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已于1999年3月15日经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实施,使市场交易行为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当事人只要按照这部法律的规定订立和履行合同,就能防范欺诈,避免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法》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当事人都能按其规定订立和履行合同,结果达到了订立合同的预其目的,但也有极少数当事人在与对方订立履行合同时还沿袭老习惯,或者凭印象或者凭感觉或者靠义气,尤其是对有过几次交易的贸易伙伴放松警惕,该说的不说,该写的不写,该看的不看,结果轻则发生纠纷,重则造成损失或者上当受骗。根据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燕玲 《唯实》2011,(12):67-69
我国《合同法》将交易习惯作为合同解释和合同漏洞补充的依据,透射出立法者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尊重,但由于相关立法过于简略,给司法实践中该规则的适用带来操作困难。结合习惯解释规则的国际立法内容,我们认为合同中的交易习惯应满足客观存在、未被明示条款排除、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四个条件,同时司法适用中还应处理好交易习惯并存时的科学选择问题和主张交易习惯存在的当事人的举证问题。  相似文献   

3.
缔约过失责任,也称缔约上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的当事人应承担的致他人信赖利益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本文试从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构成要件着手,以期准确的把握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不同点,有利于充分保护合同当事人及缔约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次在新的《合同法》中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从而完善了我国的合同责任制度。但与国外的立法相比略显不足 ,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 ,在赔偿范围、举证责任、适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  相似文献   

6.
加害给付是我国合同立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害给付在我国立法上虽有相应规定,但还不能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立法上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龚亮 《理论与当代》2004,(11):27-28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本质上是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的合意。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合同的成立,是指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要约—承诺”或者“要约—反要约—承诺”的步骤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意”一词,合意一词源于罗马法,按拉丁文的原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内心意思的一致。因此合同的成立应当以各方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思的一致为准。这就要求意思表…  相似文献   

8.
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违约行为同时构成侵权行为时,合同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作为加害人又应承担侵权责任,这就发生了责任竞合的问题。此时,当事人应当主张哪种责任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不断发现一些合同当事人签的借款合同、贷款合同、购销合同、供气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合同,仍然用以前有关部门拟制的“合同示范文本”和以前自行印制的格式合同。这些合同的内容都有“根据《经济合同法》签订本合同”,“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执行”,“依据《经济合同法》追究违约方的责任”等约定。当笔者问这些合同当事人是否知道我国已颁布了《合同法》,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却说“知道知道,《合同法》实际上同《经济合同法》没有区别。”   此话错矣,把《经济合同法》视为或等同于《合同法》,则后果不可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新《保险法》的修改重点体现在:进一步明确了实践中理解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加强了对客户利益的保护;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公司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经营有关要求。新《保险法》的修订必将对全面提升保险业法治水平、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11月15日公布《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  相似文献   

12.
合同法定解除权规则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确定的合同解除权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情形。合同的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都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由法律予以确认即可。而法定解除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某种情由严重影响到合同的履行或者强制履行将导致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直接享有解除合同的一项权利。在各国法律普遍认定合同一经订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的原则下,公正、完善地确定合同的法定解除权历来是各国立法的目标;而正确理解并加以实践更是法律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深入探求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重要改革和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息息相关.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股份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改革过程中,人们都从《资本论》得到重要启迪.从而人们对《资本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资本论》得到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李康 《理论建设》2010,(4):76-77
<正>一、民事证据时限制度的引入《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53条和第179条等的规定说明我国法律采取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不仅可以在第一审中的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向法院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第125条);即使诉讼进入了第二审程序,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证据(第153条);甚至在判决生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的《合同法》规定了利他合同法律制度,这一规定突破了传统的契约相对性原则,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分析和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一、利他合同的概述、意义及构成要件(一)利他合同的概述利他合同属于涉他合同的一种,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为自己而是为第三人设定权利,并约使合同另一方向第三人履行,第三人依合同当事人的这种约定而取得直接请求履行的合同。在利他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第三人称为受益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称为基本合同,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约定称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责任竞合制度的意义在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实践中常见的民事责任竞合形式。两种责任竞合的发生都以当事人之间存在一种合同关系为前提条件,即侵权都是建立在合约基础之上,以违约形式出现的,受害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7.
凌瑞明 《党史博采》2009,(9):47-48,50
意思自治、缔约自由是经济交往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主体各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在合同订立阶段,根据传统民法,当事人在合同成立之前,相互之间并无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彼此并不承担任何责任.[1] 但是合同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帝王条款.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均适用于合同签订后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有不能履约危险的场合,都可以采取中止自己的履行、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的自我保护方法,但预期违约在适用条件、主体范围、救济方式等方面,都可以涵盖大陆法上之不安抗辩权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安抗辩权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更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王大力 《共产党人》2005,(13):15-16
中央明确提出,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重点,贯穿始终。在第一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要重点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在第二阶段即分析评议阶段,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向标,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作为《民法典》中最贴近市场经济运行的部分,《民法典》合同编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为本的法治指向。这种贯彻体现在《民法典》合同编的立法方式和立法内容上,体现在其制度设置、权利义务的配置上,还体现在其以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己任、以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的实践上。《民法典》合同编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