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周萌 《前沿》2011,(4):155-158
西秦会馆是中国清代民间杰出的装饰文化宝库。它瑰丽的装饰文化鲜明地呈现了如下特征:先声夺人的宏观艺术形象——"奇";游走贯穿于整个建筑、装饰里表的气质精神——"雅";宏富的内容,多元建筑装饰文化的交汇——"博";永久的魅力——"精湛"。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我们自觉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创造"新而中"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2.
以“礼”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等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晋 《理论月刊》2006,(6):93-94,121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在这多样的表象之中,总会浮现出一些观念的影子,这些观念不但是创作的核心,也成为礼制影响下等级特征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中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其历史起源及发展变迁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及民族艺术内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人文价值理念。在现代西方建筑艺术主导的建筑装饰风格趋同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素材、设计理念及人文内涵,能够拓展现代装饰艺术发挥空间,并推动民族建筑装饰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发展,为现代人营造宁静和谐、端庄典雅、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资本化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总体上看,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主要聚集于广大的村寨之中.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文化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资本,在这些文化资本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村寨的经济也开始逐步转型,并进而对民族村寨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武尧 《创造》2013,(5):66-67
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指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其所占面积却达到了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左右,其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北部。这种地广人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文化特点,塑造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同时,少数民族进步和民族地区文化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问题,也是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8.
地处黔东南以雷公山为主峰的苗岭山区,层峦迭嶂,坡大谷深、森林茂密,温湿多雨。我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就在这里。他们的住房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干栏建筑形态,尤以半干栏型制最为普遍和独特,它那风韵别致的建筑形象,多姿多彩的空间环境,素朴粗矿的艺术风格,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族风情,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 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它最忠实而坦诚地体现着特定的地域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审美理想,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特征。发掘这些更为深层的内涵性质是深化民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苗族民居独具一格,它藏于深山未人识,开发这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明珠的价值无疑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是这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民俗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形象建构并不容易,必须通过文化品牌打造形成地方民俗文化的共同意象和符号,才能增加地方民俗文化的识别度,扩大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文化品牌的本质和功能,对于民俗文化的区域品牌建构需要经过民俗文化选择、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文化精英引领、促进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等程序。  相似文献   

10.
<正>石雕、木雕、彩绘、砖雕、剪黏、交趾陶等中华传统建筑装饰不仅能为两岸大量的宫观寺庙、宗族祠堂、民居古厝等建筑增光添彩,其间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两岸古建装饰的历史文化渊源两岸传统建筑装饰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比较相近,都是喜庆丰收,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还包括一些祭祖、祭神的活动。但又各有特色,丰富多样,展现着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少数民族建筑的研究,迄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注意,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既是民族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它以物质文明的形式展现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折光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过去,人们习惯于孤立地描述某种民族建筑,指出其新奇之处,但由于缺乏相互对比和综合考察,有时竟至不适当地断言某种建筑为某个民族所专有,而忽略了影响民族建筑的诸种因素。依我之见,建筑样式和建筑风格,固然与文化传承有关,但更多的是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包括聚落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等等,换言之,建筑本身也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般说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甘肃省庆阳市旅游发展的重头戏。庆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类别特征,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品质上更是独特和珍贵,具有较别处更为特殊的特点,但也有相应的开发与持续发展难度。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民族社会的历史积淀。这些文化体系中,包括了各个时期人文、习俗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中华文化的根基有许多方面,有历史和传承、精神和环境,多样严密的宗法结构等。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许多部分紧密相联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源有流,即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拉祜族在其早期社会具有浓厚的、十分简朴的“神灵”文化。我们研究这一文化,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积极理念。倡导这些理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少数民族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在习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伦理道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习俗文化融汇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承载的道德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协调起来,有利于建立起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