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峡工程所创造的一系列世界之最中,库区百万移民大搬迁这一“最”倍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移民,相当于动迁一个小国的全部人口。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一百多万人既要按照三峡工程的施工进度限期搬出,搬出之后还要安其居、乐其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这项工作的牵涉面之广、难度之大、时效性之强,实属一项世界级难题。因此,李鹏总理一再强调,“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 这组专题,全面介绍了移民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人们所关心的库区环境容量、移民资金的到位及管理和使用情况、搬迁移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作了全面的报道。三峡移民工作的顺利展开,既反映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齐心合力办大事的气魄和行动;也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有了这两个根本前提,搞好移民工作,夺取三峡工程的胜利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潘倩昀  潘星宇 《学理论》2013,(15):59-61
自三峡工程建立以来,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三峡工程的成败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三峡移民而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不言而喻。1993年来,三峡工程全面开展移民搬迁工作,迄今已经20年,共有上百万人远离故土。相关数据显示,约14万人迁到沿海或中部省市,其中广东省便接纳了来自三峡的移民1985户共7009人,这批移民全部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融入的困难以及对故土的怀念,造就了三峡移民不可磨灭的乡土情怀,并且导致了近年来的移民返乡现象。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天字号”工程──抢救三峡文物阿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这是中国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一次大规模尝试。它能否成为一次成功的范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上马,为三峡淹没区内的文物提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8,(22)
长江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伟的开发水能资源的规划之一。规模大,投资巨,难点也多,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影响自然也会极为深远。对这样一项宏伟工程的上或不上或缓上,持慎重的、科学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 对长江三峡工程的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已有50余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许多专家学者砥砺攻研,做了大量的科学论证工作,逐步深化了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象三峡工程这样的重大决策,应该增加一些透明度,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 为此,我们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和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水电工程专家陆佑楣。王淦昌同志曾为《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一书写过书评。这部书集中了三峡工程应不上或缓上的主要意见,陆佑楣同志参加了三峡工程科学论证的领导工作,对论证的进展情况知之甚稔。本刊发表的两篇专访,反映了众多专家的不同见解,关注三峡工程的各界人士从中可以窥见工程论证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深圳信息     
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初见成效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工程起步较早,措施落实,卓有成效,受到国务院、广东省和三峡广东区肯定。我市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始于1992年,市政府对口支援三峡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领导已先后八次赴三峡库区考察,共落实对口支援项目十余项,其中有八项已经实施,累计投资2ilo万元。其中:基金会投资1060万元,企业投资1050万元,均取得了初步成效。香港业内人士对“深圳地产新措施”反应好最近,深圳市在低迷的房地产市道中,为活跃市场,推出了七条措施,香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的出台是十分必要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可谓举世瞩目。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作为一个历时17年跨世纪的特大型工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布局及影响之深远,实在是世所罕见。论证三十八载始决策自1954年起,中国国务院就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的  相似文献   

7.
三峡十问     
长江三峡工程在距完工还有6年的时候迎来了“高峡出平湖”的时节。6月16日,三峡永久船闸打开有两个篮球场那样大的巨型闸门,开始迎送过往三峡的船舶。 人们关注三峡工程进展的同时,对于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本刊记者的报道,将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到三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国内外说法很多,那么,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据1992年3月三峡领导小组提交的报告称,按1990年的价格,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570亿元。然到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时,其静态投资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水平已调整为954亿元,同时根据物价上涨指数计算,到2009年,三峡工程共需价差预备费740亿元。两期相如,三峡工程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640亿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目前的概算就是最终的概算了?对此,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安说:“若考虑借款利息和物价上涨等因素,最终动态资金将超过2000亿元。”目前,三峡工…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百万 移民更为引人注目。这道被 称为水利史上的“世界级难题”,在科学规划和严密实施中,正在被破解。 根据移民规划,到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时,重庆库区规划迁建安置人口总数达103万人,是整个三峡库区移民任务的85%。 1999年5月,国务院决定将库区12万无法就地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向重庆、湖北两省市的非库区和11个省市安置。这项大规模的农村移民外迁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进展顺利。 库区移民外迁将给移民未来生活和库区生态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移民数量之…  相似文献   

10.
三峡大坝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发生巨变,但三峡船闸却让长江黄金水道饱受“卡脖”之苦。是工程设计失误,还是过闸船型不标准?再次拷问三峡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位大江截流现场指挥的自白●施勇峰撰文1997年11月8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载入史册的。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大江截流。在报纸上、电视中,只要一提到三峡工程,就要用“举世瞩目”这个词。这一次,我算是真正感受了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晓史 《瞭望》2002,(44)
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将于11月6日截流合龙。一个月前的10月8日,在长江岸边耸立了1700多年的张飞庙也开始“搬家”。据介绍,在未来8个月三峡蓄水到二期水位之前,这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将被整体原样搬迁至32公里外的云阳县盘石镇龙安村新址。 张飞庙是三峡库区惟一一个远距离搬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文物整体搬迁工程。据了解,对张飞庙的搬迁,国家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均极为重视,早在几年前,文物专家与当地政府即各自提出了搬迁方案,很自然的是,当地政府提出的方案围绕地方的旅游业发展,而文物专家的意见更重视文物的原样保护,因而在选址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这分歧一拖就是五年。直到今年10月份,由于三峡导流明渠合龙在即,大坝明年6月将实施首期下闸蓄水,张飞庙才开始搬迁,整个搬迁工作只剩下短短的8个月,处于紧张的“读秒”中。 张飞庙搬迁还只是三峡文物抢救工作的一小部分。作为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融合区域,长江三峡沿岸的  相似文献   

13.
金敏 《瞭望》1995,(25)
三峡四川库区:建设新的家园金敏三峡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库区移民的重头戏在四川。不久前,记者从重庆出发,过程增、穿巫峡,走遍了三峡四川库区10多个县市,亲眼目睹了库区人民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的动人场景。八年试点,探索开...  相似文献   

14.
关注移民     
程青 《瞭望》1997,(12)
长江三峡工程是1992年4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项审议批准的我国迄今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直接关怀三峡工程的建设。 大江截流在即,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线以下的地区将被淹没。三峡工程最牵动人心的是百万移民。历时十多年,搬迁百万多,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离开祖祖辈辈的栖息地,后靠的又是土地贫瘠的高山陡坡,移民往哪里搬?他们将来的生存条件怎样?难处确实很大。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这句话的背后,又是有着许多沉甸甸、说不尽的内容的。 最初站在三峡移民第一线的是四川和湖北两个省份。而当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直辖市及其所辖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成了移民任务最重的区域。重庆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三峡工程建设并统一规划、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 有一个将自己工作和命运与库区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人,在1996年12月23日到重庆市出任副市长,他就是原四川省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省长甘宇平。从副省长到副市长,甘宇平做的还是移民工作。他说三峡库区他走过70多趟。他说移民的命运牵动着他的心弦。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全国人大正式审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工程所在地骤然涌动起“三峡热”。目前,宜昌星级宾馆爆满,接待全国各地的经贸洽谈会已排到今年年底;去三  相似文献   

16.
保育钧 《团结》2001,(6):18-22
我想围绕“七一”讲话谈几个问题。第一,怎么理解“七种人”是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第二,怎么让建设者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第三,怎么当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我重点谈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一 近一年半来,总书记对非公经济的讲话共有五次。第一次是去年在广东视察的时候,提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了以后要思源;富了以后要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峡蓄水所引起的地质变化,还在可控制范围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随着三峡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的安装,历时近14年的三峡工程建设即将竣工,预计今年10月底11月初可并网发电。在此之前,三峡工程还将面临一个严峻考验,那就是将于9月中旬开始的第四阶段的水库蓄水。随着水位由目前的156米蓄水到175米,库区地质环境将再次面临大考。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末期,在党中央关于加强“备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在荒无人烟、没有大城市依托、不通火车的大裂谷中建设起了攀钢,数万建设者满怀一腔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身处“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金沙江是大澡堂,酱油盐巴下干粮”的恶劣环境中,抱着“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水不返家”的理想和信念,“一心建设大攀钢”。但是近年来,随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环境、条件等限制,攀钢出现了债务和社会负担重、人员多、减利因素巨增、经济效益滑坡等前所未有的困难,但10万职工迎着困难上,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近20多年来我国重新产生了一个资产阶级,如何处理同它的关系,作为一个重大而严肃的党的建设问题,在新条件下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回到过去“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一切联合,否认斗争”,适应内外资产阶级的要求,实行私有化、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更是危险的。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新的形势下,创造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20.
报载:某厂生产不景气,企业有困难,于是在厂门前竖起一个大标语牌:“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用以振奋职工精神。可谁知时隔一夜,十个大字下又多了十个小字:“职工有困难,领导怎么办?”于是大标语牌便销声匿迹了。闻知不胜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