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位于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武陵山区,既是一个贫困山区,又是一个以土家、苗、汉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武陵山区中,四川境内9个县就有5个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家族、苗族人口共计131.1万,占5个自治县人口总数的58.8%。其中土家族97.1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4.6%。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必将进一步改善民族生态环境,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而在开发治理武陵山区中,人口如此众多的土家族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这种辩证关系导致武陵山区的开发与治理,既需要探索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自然规律,又需要探索土家等民族的人文社会规律。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归根到底都得要人(社会生活中的人)去做。为了有助于充分发挥和合理运用人的因素,本文仅就土家族社会的特征与武陵山区的开发治理、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3.
恩施州是国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主要基地。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推进州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壮大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摆脱经济依赖性,才能保持和加快恩施州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土家族的一员。对于新旧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的天壤之别,我是有着深切体会的。在旧中国,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与其他几十个少数民族一样,国民党反动派不予承认,居住在湘鄂川黔边的武陵山区,挣扎于受压迫、遭盘剥和内战摧残的水深火热之中,尝尽了“万户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1,(8):13-13
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可以说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没有全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省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理论月刊》2012,(5):124-127
湖北省武陵山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湖北省做出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重大决策。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深入剖析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及战略部署,对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革命老区、中国西部武陵山区深处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至今流传着一个当年雅江乡苏家坡土家族农民李木富,冒死掩护红军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的感人故事,它述说了一段烽火岁月的鱼水情缘!  相似文献   

8.
近期,湖北省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这一全国最大的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探索我国民族地区跨区域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新路子。武陵山区,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  相似文献   

9.
张小兰 《理论月刊》2015,(1):126-130
武陵山区属于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尽管近些年武陵山区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武陵山区的发展依然滞后。武陵山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政府重视等发展优势,武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发展优势,抓住机遇,实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武陵山区各地应找出一条符合当地情况的扶贫开发道路,选择好支柱产业,推进区域化合作,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武陵山民族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就是针对当前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针对农村贫困的主要根源,重新审视和评价农村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把这些原本就存在,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这既切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又能使农民比较快的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国务院又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向贫困发起了总攻吹响了黔东大地、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新号角。铜仁全市统一战线欢欣鼓舞,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争当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先行先试排头兵。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武陵山区经济社会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恩施州的城镇化不仅为本州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对湖北省"两圈一带"协调发展和整个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道路,理清建设和发展城镇的思路,对恩施州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庆行政》2014,(5):I0012-I0013
正"十二五"时期,秀山将围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跻身武陵山区51个县级行政单元前五名、建成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以"买武陵、卖全国,买全国、卖武陵"为总体思路,以"立足秀山、服务武陵、辐射全国"为发展理念,高思维定位商贸物流业,抓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着力构建层级分明的武陵山区商贸服务体系和综合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处,该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的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去年2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率先启动了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了试验区建设的大幕,从此脱贫的脚步向这里走来。  相似文献   

16.
来凤县地处鄂西南边陲,素称“三省之要区,四冲之捷径”。全县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辖六乡三镇,总人口30万,其中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0%。改革开放以来,来凤这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80年代末以来,先后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体育、科普先进县,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省“普九”达标县,基本脱贫县等。在鄂湘渝边武陵山区和全省38个山区县市中,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近5年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倍,在富民富县路上迈开了可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部文化影响和内部观念转变的背景下,其传承尤其是传承危机倍受关注。从武陵山区土家族村落医药知识的实践来看,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实践基础正在弱化,经济理性至上的观念在传承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传承人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的构建在改善民众医疗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村落传统医药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无论是经济理性至上观念还是知识解构与重构都加剧了传统医药知识实践基础的进一步弱化,而这种弱化又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医药知识传承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黔江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建设,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重庆直辖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构建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总体目标,通过艰苦奋斗,交通建设实现创造性地提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对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十五”时期黔江交通建设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9.
清代土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土家族地区与区外产品互补由以贡赐为主导形式向以市场交换为主导形式转替的重要时期。通过转替,土家族地区的产品逐步实践着初级商品化。这种商品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土家族经济社会发生共时性变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清代土家族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07,(4):114-118
武陵山作为全国区域版图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乘势而上,成为武陵山区面临的一大课题。秀山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又有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成为秀山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