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红  杨林 《前沿》2013,(14):171-172
由于儿童的天性,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封面设计有较大差异,设计中对色彩、图形、文字的运用上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设计者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优秀的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既能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设计师重要的语言和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不同的读者对色彩的审美感觉各不相同.针对民族类书籍封面用色存在的问题,本人主张,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保持形式与内容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选用、搭配组合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方法,使我国民族类书籍既能呈现出民族、地域特性,也能超越自我,创造出新的具备时代感的书籍形态来.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条件下,人们对书籍装帧的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籍给人以思想启迪的同时又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本文主要通过书籍封面设计的造型要求、色彩要求以及构成封面设计各视觉元素的有机关系等方面,探究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视觉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告知信息的设计艺术,在视觉设计中摄入少数民族元素的本质是利用少数民族世代传习积淀的记忆符号来进行艺术创作,并基于有意味的形式影响观者情感、观念以及精神,从而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在此,基于视觉设计对少数民族图像元素、指示元素、象征元素的应用,详尽分析了民族元素视觉设计的形意思维系统,指出综合性感官识别、高级认知心理与多元思维类型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元素设计不仅是民族符号的视觉传达形式,还是民族文化认知边界拓展的有力途径,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而言,民族元素的视觉生存需要依靠艺术设计的文化迁移效应提供原始驱动力,但同时易遭遇文化负迁移的设计影响。聚焦少数民族元素设计的文化迁移现象,具体分析了现当代少数民族元素设计的感官吸引局限、纠正了文化迁移概念的学术偏差,并立足于本体与受众的文化定位,探索少数民族话语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旨在提供民族元素设计合理而有效的文化参与途径,揭示少数民族生源性知识结构的社会服务本质。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图案承载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美的热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向人们展示其审美理念,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资源,而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艺术元素来传递设计者的信息,达到传播与推广功效,在此尝试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将该图案作为视觉艺术元素,设计出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将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畴,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效果,开辟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精心设计人大干U物的封面,搞好刊物的外观形象是办好人大刊物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大刊物的封面设计,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律和模式。那么,人大刊物的封面设计怎样才算理想?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人大刊物的封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应和人大刊物的性质相符合人大刊物是党的舆论工具,是政治类刊物,主要是反映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一种刊物。人大刊物的性质决定了人大刊物封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尽管目前各地的设计还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人大领导和代表活动作为封面主要内容;(二)以经济、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形象作  相似文献   

8.
赵庆鸣  古登鹏 《前沿》2010,(18):181-184
21世纪,文化多样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等传统知识的社会关系,探讨其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制度建构及保护模式选择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知识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撷取苗族古歌这一特殊传统知识,剖析了苗族古歌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运用法律保护民族民间文学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思路,以呼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的特别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阿依古丽 《前沿》2008,(7):81-84
本文借助人权理论,以国内外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为据。结合理论界关于人权的经典描述。从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的概念、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政治基础、措施、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和一般人权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了两者的内涵、联系和区别。这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权意识,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人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形态,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集审美、意识理念与道德品质于一体的视觉形象艺术。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符合培养其审美取向的现实需要,更对传承传统文化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因此,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科学融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让学生在体验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借用“绿色设计”这一概念,从如何以人为本,提高阅读效率,减缓视觉疲劳出发,从建立信息等级、运用空间留白、以人为本等三方面探讨书籍版式的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夙胜 《春秋》2012,(6):20-23
钱君匋(1907—1998)是中国20世纪一位非常罕见的集书籍封面装帧家、篆刻家、书面家、文物收藏家及散文、诗词家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一生为社会留下了1800多幅图书封面设计、20000余方印章、上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和数百首诗词,并将其一生所收藏的5000余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的机制与现状,剖析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交流的必要性,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效地传播与交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是湘西各民族关于生命的诗性之思,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渊薮,又凸显了湘西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审美个性;其间诸多的原生态文化事项,不少被誉为中华古文化的"瑰宝家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对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形态特征及美学诉求的深入探寻与现代审视,发掘其当代价值,对优化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审美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成之初就和少数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权利密不可分。当前很多学者将多元文化主义仅看成是少数民族权利理论,而没有从多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来理解和认知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具体维度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此本文从事实、理论、政策及意识形态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内容、价值意义与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多元文化主义和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置于多民族国家构建之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这样一个众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舞蹈独树一帜且神奇美妙;曼妙绝伦的少数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舞蹈艺术的骄傲与自豪,而且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揭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深层文化内涵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凉山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服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延绵至今,带有浓郁综合性的民族色彩。近十几年来民族风服饰设计非常盛行,民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大有可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论述,主要记录的是彝族传统民族服饰分类、图片注录,而很少研究带有现代元素的彝族风格服饰。鉴于此,研究凉山特有的民族风服饰,以便让民族风服饰确立其历史坐标,使更多人认识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音乐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其中的电影歌曲打破了常规的作曲手法,积极借鉴、引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它是中国电影音乐向民族化道路上迈进的重要一步,所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不可低估。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歌曲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功能和音画结合方式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军 《人民论坛》2012,(17):218-219
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多民族国家的现状,制定出民族区域自治方针,通过不断地开展民族工作、实施民族政策来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民族生活质量,从而从制度上、生活上,保障及支持少数民族的发展,以获得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文章就渝东南少数民族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上分析当前民族认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会展展示是一种艺术的展示,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会展展示中不仅新颖,而且有着特殊的民族意义,将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传统宣扬和延续下去。在此,分别从少数民族图形纹样的分类、会展设计中特色美学的表现形式、会展设计如何与民族元素融合以及在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在现代会展中采用民族特色元素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