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
邵俊程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6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已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静态社会逐步发展为动态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飞车抢夺"犯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安部门的打击,社会的防范,"飞车抢夺"犯罪也在逐步升级,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实务部门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此类犯罪的严重性,在战术上要改变对策,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打击"飞车抢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飞车抢夺他人财物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现象,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还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因其采取的危险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抢夺犯罪,且造成诸多被害人的人身伤亡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遏制、减少抢夺案件的发生是当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卢小龙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1(4):26-29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存在着不利于实现刑法根本目的的有悖于法理的弊端,抢夺罪的存在模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抢劫罪之间的界限,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飞车抢夺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常常出现争议。本文认为抢劫罪与抢夺罪无论是在客体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和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无差异,都具有一致性,拆解抢夺罪可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相符,从而体现刑法在人权保障价值取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马路上遭遇飞车贼、在公交车上被人抢劫,这样倒霉的事不少人都遇到过。保险公司能否对这类损失“买单”?针对近几年来广东地区的“双抢”犯罪日益猖獗的现状,2月13日,永安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中国首个“户外贵重物品抢夺、抢劫保险”(简称“抢夺抢劫险”)。这一“新事物”一经面世即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的同行认为“抢夺抢劫险”只是“炒作”,其存在不会长久,风头一过或许就将退出市场。而广东地区的民众则对“抢夺抢劫险”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6.
以“两抢一盗”为典型代表的多发性侵财犯罪严重挫伤了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安全的信心,降低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工作业绩的认同,损害了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形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光天化日之下屡屡发生的飞车抢夺是“两抢一盗”罪案的典型手法,加大对飞车抢夺犯罪的侦防力度,有效遏制此类罪案的发生,进而确保有序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恢复社会公众对社会生活的安全感是一段时间内公安机关侦查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案例:被告人李某(已成年)因经济拮据而图谋“突击生财”。一日,其流窜至一网吧,见正在专心上网的杨某将手机(价值2000余元)搁置在电脑桌上,顿生一计,将自己的运动衣脱下迅速套在杨某的头上,将杨某的双眼蒙住。与此同时,其为迷惑杨某,故意说道:“你猜猜我是谁?”以便让杨某误认为是朋友开玩笑。当杨某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李某一把抓起电脑桌上的手机便向网吧外逃窜。杨某听到李某猛跑的脚步声,感到异常,立即掀开套在头上的衣服,发现手机已不见,于是边高喊:“抢手机啦、抢手机啦,”边向网吧外追去。后在闻声赶来的群众和警察的追堵下,李某被抓获。 相似文献
8.
对驾车抢夺犯罪,要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击防范措施。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专案攻坚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摩托车的管理力度,控制销赃渠道,利用媒体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9.
劲松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1):92-93
30万元巨款被抢夺。湖北汉川警方历时 10个日夜,行程 4000公里,在茫茫人海中锁定 4名犯罪嫌疑人并将其全部抓获归案。这是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在 2004年 12月 21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繁华市区: 30万元巨款被抢夺2004年 11月 12日上午 10时,汉川市仙女山办事处西湖路刁汊宾馆门前,两名戴黄色头盔的男子驾乘一辆无牌红色摩托车悄悄靠近正在路边行走的中年妇女。突然,坐在摩托车后座的男子夺走中年妇女手中的白色塑料袋,在几声“抢犯、抢犯”的呼叫声中,摩托车突然提速沿西湖大道向西逃去。周围群众谁也没有料想… 相似文献
10.
在打击和预防抢劫银行犯罪方面,美国警方的经验是,必须争取银行的支持,把高风险营业部作为重点,加强跨警务区合作。 相似文献
11.
抢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抢劫罪的结构实际是一个预备性质的违法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而以抢劫罪的实质判断 ,其行为结构应当是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以相当性原则衡量 ,“携带凶器”盗窃、诈骗的行为也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但以立法价值衡量 ,准抢劫罪的规定没有必要 ;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行为应当构成犯罪的观点 ,既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 ,又不恰当地束缚了侦查权、检察权的行使 ,同时剥夺了被害人或第三人的绝对防卫权 ,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也不相符 ;随附暴力强度较大的抢夺行为不应一律以抢夺罪论处。抢夺罪其行为表现不应以“乘人不备”和“公然”夺取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13.
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但是由于立法与司法上的缺陷和不足,使得这一犯罪的认定出现了争议,主要争议点之一便是是否应将秘密窃取作为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文章由此入手,分析了当前的肯定和否定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慧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58-59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时有发生,当两罪都以威胁手段实施时,而容易混淆。本文就具体案例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谈一下对两罪界限的理解和认定。 相似文献
15.
李松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7-49
"色诱"抢劫犯罪是抢劫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安机关应在完成日常打击和防范工作的同时,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适时采取侦查措施,逐步建立起管理和整治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尚闯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2):39-42
事后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值得评价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者抢夺罪"的行为;对"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的认定宜采"客观危险﹢主观用途"的标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应限定为被告人观念上特定之人。 相似文献
17.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一支反团伙盗抢车辆的专门队伍;强化侦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发挥现代科技检索系统作用;建立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两抢"案件系在街面、公共复杂场所以及偏僻路段实施抢夺、抢劫的案件."两抢"犯罪具有团伙作案多、作案时间短、手段多、防范难、逃窜快、不易侦破等特点.对此,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公安机关应整合力量,建立打击"两抢"犯罪的网络体系,组建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伍,控制销赃渠道,加强装备,引入竞争、奖励机制,采取和强化横向协作、宣传群众等侦查对策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郑梦凌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62-64
强劫罪与强奸罪的罪状中都有"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这一客观行为,但是却存在一些区别,特别是他们在暴力的含义、胁迫的外延、其他方法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两个不同罪中客观行为表述相同时,需要我们结合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司法解释、立法解释等等方面探寻立法的原意,加以综合考虑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影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发展的消极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侦查措施手段滞后、信息查询机制不顺、领导不当干预、基础力量保障不足、司法协作途径不畅、机构设置有待整合等方面。因而,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切实提升侦查措施的综合运用效能、健全信息查询检索评判机制、规范党内请示报告机制、加强检察基础建设机制、畅通检察执法协作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内部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