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巴依 《前进》2014,(7):58-58
<正>时下,一些领导干部时常私下抱怨现在"当官难了",开始变得"官不聊生"了。这话多少有些矫情,或许是当惯了"官老爷",便忘了当公仆的本分,心里难免泛酸。看来,叫"苦"的干部,更应先补补课。清廉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任何"为官不易"的论调,任何"为官不为"的行径,实质上都与党的宗旨观念、法律规章背道而驰。现在觉得"为官不易",大概是因为过去高高在上"为官太易",在整风肃纪的大势下,取消了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了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有些干部认为管得太严了,产生"官不聊生"的矫情,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滋生"为官不为"的懈怠。这一现象说明,有些干部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从严治党,也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从严要求上。一位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说:"平时不管我,一管就把我  相似文献   

4.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高压反腐,有人觉得太严了,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叹;也有人感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过于严苛,不可能持续下去;还有人认为,这几年管党治党抓得太严、管得太细,搞得不少党员干部束手束脚、"为官不易",是该"收一收"、"缓一缓"的时候了……这些说法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为官不易"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过,所谓"为官不易",仅仅是相对过去"为官太易"而言的;如果以为现在已是"为官不易",那未免太乐观了些。要实现真正的"为官不易",先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所以出现"为官不易"的说法,是因为自中央2012年底出台八项规定迄今,先后有15项相关禁令面世,涵盖公务员生活的方  相似文献   

7.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也是转变作风的风向标。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8.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向县委书记提出了"四条要求",第一条就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所有党员干部(也就是当官)的谆谆告诫。自古以来,官有好官坏官之说、清官贪官之分、勤官懒官之别。好官、清官、勤官就是明白官,坏官、贪官、懒官就是糊涂官。人们对周永康、徐才厚等痛恨之余不禁感叹:他们咋这样糊涂啊!很明显,为官当做明白人!为官当做明白人,关键要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9-60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官之道在讲真话。龙永图说,不管为官为商,主要是讲真话,讲诚信。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官,虽然官当得不是很大,但有一点,我感到很自豪,就是我从来没讲过假话。这就是我认为的“道”。  相似文献   

11.
为官者箴言     
一个积极进取、极富生活热情的人,为官往往是一个淡泊宁静的官。 一个不能自我约束的人,为官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官。  相似文献   

12.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13.
葛荃 《人民论坛》2012,(19):38-39
不少腐败分子初为官时,确乎能勤恳敬业,可是居官既久,往往便迷失了方向,结果一个公众眼中的"好官"就这样"交待"了。难道说,真的存在一个"好官堕落定律"吗?  相似文献   

14.
时下,某些地方在任用农村干部,创造了一种“新标准”,即“首富为官”。这不,北方某地农村今年以来任命新的村级干部320名,其中首富者就有210多名。南方某地农村则规定:凡担任村支书和村长者,必须家财万贯。 前不久,《人民日报》载文批评了这种“首富为官”的现象。那言语谆谆,笔者完全赞同。 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我从这“首富为官”,又想到了另一种情况,即“花钱买官”。那行贿“跑官”不必说  相似文献   

15.
<正>破除质疑一:反腐败导致官员不作为在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下,个别官员抱怨现在管得太严,"什么也没有了",叹息"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于是精神萎靡,消极怠工不作为。更有观点认为,干事越多,踩红线、犯错误的几率就越大,不干事反而是最保险的。因此,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弱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现象有些抬头。这些错误看法值得关注,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祖言 《今日浙江》2014,(18):44-44
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省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个别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心态,出现了不做事、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省委书记夏宝龙近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要引导干部勇当战士、不当"绅士",建设过得硬打胜仗的"好队伍"。根治"为官不为"现象,就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激励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半月谈》2004,(16):86-86
为官之道本应一心执政为民,然而少数干部却背离宗旨.热衷于“秀官”、“跑官”、“等官”、“混官”、“告官”——百姓们辛辣地将其讽刺为为官“五部曲”。  相似文献   

18.
为官者箴言     
△一个拥有平静心态的人,为官肯定是一位胸襟开阔的官。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从政必定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 △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当官一定是一位通晓事理的官。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两语     
赵雪峰 《当代广西》2012,(16):60-60
好官、坏官,衡量标准不过良心二字。凭着良心为官,好官也;昧着良心为官,坏官也。——我国首部以“官德”为主题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日前面世,书中将“贪官”分为三类:贪渎、权奸、酷吏  相似文献   

20.
官德&#183;官品&#183;官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明 《现代领导》2001,(10):36-36
中国人历来看重官职。但是,对于为什么做官、做什么样的官、怎样看待官场、当官应该靠什么、当一个好官又靠什么等等问题的回答,不同世界观、从政观的人的答案迥然不同,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跨人新世纪的今天,领导干部面临着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考验,面临着新世纪重任的考验。做什么样的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与才能,不仅事关个人的荣辱进退,更重要的是事关民族事业的兴衰成败。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德行,必须时刻牢记为官之魂、恪守为官之本、遵循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