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峡两岸风险投资业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台湾风险投资业是亚洲地区最成功的.相对于欧美,台湾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军大陆有多方面的优势.伴随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台湾政策限制的放松,以及大陆风险投资环境的健全,两岸风险投资业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经济好,台商前景跟着好,台商对两岸经济发展充满乐观。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杨大正对台湾媒体说,由于大陆的市场很大,台商和外商之间更多的是相互配合,而不是竞争。外商进军大陆,不但对大陆有正面作用,而且对台商也有很大的益处。台湾企业经理人协会理事长陈定国则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两岸啤酒大战正式开打。在大陆具有第一品牌地位的青岛啤酒,进军台湾后,已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而引进青岛啤酒的三洋药品,也再度声名大噪。无独有偶,在大陆北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燕京啤酒,也引爆了台湾食品知名企业泰山与由原芋酒公卖局公司化而成立的台湾芋酒公司争夺代理权之战,  相似文献   

4.
台湾银行业的大陆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圆满完成访问大陆的任务之际,又有消息传出,北京为鼓励中资银行进入国际市场,正在积极评估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与政策方向。而随着两岸局势的春暖花开,局限一隅多年的台湾银行业进军祖国大陆可望雨过天晴。对台湾银行业而言,这意味着怎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声音     
《台声》2015,(12)
<正>夏立言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虽然有人认为两岸关系过去一段时间有"波折"、2016选举又近,但台湾当局未来仍会持续推展两岸事务,除两岸制度化协商外,还有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以及双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杜紫军台当局"经济部长"大陆是(台湾青年)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市场,台湾年轻创业家应好好运用;但大陆创业风险较高,最好的方式是"立足台湾、开拓大陆市场",在台湾把公司经营模式、技术开发稳固后,再进大陆市场,这样成功机率才会较高。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8)
正上世纪90年代初,年轻的吴家莹从台湾来到大陆创业。因为两岸同宗同文,在吴家莹看来,台湾年轻的创业者要克服空间与市场局限,走出台湾发展,大陆是首选。大陆有广袤富饶的大好山河,孕育着更适合台湾人特别是商人经营发展的市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讲着同样的语言,尊崇着同样的为人处世之道。两岸一家亲,奠定了吴家莹来大陆创业的信心;事  相似文献   

7.
阿兰 《两岸关系》2002,(7):56-56
随着两岸民间文化往来的密切,以及大陆文化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大,台湾民众已经愈来愈迫切地想读到大陆书籍,而台湾的出版业者也越来越迫切地想在两岸图书交流的市场上一试身手。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1,(5):38-38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日前在博鳌论坛指出,大陆市场是台湾对外贸易呈现顺差的主要区块,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台湾就会出现严重逆差。钱复语重心长的一番话,点出大陆市场对台湾的重要性,映衬出台湾内部少数人一心想要与大陆对抗足不智的。  相似文献   

9.
消息     
台湾六大工商团体促台当局尽速与大陆签定CECA,免征从事两岸直航业务的台船运公司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澳门拟斥资逾千万开办食物银行最快下半年实施,台湾公营事业商品将进军大陆,上海9家大型国企高层带头减薪 最高降幅达四成,南京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经过前17年的持续发展,到近年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根据台湾“陆委会”的估算,1995年两岸贸易已达225亿美元,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二大进口地区,大陆也成为台湾第四大贸易伙伴。同一时期,台湾对香港的贸易,更显突飞猛进,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两岸三方的经济交流,已出现全方位互补合作的格局。 过去17年的交流,对两岸经济的发展,产生许多正面的效应。对台湾而言,大陆市场的开拓,不但有助于出口与经济的持续成长,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加速内部产业  相似文献   

11.
台湾岛内朝野与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有共识,甚至立场与意见经常截然相反。不过,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相互依赖问题上却找到了新的共识,即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并主张鸡蛋不能放在中国大陆一个篮子里,要分散市场,要采取措施,防范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这种思维对两岸经济关系与台湾经济发展有害无益不谈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不是事实,就这种思维而言,也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2.
14年增21倍两岸贸易持续扩增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近日统计显示,两岸贸易自1987年到2000年共增长21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的第3大贸易伙伴,第2大出口市场。台“国贸局”预估两岸加入WTO后,贸易额将进一步扩增,台湾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将在大陆有更大的商机,诸如电子资讯产品,纺织产品,汽车零组件,机器设备等均是在大陆开放市场,减让关税后的优势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两岸交流     
《台声》2004,(12):8-9
萧万长: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 两岸应共存共荣 台声讯 台"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11月17日下午在云林县专题演讲时强调,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很重要,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这是现实,台湾应有效率规划、整合以提升竞争力,让台湾与大陆共存共荣。 据台湾媒体报道,萧万长是应云林县工策会、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1)
<正>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5月1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大陆方面一直积极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大陆市场,今后将继续鼓励并支持电商企业与台湾产地对接,开展合作,共创双赢。有记者问,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建议加强两岸农渔业合作,增加电商通路,帮助台湾农产品拓展大陆市场,请问大陆方面将如何落实?范丽青就此作上述表示。她介绍说,目前,大陆一些知名电商企业,例如淘宝网、本来生活网等都已和台湾当地建立购销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两岸“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仪 《统一论坛》2004,(5):47-48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大幅增长,自台湾出口大陆的机器及中间产品亦随之大幅度增加。由于台湾方面管制自大陆的进口,造成进口金额不大且增长缓慢,因而使台湾在两岸贸易上享有大量的出超,对大陆经贸的依赖程度也快速增加。就贸易依存度而言,1993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已超过总出口15%,仅次于对美国的出口;但就贸易顺差而言,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如果两岸真正实现“三通”,大陆的商品可能会大量涌入台湾市场,台湾贸易顺差的状况虽然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两岸经贸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17.
台湾渔业产能与两岸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台湾渔业产能呈现下降趋势,开展两岸渔业交流是两岸渔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大陆渔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为台商投资提供了机遇,市场需求的预期为拓展台湾渔业在大陆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两岸在渔业的生产、贸易、技术以及渔业关联产业合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台声》2013,(8):14-15
陈裕璋 两岸服贸协议化会融领域,大陆方面对台湾开放18项,台湾方面则开放9项,大陆方面已超出其对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承瞄,“金管会”将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协助业者布局两岸市场。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4,(7):51-53
随着大陆市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台湾名人——包括演艺名人、文化名人和政界名人——把发展重心放在大陆。这些穿梭于两岸兰地的台湾名人,或者继续原来的事业。或者投身新的领域,正成为名剐其实的“两岸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