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已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静态社会逐步发展为动态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飞车抢夺"犯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安部门的打击,社会的防范,"飞车抢夺"犯罪也在逐步升级,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实务部门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此类犯罪的严重性,在战术上要改变对策,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打击"飞车抢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飞车抢”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形式,一方面涉及面广、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另一方面这种犯罪成功率高,侦破难度大,打击效果不明显。为了严厉打击骑摩托车抢劫(抢夺)犯罪活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成立专门的打击“飞车抢”小分队,通过采取在重点时间、重点地段开展清理整治,取缔黑点;专案侦查,重点攻坚;设伏蹲守,打击现行;设卡盘查,发现可疑人,查扣  相似文献   

3.
<正>在马路上遭遇飞车贼、在公交车上被人抢劫,这样倒霉的事不少人都遇到过。保险公司能否对这类损失“买单”?针对近几年来广东地区的“双抢”犯罪日益猖獗的现状,2月13日,永安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中国首个“户外贵重物品抢夺、抢劫保险”(简称“抢夺抢劫险”)。这一“新事物”一经面世即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的同行认为“抢夺抢劫险”只是“炒作”,其存在不会长久,风头一过或许就将退出市场。而广东地区的民众则对“抢夺抢劫险”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飞车抢夺犯罪作为抢夺犯罪的特殊形式,因其隐蔽性强、随机性大、作案时间短,逃跑迅速等特点,极易造成人身财产损害。通过构建飞车抢夺的简易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警方对小额现金飞车抢夺案件的破案率在28.57%,一般抢夺案件的破案率在23.53%,行人携带财物不超过310元,有利于降低飞车抢夺犯罪率;而对尾随银行取款人的飞车抢夺案件,警方应在防范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街面“两抢”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中强 《公安研究》2002,(12):61-64
城市街面抢劫、抢夺犯罪应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工作的重点之一。治安防范工作失衡,是街面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要整合警力资源,努力构筑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街面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双抢”犯罪猖獗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研究》2001,(10):27-30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广东省抢劫、抢夺犯罪大量增多,对社会治安和群众安全感构成严重威胁。治理“双抢”犯罪,仅靠公安机关的打击,效果有限,应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以“两抢一盗”为典型代表的多发性侵财犯罪严重挫伤了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安全的信心,降低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工作业绩的认同,损害了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形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光天化日之下屡屡发生的飞车抢夺是“两抢一盗”罪案的典型手法,加大对飞车抢夺犯罪的侦防力度,有效遏制此类罪案的发生,进而确保有序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恢复社会公众对社会生活的安全感是一段时间内公安机关侦查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抢劫、抢夺为主的街面犯罪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发性犯罪类型。针对这种类型犯罪,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实施便衣警察专业队运作模式,建立健全专业运作机制、情报主导机制、证据采集机制、专项整治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社会宣传机制,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海府地区抢劫抢夺(以下简称“两抢”)犯罪比较突出的情况,我们到海口、琼山两市和省高速公路公安局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始终把“两抢”犯罪做为打击重点,持续不断开展专项斗争,破获大批“两抢”案  相似文献   

10.
王潮 《政策》2002,(10)
公安部发出严打令 2002年7月17日上午,北京。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公安部长贾春旺发出了打击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专项斗争严打动员令。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紧急动员,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扎实实搞好这场专项斗争。公安部决定于8、9两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抢劫、抢夺等多发性犯罪专项斗争,破获一批刑事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团伙,依法逮捕、劳动教养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并探索建立公安机关多警种协同作战,快速反应,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尽快把“两抢”案件的高发势头压下,严厉打  相似文献   

11.
"两抢"案件系在街面、公共复杂场所以及偏僻路段实施抢夺、抢劫的案件."两抢"犯罪具有团伙作案多、作案时间短、手段多、防范难、逃窜快、不易侦破等特点.对此,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公安机关应整合力量,建立打击"两抢"犯罪的网络体系,组建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伍,控制销赃渠道,加强装备,引入竞争、奖励机制,采取和强化横向协作、宣传群众等侦查对策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事后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值得评价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者抢夺罪"的行为;对"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的认定宜采"客观危险﹢主观用途"的标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应限定为被告人观念上特定之人。  相似文献   

13.
当前 ,金融犯罪愈演愈烈 ,并呈上升之势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威胁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完善。本文拟从金融犯罪的现状入手 ,分析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特点 ,为有效打击金融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色诱"抢劫犯罪是抢劫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安机关应在完成日常打击和防范工作的同时,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适时采取侦查措施,逐步建立起管理和整治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一支反团伙盗抢车辆的专门队伍;强化侦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发挥现代科技检索系统作用;建立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特征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及其跨国活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同样,也越来越引起我国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有组织犯罪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的成员集盗、抢、杀等多种犯罪于一身,在畸形的处世态度和对社会的颠倒评价中类聚一起,聚集犯罪能量,向强大的社会挑战。这些犯罪上升幅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危害结果之严重都是前所未有的。文章分析了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并探讨了其相应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犯罪滋生蔓延的社会基础是 :腐败问题严重 ,执法不严 ,打击不力 ,使黑社会性质犯罪趁隙而起 ;私有制的发展为滋生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经济基础 ;刑事案件增多与团伙犯罪上升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前提 ;黑社会性质犯罪随着经济罪案的大幅上升而滋生 ;黄赌毒成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温床和土壤 ;特殊的地理人文景观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是滋生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因素。治理对策是 :贯彻刑法有关规定 ,严密有关法律条文 ;公安工作必须把反黑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坚持严打方针 ,强化治安管理 ;从宏观对策上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8.
特殊痕迹检验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痕迹检验在法庭物证检验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尤其在杀人、盗窃、抢劫、强奸、交通肇事逃逸等刑事犯罪侦查中,特痕检验能提供重要的犯罪线索和法庭证据。  相似文献   

19.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时有发生,当两罪都以威胁手段实施时,而容易混淆。本文就具体案例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谈一下对两罪界限的理解和认定。  相似文献   

20.
监听措施是世界各国为应付犯罪形势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技术化、高隐密性的强制侦查措施,其出现对于侦查机关打击和惩罚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侦查手段,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以确保在惩治犯罪的同时兼顾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