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一部人类政治上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民主化渐进和发展的历史。人类政治文明及人类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之过程。其"肯定"阶段为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和部落制度,"否定"阶段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而"否定之否定"阶段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化是迄今人类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一苏联模式是斯大林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建立的,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的否定,这一模式具有严重侵犯农民的利益、没有社会与群众的参与、不讲法治、个人专权、对外封闭等弊端,中国曾深受其影响.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是从克服苏联模式忽视农民利益的弊端开始的,进而发展到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否定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不同性质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私有———公有”、“统一———分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理论上对“否定之否定”的直接阐发,集中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为了从思想理论上彻底清算“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总结建党十多年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资料表明,从1936年底开始,毛泽东在几年时间内,阅读  相似文献   

5.
百世门风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该书作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领留学生文学风潮的旅美作家,书中收录了她与上世纪80年代引领潮流的11位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6.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7.
读书     
《八十年代访谈录》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该书作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领留学生文学风潮的旅美作家, 书中收录了她与上世纪80年代引领潮流的11位风云人物,包括阿城、崔健、陈丹青、刘索拉等人关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蕴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尤其是他的实事求是辩证否定观 ,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都采取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否定观的态度。这对于我国面向 2 1世纪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建设好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大事,树立起了一座座历史丰碑,综合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从新中国成立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现今已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作为一种过去式,已经成为历史并开始被人书写。20世纪90年代末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本文中是指1997年至2000年,适当上溯和下延一段时间),总结其文化现象或者以其文化现象总结为重点的著作却不可谓不多。评论家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总结中,把进行中的“历史”迅速文本化。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展开和历史的文本化具有共时性的现象。对这些以总结形式进行的文化研究论著做一个大致的考察,可以对理清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为90年代)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历史写作”起到辅助作用。90年代的中国被描述为“一种历史结束,另…  相似文献   

11.
武卉昕 《理论月刊》2006,(11):51-53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萌芽于上个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一术语最初在俄罗斯是以对道德进行本体论否定的方式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进行的有关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大讨论更是从指导思想上确定了前苏联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以德波林派的胜利而告终的讨论在指导思想上指明了前苏联伦理学的发展方向。而阿克雪里罗得关于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观点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确立全人类道德原则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思想,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源远流长。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周期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同唯物辩证法的其它基本规律一样,具有极大的客观普遍性。学习和掌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正确估计历史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肯定否定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毛泽东1958年1月首次提出了肯定否定规律,可惜他并未系统地、详细地论述这个规律。30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杨超同志,在其著作《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中论述的《肯定否定的名和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刘佳秋 《求索》2007,(9):140-142
否定是逻辑学的中心概念之一,是最基本的逻辑范畴。从语义上来说,否定即P假当且仅当非P真。否定涉及思雏中的某种两极性,表征着一种质的判断和一种关系,它与否认、假是相区别的。其中,否定与否认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对事物性质的判断上。在与命题的关联上,否定主要取决于命题的形式,否认须取决于命题的内容;否定与假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区别:假是用来描述一个命题和与它相关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抽象实体,它构成命题的特征。否定则不是这样的抽象实体,它是针对或真或假的命题所作的一种断定。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转型语境中,在一种源于商品经济的功利性的投机心理的左右下,对现代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否定常常是在一种情绪化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过程中展开的。在这一社会历史的转型时期,如何科学合理地吸取新的时代精神和智慧,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给以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6.
林缘同志的《辩证的否定都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吗?》一文,提出了辩证否定的两种形式,即除了事物的自我否定之外,还有一种“来自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对事物自己的否定”。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80年代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介绍到国内 ,引起热烈的反响 ;90年代 ,卢卡奇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也被翻译介绍进国内 ,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论。这两部著作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有正面的推动也有负面的影响。有的学者通过《历史与阶级意识》 ,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了人本主义哲学的思路 ,这构成了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国内学界的一个显性话语 ;有的学者则对卢卡奇进行了片面否定。实际上 ,围绕卢卡奇的思想所产生的争论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下所面临的尖锐挑战。在评价卢卡…  相似文献   

18.
刘翀 《民主与法制》2013,(22):68-69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整党整风运动,又是党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9.
<正>从当前来看,俄罗斯社会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市场改革持否定态度。①否定态度表现出持久性,延续了很多年,这一情况本身正在引起关注。显然,在社会意识中形成了某种类似于刻板的论调,或者称为民间表达。这类民间表达与某些特定的名字或者概念黏附在一起,它们正在超越批判和反省的藩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王永华 《传承》2010,(7):21-23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个当代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国家将上百万干部下放农村、工厂,参加体力劳动。然而,长期以来,这段历史在共和国史书中甚少提及,或语焉不详。近年来,一些亲历过下放劳动的干部的回忆录逐渐问世,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