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3,(4):29-30
家庭暴力问题是目前我国公民权益保护领域亟待法律规范的突出问题,影响家庭和睦及社会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预备审议项目。为了加快这项关乎人民群众家庭幸福的重要法律的立法进程,全国妇联建议将《反家庭暴力法》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项目。一、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还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立法列入2012年立法工作计划。(5月2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24日,随着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社会呼唤多年的"反家暴立法"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据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中,有8100万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受害人群主要是妇女、儿童、老年人。不断增长和蔓延的家庭暴力侵害弱者权益、破坏家庭和睦、威胁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10.
<正>家庭暴力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多国的实践证明,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防治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已经启动国家级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进程和收获,以及全国妇联作为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在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反家庭暴力立法概况中国政府重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宣告面世。这是中国保障人权、促进平等的历史性进展,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事件。值此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之际,中国妇女研究会办公室和《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于2016年1月7日下午召开《反家庭暴力法》专家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反家庭暴力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其中的亮点展开全方位深度解读,以期推动该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主持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已经列入了2012年全国人大立法规划,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立法措施,也是全国妇联以及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等社会组织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反家庭暴力立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制定一部国家基本法层面综合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应当涵盖对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矫治、制裁等各种法律手段,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没有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相关的法律条文散见于各种法律。公安反家庭暴力工作存在公安教育缺失、公安工作缺失和干预技能缺失。专门立法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公安反家庭暴力工作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专门立法十分有利于全社会,包括公安部门对家庭暴力的深入认识,十分有利于提高反家庭暴力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十分有利于解决实际干预中"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定在即,各部门、各学者纷纷发表立法意见。通过对全国妇联"反家庭暴力法"建议稿草拟的法律条文加以评析,提出对于总则部分反家庭暴力概念以及主体责任两个方面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反家庭暴力法、圈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关于修改高等教育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要闻     
《中国人大》2016,(1):8-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反家庭暴力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关于修改高等教育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36...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已经进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已经列入立法程序。然而,在如何看待家庭暴力以及反家暴立法方面,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笔者认为,妨碍反家暴工作的思想障碍应当加以克服,否则,对中国反家暴工作的开展,尤其反家暴立法,都有不利之处。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目前反家暴立法工作主要存在着两个思想障碍,一是所谓的“不应当干涉说”,认为家庭暴力属于个人家庭内部的私事,国家不应当进行干涉;二是所谓的“不需要规定说”,认为反家庭暴力涉及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已经有了规定,不需要再另行立法加以规定。我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不应当干涉说”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家庭暴力早已不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援助角度审视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家庭暴力需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制定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引入保护令制度、做好妇联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以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都是减少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国妇联     
《中国妇运》2013,(12):41-42
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召开反家庭暴力立法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就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问题开展研讨。国务院妇儿工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出席会议,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15,(2):14-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妹:反家庭暴力法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体现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与依宪治国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宪法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依据,二是反家庭暴力法是宪法实施。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依宪治国的理念和要求,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对宪法总则关于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