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广大农村已全面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新农合制度的前行依然面临着困局,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党和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当前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基本情况,阐述并分析了新农合在后期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新农合的实施及三农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葛艾红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2):13-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惠及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是面向全体农村居民的医疗福利。近年来,新农合基金监管中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导致新农合资被骗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从多元主体参与监管与新农合监管的运行机制两方面完善新农合基金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新农合建设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既是广大农民的期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分析我国新农合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合建设思路:完善新农合筹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合作医疗组织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长松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22-24
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农村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增加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二是建立规范的筹资机制,合理确定人均筹资水平;三是建立大病统筹和个人门诊账户制度,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具有区域贫困与农牧民个体贫困并存,贫困发生率高等一些共性的特征。贫困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制约性,只有对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区新农合制度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促进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分析——基于全国30省1451行政村14510户的实地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调研数据显示:新农合实现了广覆盖和高自愿,村卫生室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农民对新农合和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存在新农合人均筹资低水平和非均等性,保大病重病目标远没有实现,医疗费用支付管理方式落后,偏远地区就医难等问题。建议政府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回归大病统筹为主目标,建立大病省级统筹基金;持续改进医疗费用支付管理方式;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善偏远地区农民就医难。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0月,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在我国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审视和探讨这一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正确评判这一制度的合意性,从而更好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该制度的适应性和效用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在新农合试点经验基础上,山西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但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县级财政补贴缺位,筹资渠道单一,补偿收益范围和水平较低等.为此,需要探索菜单式参合方式,实现筹资标准层次化;鼓励有条件的社区组织参与新农合,实现筹资主体多元化;拓宽筹资渠道,实现筹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