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观无德到“家”毛志成说一个人“无德到家”,就是指极端无德的意思。本文的所指稍有不同,指的是有些人的无德,已经显示在家庭问题上。一个人生下来,第一属性就是“家庭成员”,因此“家庭成员”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第一“社会属性”。人除了自身,同时又是人子。人女;...  相似文献   

2.
笑一笑     
海峰 《党建文汇》2008,(12):54-54
乌龟受伤,让蜗牛去买药。过了两个小时,蜗牛还没回来。乌龟急了,愤愤道:“再不回来我就死了!”这时门传来了蜗牛的声音:“再抱怨我就不去了!”  相似文献   

3.
逢好朋友婚嫁而略备薄礼相庆,倒也在情理之中。倘若为享有官绶之人的升迁而举杯换盏,这种“弹冠相庆”倒让进不了圈子之内的人害怕了。 时下“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还存在。有些人当了小组长也自我感觉是个“官”了,于是也要由公家出钱给自己印制小组长名片;有些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也不乏有人在头衔的后面打上括号而特别注明“无正职”者;也有一些人虽自己没有一官半职,但当其“哥们”已“成仙”时,于是自己也就随之而“升天”了……其实,从古至今凡摆“官架子”者,无不遭人白眼;凡趋炎附势者,也无不遭人唾弃。今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大潮中,有些人惊呼:如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丢掉了!有的政工干部自嘲说:本行系“磨嘴皮子专业”,一无财权,二无人权,“威”不起来。是权威就必须是“实权派”吗?据说现实就是这样的;倘手中没有工作安排权,职位升迁权,晋级增资权,奖金发放权,物资调拨权,说话便“叫不响”。现在之所以有的人把人权、  相似文献   

5.
眼下,一提要过几年“紧日子”,有些人就皱眉头,“怎么刚过几天松快日子,生活才有些改善,就又要过紧日子了?”于是对改革的成果产生疑问。其实,所谓过紧日子就是提倡勤  相似文献   

6.
你言我语     
听腻了“人走茶凉”□萧德安“人走茶凉”之语,实在有点让人听腻了。听腻了,就想絮叨几句,请好言此语者别见怪。感慨“人走茶凉”的人,不会是平民百姓吧?因为平民百姓习惯于喝茶的不甚多,即使有些喜好喝茶的,对人走之后茶凉与不凉也不大在意。倒是有些为官者,在位...  相似文献   

7.
蓝波 《廉政瞭望》2021,(6):86-86
逗呢鞋带老是散开,耳机线老是打结,建议用鞋带当耳机线,用耳机线当鞋带。刚去买药,突然忘记药名了。药店老板说:“我卖药30年了,只要你说出药里的两个字,我就能知道是啥药。”我想了半天:“我只知道最后两字。”老板问:“啥字?”我说:“胶囊。”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1,(21):26-27
腐败药引:中介组织的“贩子”角色 “我在北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各个部委跑项目或者审批的事情。”一个曾任南方某市驻京办主任的人告诉记者。“目前有些中介组织,就专门帮地方来的人跑项目。比如一笔100万元的拨款,对方帮你跑下来,就按一定比例提成。”他还透露,“这些中介组织的负责人,有些就曾在部委工作。”  相似文献   

9.
难得平常心     
也许,人生最不缺少的便是烦恼。让人遗憾的是,有些竟往往还是自寻烦恼。比如,《列子·天瑞》里的那位“杞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可是,如果说该老兄的“忧天”行为多少还有点知识缺陷的话,那么,有些人的烦恼就纯属期望值过高,甚至是欲壑难填了。人在斯世,“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的确是个“硬道理”。倘若胸无大志,庸庸度日,岂不为人所鄙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即使殚精竭虑,疲于奔命,可到头来,其愿望与现实之间却依然横亘着不可逾越的天堑。因此,在积极生活的同时,又不无一颗平常心,这也许才是一个健全人所应…  相似文献   

10.
《法制日报》曾登过一篇言论, 题为《有感于无人“对号入座”》,说 的是“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揭露某单位某领导有贪污受贿行为”。文章见报后,却无人“对号入座,“就像一枪打中靶子而无反应。”作者为此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有些人的脸皮变厚了,不怕曝光了;二是问题普遍,无法“对号入座”;三是有些贪污受贿分子变“聪明”了,明知是批评自己,也不“对号入座”。 读罢此文,我和作者一样,也确实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性”,但仔细一想,“问题的严重性”仅仅是贪污腐败分子“脸 皮厚了”、“变聪明了”、“问题普遍而无法对号入座”了吗?非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些人,经常谈论“自我价值”,有些人对此很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提出:“自我价值就是一切”,“没有自我就没有世界”等。果真是这样吗?这些令人眩目的口号难道真是某些人的发明吗?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打开历史这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历史的变革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行各业创办的公司越来越多。原来的工厂、商场等工商企业也有许多改称公司。现在有些党政机关干部也都开办起另一种危害甚大的“公司”,略举以下几例。  不干实事的“皮包公司”。前些年,人们习惯将那种“买空卖空”的无资金、无场地、无机构,只有一两人夹着皮包倒卖购销合同之类以牟取利润的所谓“公司”称为“皮包公司”。无独有偶,笔者发现近些年来,有些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也开起了这种“皮包公司”。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干实事,承诺只挂在口头上,计划、制度只贴在墙上,招…  相似文献   

13.
苏峰 《北京党史》2009,(2):31-38
一、实事求是的突出楷模 韩伯平:1947年,晋察冀土改初期,阜平有些村、镇在斗争地主时,发生了打死地主的事件。然而刘仁的驻地桑园村却没有打死的事情。当时也斗地主,挖浮财,在斗争中,有些人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刘仁同志就把几个积极分子叫到他的屋里,问:“你们知道打死人就活不了了吗?”他们答:“知道”。  相似文献   

14.
魔术表演如同曲坛上的一朵奇葩,亦真亦幻,令人称奇,受人喜爱,让人赞叹。但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却只愿当“魔术”演员,不愿当具有真功夫的“杂技”演员,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这些领导干部为什么极力想当一名“魔术”演员呢?在他们看来,通过自己的“魔术”表演,可以使自己的政绩从无变有、从小变大。有些领导干部积极追求这种“艺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衙役的﹃做官要道﹄毛志成《红楼梦》中写了两个很有特色的衙役,一个是贾雨村二次为官时遇到的那个向他出示“护官符”的人,一个是贾政放外任时从家中带去的那个李十儿,这两个人虽然身居下位,又无什么法定权力,但都有些本事,弄得“上级”也只好就他的范。贾雨...  相似文献   

16.
这么多年,在我们社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相当多的人,其中还包括一些法学专家,都一直在那儿关注制度建设,然而我们的有些制度却总“不争气”,至少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弄得到处都是“一把手”的影子。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对有些制度的执行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信心,甚至有时一提起制度大家就来气。  相似文献   

17.
舒炜 《廉政瞭望》2012,(5):38-39
有些人不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却想提前领取。这让辽宁省铁岭市社保局的王庆海看到了“商机”,于是,他就给人造假办理退休手续,大捞百姓的“养老钱”。  相似文献   

18.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许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所谓“人上人”,其涵义一是能统治、支使别人,一是能求得封妻荫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有甚者则冀求欺压众人,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以别人的痛苦来换得自己或家庭的幸福。但作“人上人”,有些人生下来就享有这身份,如贵族、地主及豪富人家出生的子女,但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些甚至出身于  相似文献   

19.
李昭 《四川党史》2002,(2):41-42
在四川的大小商场里,你可以看到“瑞玉”牌系列大米总是摆在显著的位置,“民以食为天,瑞玉米当先”这句话也广为人知,因为电视里常播出。有些长期吃“瑞玉”牌系列大米的人无“瑞玉”米不买,无“瑞玉”米不香。  相似文献   

20.
心思     
因人是高级动物,所以就会思索,俗称心思。有些人的心思睿智而缜密:“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于是被誉为哲人;有些人的心思庸劣不堪,总想着如何把人家灌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