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现代化的路,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愿景。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状态。它包含了人文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社会转型,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社会中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过程,是社会结构性变革和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对于农村社会而言,是由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由农业社会向农、工、贸相结合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的变迁,社会各方利益进行重新组合,逐步演化成一种新的关系结构。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并非是完全的自发演进过程,国家在其中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我国具有特殊的国情,“中国有百…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罗归国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过程,反映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的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今天不少国家已达到现代化的成熟阶段,经过了机械现代化、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兴起、扩展并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社会巨变。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5.
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坚持线性发展时间观,人为设立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并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纵观人类历史,成功的现代化路径主要有三种:以英美等先发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以德国和日本等后发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中心主义”模式;以中国为代表的“政党中心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就在于树立了正确的现代观,并探索了与自己历史社会情境相匹配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选择,既具有丰厚的学理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变迁,是一个三维展开过程。“传统——现代性”、“西方——非西方”、“经济——社会”,构成现代化的三个基本维度。在空间维度上,非西方后发展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现时代全球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在历史维度上,当代世界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且凸现出从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的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的不发达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前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变化,作出新的战略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做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但是简单地把国家,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战略确定为工业化,是不全面的。因为,尽管工业化可以看做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但决不是全部内容。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它还涉及社会的政治,文化乃至一切方面,需要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予以宏观描述,以说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社会由此进入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以政治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方位的转型过渡时期。人们经常讲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执政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就其核心内容而言,就是如何使  相似文献   

9.
王小兰 《理论学刊》2006,(8):107-108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转变的必经过程,它具有全球性的趋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以至每个人,都不能完全置身于这个过程之外”[1](P67)。这个过程发端于18世纪的英国。在我国是由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长期封闭性的发展格局,从此走向一个举世罕见的漫长崎岖的现代化历程的。按照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先生的观点,中国现代化是经历了三次发展模式转换、三次现代化的局部断裂的“被延误的现代化”[2](P29)。在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中,革命、国家重建和传统文化等起…  相似文献   

10.
韩静雅  李昶罕 《世纪桥》2012,(17):134-1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和后果。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只有赢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只有实现了农民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才可能最终实现。而走向城市,则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 宗教与现代化都是人类社会的复杂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赵有田1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历史进程。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发展道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中国最后选择了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一般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从广义来说,也含有从各种不同类别的前现代化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之意。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其政治、文化也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譹由于国情地缘的差异,世界上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之路,其起点和经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尺度看,社会革命比现代化的涵义更广、时间范围更长、价值意向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阶段性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从革命中来”,发轫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史。从社会革命历史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贯通和联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更高阶段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于革命中嬗变”,在多种逻辑的交织下演化,因而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历史场域,并在此有机复杂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社会革命逻辑的主要地位,彰显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到革命中去”,对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为:为伟大社会革命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伟大社会革命创制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三大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在我国延续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方式下从事生产、生活的人口也成为今天中国最为贫困的人群。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使广大农村长期难以摆脱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使我国整个社会结构都受到农业社会的种种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以及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农业的存在及其特殊的改造道路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有其特殊道路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传统农业改造的特殊道路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6.
张艺华 《理论导报》2007,(11):34-35
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德治为本"的社会,行政伦理在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传统行政伦理必然走向现代化。那么对行政伦理进行历史的梳理与观察,探讨其演变的历史必然性,对于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向以工具理性和个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等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受到中国的历史经验、传统意识形态及社会组织方式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在现代性诉求的表达上出现了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温和主义这三大派别的分野,而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则呈现出缺失、无根、无序的状态,为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图景就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摒弃长期以来以现代化替代现代性的思想,发展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清这个发展变化的线索,对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V;D,加快现代化的实现,是有益处的。一、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大目标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现代化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考察,在学术界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不再赘述。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虽然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工业化是其核…  相似文献   

20.
革命的本质是一种结构的替代,中国革命后建立的新生政权意味着国家政治形态开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的巨变。经济结构开始从传统落后的形态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阶级结构单一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被消灭;社会结构从"国家——民间精英——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领导结构方面则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