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智刚 《政府法制》2011,(31):14-14
近些年,从湖北29岁最年轻市长,到辽宁石化大学24岁女副院长、湖北宜都25岁美女镇长,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热议和质疑。笔者认为,破格提拔不适宜过早,应该放慢破格的脚步,让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干部真正成长成熟起来,确实优秀的再“破格”也不迟。  相似文献   

2.
江华 《检察风云》2013,(1):21-23
2001年下半年,被外界誉为“江西第一镇”湖坊镇领头人的汤成奇,从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被破格提拔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曾闻某君对上级派来的检查组振振有词道:“老子没有中饱私囊,经济上没问题。”或许此君说的是实话。但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自以为“经济上没问题”的人,抽必“三五”、吃必餐馆、行必卧车、言必女人,这样能说廉洁上没问题吗?当前,一些干部或热衷吃喝,或变相购房,或公款购、换车。群众议论有些干部“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坐越小”。房子是生活必需,车子乃工作需要,本无可厚非。但就房子而言,关键是有的多头占房,有的严重超面积,有的公款装修超标准;至于车子,则存在“不管哪一级,都想坐奥迪”、“不管官多小,都要坐蓝鸟”的…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某省提拔了一名29岁的年轻干部当一个县级市的市长,最近这位“最年轻市长”再次被列为破格提拔的对象,事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4月13日,新华社发表记者述评:“最年轻市长”屡破格提拔,信息宜更透明。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官员们大多坐上海、伏尔加这类大路货。80年代坐桑塔纳、丰田还蛮气派。可如今,机关、企业车队“添丁进口”早已升级换代了。从公爵王、丰田、尼桑到奔驰、林肯、卡迪拉克,高级豪华小轿车潮水般涌进机关大院。3年前乘“高级豪华”是少数,现如今似乎是不坐“豪华”不像官,不买“豪华”不算车了。中国的事有许多是攀比出来的。你坐尼桑神气,我偏弄辆奔驰风光,你攀我比,结果弄出个官不分大小,“衙门”不论高低,什么车都敢坐,什么车都敢买。尽管国家的限制性措施规定得清楚明确,但总也“敌”不过成了一股风的,有着非凡手段…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中国不多,世界少有。毛泽东3次接见夸奖;《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赤脚登临世界卫生组织论坛;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农民到厅长破格提拔;前程如日中天之时断然辞官还乡;“厅长夫人”至今仍是农民。  相似文献   

7.
吴冰  邓圩 《政府法制》2013,(25):19-19
“是该正风肃纪了!”面对近日媒体报道的“广州白云区81名干部被立案查处”一事,白云区许多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叹。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共立案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3件73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02.8%和97.3%。而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工作中,立案查处的白云区领导干部上升至81名,其中村组干部43名。为何村社干部成违纪违法的重灾区?如何严防基层干部腐败?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黑龙江省绥化市纪委和宣传部得到证实,对于媒体报道的“黑龙江庆安纪委干部赴京举报县领导被群殴致死”一事,已有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进行侦破。  相似文献   

9.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1,(23):62-62
时下,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平心而论,相对于考量干部的“才”而言,要考量好干部的“德”,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德”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既难看得见,又难摸得着。加上一些干部善于伪装自己,把“才”的光鲜面充分放大,把“德”的丑恶面蓄意掩藏,以假德乱真德,更增添了识德和考德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11):48-48
海南省委副书记于迅指出,现在有些干部不愿意下农村,下不去坐不住。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经常围着机关转,围着材料转,围着老板转。有的干部“会议室里喊大干,公路边上跑跑面,几百公里当日还,山区农民不见面”。有的干部即便下乡了也是“吃饱肚子,要几个数字”就回来了,不愿意深入调查研究,拿不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具体办法。我们要少说漂亮话,多干具体事。  相似文献   

11.
程奎星 《政府法制》2011,(31):15-15
那边湖北25岁美女镇长正吵得沸沸扬扬,这边河北29岁县长已经“横空卅世”,年纪轻轻如何就谋得一些基层公职人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做不到的官职,大众质疑声吁叹不已。两位年轻干部的升迁路之所以能扶摇直上,来自政府组织部唯一“合理”的解释皆是“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昌邑市饮马镇八里庄子仅有440口人,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村。可说起村里的事,乡亲们倒要自豪上老半天:村两委班子24年基本没换;“老班长”同克明已连任六届昌邑市人大代表;1998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2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和治安案件,连邻里之间“红脸”的事都“稀罕”……镇里对这个多年的“先进村”、“先进党支部”的评价是:“八里庄子无难事,干部有权威。”威从何来?村干部们的回答似乎挺简单:“带着感情做事!.”大事与小事 当干部要为群众做大事,八里庄子村干部这些年大事没少办。他们带领…  相似文献   

13.
向我看齐     
去年,在一次全县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广东省海丰县委书记吴华南响亮地提出:“领导干部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我宣布,请大家向我看齐!”吴华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一直坐一辆旧车,有人对他说:“吴书记,你还坐跑了多年的旧车?换部新车,体现一下我们县的形象吧。”吴华南说:“假如我换了奔驰轿车,别人就会跟着换凌志轿车或什么高级轿车,群众对干部怎么看?高级轿车只能装装门面。它跑不了山区和农村,却会跑丢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作风,脱离父老乡亲啊!”他当县教育局长时,住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集资房,后来他当了县…  相似文献   

14.
母鸡下了一只蛋,屋里屋外“咯咯蛋”地叫个不停,直到主人撒给它一把米,才停止“报喜”。眼下,我们的一些干部居然也效仿起母鸡来,做了一点事,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在群众面前自吹自擂,到领导跟前邀功请赏,群众讥之为“咯咯蛋”干部。“咯咯蛋”干部喜欢作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今天一个新口号,明天一个新思路,后天一个新花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咯咯蛋”干部喜欢围着领导转。领导喜欢听汇报,便在材料上大作文章,把芝麻说成西瓜,把…  相似文献   

15.
尤梓 《政府法制》2014,(19):11-11
从焦裕禄以及这些年习近平“点赞”过的干部身上,能大致勾勒出,什么样的人,才是习近平心中的“好干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什么样的干部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3,(7):F002-F002
“一是吃请或请吃说话办事方便;二是去灯红酒绿的场所进出自由;三是带着自家人游山玩水,省事省心省钱,自由自主自在。也不排除一些领导干部干一些不光彩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很多农民不懂政策,使得农村工作开展困难;而一些农民则反映,上面有些领导根本不想让他们知道政策。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宣传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的工作力度不够。为什么不向农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呢?据了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做怪,认为了解、掌握和执行上级政策是“官员”的事,农民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二是有个别干部因为自身有“病”,怕农民一旦掌握了政策会以此为依据“闹事”,因此对政策遮遮盖盖。三是不少农民存在着不大关心方针政策的旧习,缺…  相似文献   

18.
“对群众的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忙完接待忙考察,忙完计划忙总结,就是没空忙民生忙发展”……面对干部“庸、懒、散、软、拖”的弊病,怎么管、怎么治是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 WTO的日益临近,如何迎接“入世”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企业界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加紧准备,迎接“入世”的挑战。企业要做迎接“入世”的挑战,那么,政府有没有必要做好“入世”的准备呢? 遗憾的是,目前有为数不少的政府机关干部对“入世”并不关心,多数政府机关干部以为,“入世”是企业的事,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一些政府人员不是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入世”的“观众”。 “入世”真的与政府部门没有关系吗?“入世”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经济贸易等…  相似文献   

20.
大哥大     
老张出身贫苦,当兵复员后才成了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他在部队养成的正直性格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不久,他被破格提拔到某单位担任副职。按照惯例,老张到任不久,单位就为他配了一部大哥大。虽说只是个小小的副科级,毕竟也是个领导嘛。况且现在大哥大也算不得啥稀罕物,哪个领导腰里不硬硬地别着一个?!老张却感到别扭。他摆弄着手中这个小东西,心疼那一万多块钱的购机费,也心疼每个月几百块的电话费。他本想不要,可看到单位里其他领导人人都有。自已初来乍到便搞“特殊化”,似有装模作样的嫌疑、就勉强留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