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领域的重要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与重要载体。随着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音乐人类学理论启发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新形势下,以音乐人类学为主要依据,以科学的比较方法和田野工作的实例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对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其载体进行传承,从载体的形式上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以及戏曲等四种形式。从内涵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在此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阐释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分别从社会功能、宗教、地域等角度剖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原生态唱法的传承与发展,是贵州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面对生态变化中多样性民族民间音乐消失的危险,我们要对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精华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冰 《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22-225
高校是民族音乐传播及传承的重要根据地,在现代多元化的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播大多是通过高校教育而广受人们关注。在高校增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拓宽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入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既加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又为未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音乐结构固然是在自身民族文化的孕育中得以嬗变发展,因此,通常情况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圈都具备民族历史学层面的渐进性以及民族社会学层面的统一性。然而,满族音乐结构却拥有断裂但从未停滞的差异性文化生存轨迹,彻底打破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共生性体系,其作为唯一经由三大文化圈独立缔造的古代音乐活化石,成为关照我国不同文化主体作用于相同音乐对象的最佳效应范本。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音乐是各少数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带有民族风情与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在当代社会,流行音乐风靡大街小巷,少数民族音乐式微,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正在走向消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现代音乐的多样化发展与音乐创新具有关键作用。为了扭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颓势,促进现代音乐发展,中国音乐人必须面向市场,推进少数民族音乐市场化进程,使其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源起于西方人类学学理的音乐民族志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民族音乐的理论武器和方法,随着我国1980年代后的学科发展,民族音乐研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从传统乐书描述到音乐集成(方志性专志)编纂,再到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进行着音乐民族志化的方法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城镇化进程使得依附于原有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举步维艰。整体而言,城镇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各种影响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场景的变动,因此城镇化进程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便是新场景的融入与适应问题,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新需求激发、新环境融入、新元素汲取、新群体借力等方面来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张卉 《前沿》2009,(1):183-186
西部音乐是历史的存在,而且对东部地区的汉族音乐发生过巨大的影响。西部音乐对东部音乐的影响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的大融合,它的积极结果是为唐代音乐文化的大繁荣作了准备;一次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以新疆民歌为主的西北民歌大量传入并风行于内地,为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谢萍 《求索》2012,(9):248-249
黄自、赵元任、肖友梅等是中国音乐史上,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创新的近现代音乐理论先锋。黄自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音乐的知识分子之一,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多层面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赋予创作实践,在音乐创作实践上努力倡导和追求民族艺术化创新,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主张民族化的新音乐,改造了中国音乐艺术理论的陈式,至今仍具颂研价值。  相似文献   

11.
热爱民族音乐,振兴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民乐绝不可以通俗化,民乐是民乐,通俗是通俗,振兴民族音乐必须做到创新与继承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扶持与保证相结合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民族音乐研究成绩斐然,在中国民族音乐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何再创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历史新高,在中国民族音乐学术界继续保持应有的地位,是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在"四大集成"完工之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即"后集成工作"研究走向问题.笔者认为贵州民族音乐研究"后集成工作"一是学会挂靠高校,培养民族音乐研究事业的接班人;二是拓展"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视野,超越"民族音乐学"的局限;三是既要编辑"四大集成"配套音响和普及性读物,又要走向音乐人类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多元音乐教育理念倡导音乐教育中各种音乐形式的兼容并蓄,但是国内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进行钢琴音乐等西方音乐多元同构的同时,却忽略了多元音乐教育对本土音乐基础的强调,传统音乐教育被轻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边缘化发展;要真正践行多元音乐教育理念,就必须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内容、师资等方面突出民族音乐教育,推动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地位合理化调整。  相似文献   

14.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之所以与其他音乐区别开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民族音乐都在有意无意中浸透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民族性是民族音乐的一个基本属性。侗族音乐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演唱风格少有雕饰和加工,因此其原生态唱法中侗族的民族特性更加突出和完整。侗族原生态唱法中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旋律、作品内容、素材来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彝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多样的彝族文化,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四川彝族民族的音乐风格,探索其艺术价值,能更好帮助我们从四川彝族民歌中汲取养料,创作出更多的好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歌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入探索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以期更好激发民歌的原生态的丰富意蕴,做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四川彝族民歌,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歌音乐文化,让四川彝族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从少数民族音乐的社会匹配功能角度来看待音乐跨界经济的消费属性,将少数民族音乐打开大众市场的努力视为争取社会资源配置权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其发挥经济互补功能、甘居商业附属地位的生产驯服现象,然而社会资源配置权竞争并不能保障音乐艺术在跨界经济背景下的完整性,对此本文聚焦少数民族音乐经济作为专项投资或产业资本出现的跨界条件,围绕异步性交织的市场博弈揭示了音乐内源性结构的不可更替性,构建了少数民族音乐跨界经济中生产驯服、经济耦合、艺术消解的完整观察链条。  相似文献   

17.
曾昕 《中国青年研究》2023,(5):111-118+102
近年来,“古风音乐”在音乐榜单与短视频平台上占据热门位置;古典、唯美的精神气质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原本基于趣缘聚集、“圈地自萌”的小众亚文化频频“出圈”,与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交融,显示出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将古风音乐置于青年亚文化语境中,解析其出圈过程中与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的交织互动关系,并加入了专业性这一维度进行考量。研究发现:古风音乐发源于青少年爱好者唯美、避世、治愈性的审美想象;在得到主流和商业文化助推的同时,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也对这种亚文化的野蛮生长力形成了挤压。“专业化”既是主流化的必经之路,又构成其发展制约—专业化过程中的亚文化资本积累与文化折损,亚文化创作的自目的性与工具性之间的撕扯,成为古风音乐发展进退两难的矛盾;而主次文化的天然分野也使其破壁追求影响力的同时,遭遇内部抵抗与异化危机。  相似文献   

18.
郭强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38-241
随着多元音乐教育理念在世界音乐教育界中流行,高等艺术教育中越来越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少数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在高等艺术教育中运用少数民族音乐是对多元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践,有利于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此论述了多元音乐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提出了多元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媒的发展,直接促使和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使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在向社会化、大众化的现代传播模式转化.然而.当代传媒在传播的空间、时间、速度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也为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本文分三部分:一、口传模式、二、当代遇境、三、整合发展,分别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模式的形式、特征;以及在当代的遇境,并提出重新解构的发展看法.传播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文化政策、法规的倾斜,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及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在传播方式上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传播,才能给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人民公安》2008,(5):7-7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同时华夏民族音乐还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