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小平 《探索》2002,53(6):128-130
冷战以后,美国在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根据清教主义的使命意识、独特的强势文化以及雄厚的科技、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在全球实施文化霸权战略,以征服和控制人心,以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美国的文化霸权对各民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维护民族文化主权,以回应美国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2.
余丽 《红旗文稿》2014,(8):33-36
正曾几何时,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在权力、制度、文化等领域施展着拳脚,好不风光。然而,近些年,受到新兴大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等因素的冲击,美国霸权渐趋衰落。一、美国权力、制度、文化霸权的衰落轨迹1.权力霸权:相对削弱且呈现进一步加大趋势。经济实力是一国获取权力的主要资源。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对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不一,比较而言,美国、欧元区、日本遭受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金本位货币体系崩溃后,美国通过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次变迁,使美元逐渐取代黄金和英镑,取得世界霸权地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坐稳霸主宝座的美元开始实施霸权战略,通过打败黄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垄断国际金融组织,对日本、欧盟、拉美,俄罗斯等个个击破,将全球经济纳为囊中之物,从中获取最大国家利益.鉴于此,不断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经济,要认真汲取他国经验,及时转变发展战略,谨慎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2022年3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2022年国防战略报告》。美国新版国防战略以中国为主要对手,提出所谓“一体化威慑”概念,以此作为国防战略指导思想。“一体化威慑”战略强调整合常规领域与核领域的作战能力,依托外交、经济、司法等国家战略力量,并借助其合作伙伴和盟国实力,强化所有战争领域威慑能力,进而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真正的不对称优势”。在美国不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将成为美国实施大国竞争、强化对华打压、维护全球霸权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王欢 《学习月刊》2010,(4):11-12
作为冷战结束后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是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霸主,美国政界对霸权转移的忧虑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国防战略的总体构想。美国的霸权一方面体现在使得别国在具体行动中屈从美国意愿的关系性霸权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制定、修改和执行国际规则以及规范的结构性霸权上。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霸权是否已然终结?通过对国际关系学界主流理论的反思,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带来的是美国主流话语的失势,而非霸权的终结。我们在应对病态而非病危的美国霸权时应始终保持冷静、审慎的态度,捍卫主权利益,推动世界秩序朝着和谐多极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8.
赵斌 《党史文苑》2010,(2):24-25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霸权是否已然终结?通过对国际关系学界主流理论的反思,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带来的是美国主流话语的失势,而非霸权的终结.我们在应对"病态"而非"病危"的美国霸权时应始终保持冷静、审慎的态度,捍卫主权利益,推动世界秩序朝着和谐多极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9.
朱猷武 《理论学刊》2005,3(3):103-105
当代美国的文化霸权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美国推行文化霸权在对外扩张和入侵方面手段多种多样,手法不断翻新。中国历来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目标,我们应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抵御美国的文化霸权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中国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并积极反对美国文化产业中所蕴含的文化霸权,提升中国的文化力量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调整,政治经济外交重心全方位向亚太地区转移,矛头直指中国。本文根据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权力转移视角,对美国战略调整,世界权势的转移做出自己的解读,并做出预测。认为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世界权力的中心的东移,进程受到世界权势东移进程的影响,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权势霸权地位。亚太地区的崛起是其经济发展一种必然,中国作为其中心,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挑战国,中国必须承受住当前美国的最坏战略判读。不过中美之间不会发生大战,双方的权势转移更大可能通过局部摩擦或者区域冲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霸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选择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必然结果。但全球化时代最大的特点,应是个性各异的多元文化相互认同与相互融合,妄图以一种文化价值观来衡量世界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在多元化的时代,美国的霸权也不可能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相对和平,世界经济有较大发展.霸权稳定论将此归功于美国为维持霸权合法性而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担忧美国衰落会导致世界重新陷入动荡.本文反驳了霸权提供公共物品的观点,指出"霸权稳定"秩序是权力政治的产物.缺乏制约的霸权国滥用实力并逐渐衰落,其他国家将借机终结霸权秩序.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在霸权秩序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世界各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国际合作,较好地处理全球性问题.随着更多国家以合作态度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趋于公正合理,全球治理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其实力雄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超前而独领世界经济风骚。跨国公司对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增强了美国推行世界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的实力基础,为美国营造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强化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效应,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21世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正确应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的挑战,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资本全球积累体系及其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全球进入到无硬通货基础的浮动汇率制时代.美元以其强大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最终成为全球新汇率体系的核心,被称为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国依仗美元霸权,大力发展金融经济,打造金融强国,在全球建立起一个新的、有利于美国的金融资本积累秩序.这一秩序以美元为核心,以贸易、投资和债务为积累的主要渠道,以金融掠夺为积累的主要手段.美国金融资本全球积累体系蕴含一系列的矛盾,当内外条件发生剧变后,这一体系就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之中,美元霸权受到严重挑战,全球经济极可能重新陷入滞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涉及了以下问题:怎样认识美国学者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怎样认识"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与中国的应对方略"?当今存在着威胁世界的隐蔽战争吗?到底是"经济规律",还是"阴谋"在支配当今世界?不改变世界规则,不改变世界的价值观,新的大国能崛起吗?  相似文献   

17.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是李怀亮、刘悦笛等同志所撰写的研究性著作,2005年4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美国在世界上推行文化产业霸权的情况,揭示文化产业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输出其价值观的有效工具。该书认为,美国的文化产业霸权给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厚的国内国际背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关键在于摆脱冷战思维即唯我独尊,大国霸权与强权政治的旧观念。美国统治集团也认识到形势比人强,不能不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处理双边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越了双边性,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丰富的全球意义。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以双边合作机制为依托,多边机制为契机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新格局。未来中美关系应当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在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关系的过程中还有民主、人权和台湾问题的障碍有待排除。  相似文献   

20.
论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战略的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国际政治态势 ,各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了“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和“霸权稳定论”等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并指出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