,斯诺考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喜欢  相似文献   

3.
提起埃德加·斯诺,许多人都知道他写过一部轰动世界的扛鼎之作《西行漫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斯诺的这部书还融聚了一个中国青年的心血,这个中国青年就是黄华。从学生时代起,黄华就与斯诺相识、相交,并在“一二·九运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历久弥深。斯诺亲切地称黄华是他身边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4.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集中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青年学生对其肩负抗日救亡历史重任的认知与担当;一二·九运动与民主革命时期的其他实践反复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广大青年只有紧紧地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相结合,植根于工农群众中,才能迸发出巨大力量,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弘扬一二·九精神,就是要使广大青年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一二·九运动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其发动的原因,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经过综合考察各方面因素,认为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的,具体体现在思想基础、组织领导、党员力行和军事鼓舞等方面。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当时存在党的领导弱化的情况,因此该运动又具有许多自发的特点,弥补了党领导的不足,促进了运动的发动。  相似文献   

6.
华松 《前线》1985,(12)
今年十二月九日,是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我们应当隆重地纪念它。一二·九运动是党领导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纪念一二·九运动,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有一种清醒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感,庄严的责任感。五十年前,在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铁蹄,无情地由东北而华北,闯进了万里长城,一步步紧逼,一步步扩大对华侵略。偌大一个华  相似文献   

7.
1912年9月17日,牛荫冠出生于山西兴县时称全县首富的牛友兰先生之家.1933年夏,牛荫冠抱着科学救国的宏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并准备毕业后留学英美以成大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北京地区党的秘密工作和一二·九运动.  相似文献   

8.
一 1983年春.我受命到中共中央党校参加“一二.九运动研究班”。前去报到后.方知该班(又叫党史研究班)是“经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其任务是“组织力量.编写一二·九运动史”。组成人员有:亲历一二·九运动的老同志(以北平为主,也有天津、南京等地的参加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党史的教师和从事校史党史征研工作的同志.以及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同志。  相似文献   

9.
孟红 《党史博采》2005,(12):16-19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正是这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陆璀经历了她人生中用勇敢和进步铸就的最富丽最引人瞩目的一段青春岁月,引领她坚定不移地踏上革命征程.同时,也使得她与斯诺在一种特殊境遇中有缘相识,写就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传奇历史性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党史纵览》2006,(3):39-43
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外交官 1909年8月3日,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在他一生前3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生活在中国,会讲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11岁时,他回到了家乡加利福尼亚州,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外交工作.1933年,他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来又自费来到中国,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26岁的谢伟思被正式任命为外交官,派往北平担任文化官员.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一二·九运动"和"卢沟桥事变",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风云动荡.与美国国内官员不同,他对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相似文献   

11.
正这张照片摄于1944年。在作战间隙,部队驻在滨海区大店偏僻农村。照片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穿着衬衣、手中夹着香烟、脸避着镜头,神态自若,高高的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这就是奥地利籍犹太医生、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罗生特(二排右一)。我父亲王雨田(前排右一),当时的名字是黄农。父亲早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后,他在开封参与领导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北平抗战史研究在重要事件、人物、平郊根据地、沦陷区研究和史料搜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事件研究重点突出,观点成熟;平郊根据地研究视角不断创新,再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沦陷区研究由薄弱到深化,抗战损失以数据说话,厚重而悲壮;抗战文献和口述史资料的丰富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朝 《奋斗》2011,(7):55-56
在迎接建党90周年这样伟大的时刻,我有幸认识了一位98岁高龄的老党员——赵德尊。九一八事变,他从沈阳愤然出走抗日;考入清华,参加一二·九运动;太行抗战,七大会议,延安学习,转战东北,听从党的指挥,枪林弹雨中他和战友迎来新中国的成立;36岁挂帅。他是开国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实事求是,亲下基层和老百姓一起奋战,  相似文献   

14.
正九一八事变后,郭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辽西省委书记、东北局组织部部长、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流亡到北平,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来,他被党组织安排到东北军中做地下工作,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进入东北军学兵队1935年底,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当时正在北平(今北京)东北中山中学读书的郭峰,是中山中学学生运动的骨干。"一二·一六"游行示威后,中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北平市委于12月  相似文献   

15.
在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师范大学的爱国学生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投身爱国运动,其中不乏众多女学生,她们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0月,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长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了那部震憾世界的《西行漫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拥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充满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慨的红军队伍。《西行漫记》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斯诺的成功与他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是息息相关的,应该说是他的超凡的职业修养成就了他,是我们新闻记者学习的楷模。1928年,斯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聘于国外新闻机构驻中国的采访编辑部门。为了采集新闻,他游历了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遍…  相似文献   

17.
记者     
司警涛  祝新图 《世纪桥》2010,(24):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党史宣讲进校园活动于2010年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之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东北林业大学再次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一二·九爱国运动80周年的日子里,我弟弟陆征冒雨跑到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在"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拍摄了一组《铭记战争历史传承爱国情怀》主题展板图片。其中一张矗立在樱桃沟元宝石下方沟渠上的"保卫华北"石刻图片格外醒目,不禁勾起了我对寻找这块历史遗迹的回忆。一、听闻石刻最早听闻这块石刻是在1963年前后,我考高中那一年。从妈妈口中偶然得知,有一块爸爸(1)当  相似文献   

19.
由黑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世纪桥》编辑部承办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举行的《纪念一二·九运动74周年报告会》,揭开了党史宣讲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受到了高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成立后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成名作。它主要讲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并不断成长为立场坚定、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它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期间,北京的一批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顽强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