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斌 《今日浙江》2006,(23):53-54
良渚在杭州北面,距杭州市区约15公里,骑车也就个把小时。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36年由施昕更首先发现于余杭良渚镇,今年正好是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陆地。考古学称良渚文化为距今5300—40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约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华夏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多年来,国家和省、市、区各级都高度重视良渚遗址保护工作。1994年,良渚遗址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6年,国务院公布良渚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2.
寻梦良渚     
《今日浙江》2013,(8):I0002-I0002
良渚,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8,(13):F0002-F0002,I0001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走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4.
牛河梁文化遗址的价值和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牛河梁文化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凌源市的交界处,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是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该遗址1981年被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它的发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08,(14):63-63,F0003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今后正式启动“申遗”取得了“入场券”。  相似文献   

6.
地位: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遗址群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必须把它保护好,只有实施有效保护,才能促进开发,要让良渚文化成为创建浙江省文化大省的一张“金名片”。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局就指出:“良渚遗址群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我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我国文明史的认识。”作为良渚文化的分布中心,良渚遗址素因其规模宏大、内涵丰富、遗存密集而有规律,受到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今后正式启动"申遗"取得了"入场券". 良渚文化成为浙江创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良渚遗址     
《今日浙江》2006,(22):F0002-F0002,I0001
地位: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实证 良渚遗址群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必须把它保护好,只有实施有效保护,才能促进开发,要让良渚文化成为创建浙江省文化大省的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9.
敢壮山位于田阳县城东10多公里处,是壮族布洛陀文化遗址,壮族文化的发祥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族同胞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祭奠朝拜壮族始祖布洛陀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中原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唯一的文明城区,全区社会全面进步,居民文明程度较高。这里古韵悠悠,文化遗址较多,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遗址、商代遗址和董寨周代文化遗址等。中原区在享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的同时,更成为现代都市文化中心。辖区内有全市最大的群  相似文献   

11.
尧文化是标志着华夏文明孕育形成时期的文化,它发祥于华夏族、华夏文明的肇兴之地晋南,这已为陶寺文化遗址群所证实。高邮发祥说,无论是论证的方法,还是论证的结论,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贵州瑶学研究;始于"二战"末期,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省的六山六水调查中,瑶族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为瑶族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瑶山现象引起了贵州省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两山"(麻山、瑶山)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3,(22):48-49
<正>良渚遗址是我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14.
常华 《北京观察》2014,(5):76-80
正中法文化交流跨山涉水,历久弥新。西山的中法文化遗存是两国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今年适值中法建交50周年。从北京西山追溯中法民间交流情缘,人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旧式建筑依然屹立,感受到百年中法情在这里深深扎根。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这座占地388亩的寄宿制中学,其前身是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在它的周边还保存着一片记录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友情的遗址群。  相似文献   

15.
杨晓 《今日民族》2013,(5):14-16
位于茶马古道上的沙溪,是亚洲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见证了文明的发展、交融、糅合和重塑。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类文明的足音在沙溪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奏响,云南青铜文明的源头——海门口文化遗址、鳌峰山春秋古墓葬遗址、"南天瑰宝"石钟山石窟书写了瑰丽的史诗,沙溪默默见证了白、汉、藏等各族文化的交汇,南亚、东南亚、西亚多元宗教文化也源源不断地通过茶马古道输送和渗透,中原的文化基因也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吸收。然而,曾经拥有过花样年华的沙溪,却在近代归于静寂。  相似文献   

16.
《求索》2015,(0)
本文分析了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墙与护城河修建的背景和过程,并依此对当时澧阳平原的社会复杂化状况进行了推测,认为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墙与护城河的修建,体现出一定的古国气象。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3,(12):67-67
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阖闾城遗址为依托,在闺间城遗址公园内建设的专题博物馆,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重点展示阖闾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反映古吴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豫政〔2007〕4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我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遗址分布较为广泛。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大遗址是指我省境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年代跨度长、规模较大、文化遗产价值突出、在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或重大意义的古代都城遗址、陵墓群、城池遗址、建筑群遗址、聚落遗址以及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等。大遗址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一、乌审文化,绿色文明乌审旗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一是历史文化光辉灿烂。7万年前的鄂尔多斯人(原河套人)曾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生息繁衍,孕育出了举世瞩目的“萨拉乌苏”文化,2001年6月“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迄今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等文化遗物380多件,还有大量的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等种类达45种之多,该遗…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5,(4):66
昙石山遗址发现于1954年,以昙石山遗址中层为代表的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认定、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从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原始文化之一。它以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下游为中心,以东部沿海为主要分布范围,几乎覆盖福建全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