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是广大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方式。村民自治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部分组成。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解决路径:严格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为村民选举提供物质保证,提高参与意识;加大教育培训宣传,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理顺乡镇政府与村两委在民主选举中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村民自发探索、顶层设计规划并借鉴他国经验的民主选举村干部的制度,成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与实践,对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转型期的村干部选举,矛盾冲突始终夹杂其间.而执行乏力的选举制度、农民复杂的心理与利益诉求、村干部面临的现实诱惑,以及尚缺乏公共理性的文化土壤等诸层面因素,是造成困境的逻辑起点.再延伸些思考,就百年乡村建设的长时段来考察,这又是一个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地走出真正本土化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作为我国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开创了我国民主选举的先河。继续做好村委会选举的对策:(1)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民主与法制意识;(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因谋取眼前利益而参选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保障村委会选举有法可依;(4)加大对选举的监督力度,使选举更加透明化;(5)实行公开演讲制度,避免村民投票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选举必须与监督、管理配套,才能将村民自治落到实处;千万不能“新农村建起来,村干部倒下去”《瞭望》新闻周刊最近在山西离石、临县、交城、泽州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农村一些地方只有民主选举,缺少民主监督,更谈不上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监管措施流于形式,一些“村官”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目无政策、法律。受访的多位县乡干部认为,现在各地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处理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享有的“四个民主”权利之一。然而在村民选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反选举程序的行为问题,扰乱、破坏选举的行为问题,贿选问题,承诺问题,宗族、派性问题,选民资格问题以及候选人资格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选举才能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与农村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是农村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仍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政府推动、制度推动、群众推动等方式促进农村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明金  方玉媚 《学理论》2012,(28):43-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社会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任务被提到日程上来。农村社会是我国的社会基础,没有农村的社会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主要靠发展村民自治来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民主选举。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搞好民主选举有利于发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因此说,民主选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一项制度安排,其推行于农村不仅使农村民主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为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村民自治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乡村关系紧张、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干部与村民关系恶化、村委会选举中乱象丛生、村委会选举后的治理矛盾凸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久而不解,则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以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一项制度安排,其推行于农村不仅使农村民主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为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村民自治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乡村关系紧张、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干部与村民关系恶化、村委会选举中乱象丛生、村委会选举后的治理矛盾凸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久而不解,则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以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村级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选举与被选举,也是村民参与政治的重要体现。笔者在近几届的村委换届选举时深入农村全程跟踪调研选举过程,发现当前的村级民主选举确实在不断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选举程序日渐规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选举的难度也在加大,无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逐步迈入了依法运行、稳健发展的轨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工作,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选举程序不规范、“金钱政治”现象抬头、村民民主参与渠道不畅、宗族势力干扰民主政治建设等。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法律素质;建立和健全村民自治的法律救济制度;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严惩破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宗族势力;加强对村委会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和干预不容忽视,已经成为影响制约村民自治进程的一大消极因素。笔者通过对宗族势力比较突出的重庆市C县G镇的部分镇、村干部及村民的实地调研及访谈,分析了宗族势力对村委选举的影响和对村务的干预的现象和根源,并提出了限制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负面影响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实践推动了合理农村治理模式的建构和发展,在彰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部分地区村民自治能力较差、村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不够完善、宗族势力操控以及"富人治村"引发的贿选、村务专断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村民自治,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利益协调和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加强自治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联系协调.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的几个新制度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个突破口,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对其产生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从各方面对它进行分析与解释。本文仅试从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来剖析它形成的过程,并就农村社会中的村干部“搭便车”和路径依赖这两个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以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制度层面来了解村民自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组织农民,使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建设新的生活,是每一个关注中国农民问题的人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实施以来的效果作一论述,以便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从而使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这块沃土上继续发展,继续壮大。一、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容1、民主选举制度在中国,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一般五人左右,由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只要是本村村民,不分民族、种族、…  相似文献   

17.
杨云成 《求知》2011,(1):14-15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突破环节在基层农村社会深深扎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多族群杂居村落中的撒尼人在民族选举中如何以自己的表述方式和实践行动来建构族群认同,进而对村民自治产生影响,具有典型意义。民主选举背景下撒尼人的族群认同实践源于村落权力竞争所引发的族群成员对族群整体利益的感悟,族群成为了撒尼人在民主选举中组织政治资源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刘伟  陈畅 《瞭望》2000,(25)
探索村党支部如何发挥农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的新课题。一些选上来的村干部认为,既然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不再需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了。那么,党支部和村委会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兰州市安宁区委组织部部长石镜如最近就此问题和四位村支书进行了对谈,他们认为,农村党支部在新形势下要改变工作方法,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石镜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由党来领导,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村民自治实施以来,有些地方的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  相似文献   

20.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党组织势必要发生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即村党支部由传统体制下直接领导行政管理、决定村庄事务,转变为领导、组织村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各项权利。但是,从实行村民自治政策以来,国家立法层一直采取的是党支部领导村委会的领导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权力的取代,也使村民在行使民主权利时领导者和组织者缺位,从而引发了权力结构矛盾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转机制的失灵。鉴于此,应科学界定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角色和地位,转换党组织的领导对象,由领导村民委员会转为领导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以落实村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