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琳 《传承》2015,(3):148-149
中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涉及多个国家,东南亚、南亚国家是此战略的重要一环,争取东南亚、南亚沿线国家的认可和配合是我国战略成功开展的关键。东南亚、南亚在华留学生由于其特殊经历,有其自身特点,是国家战略、文化安全的重要资源。从他们介入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观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思超 《创造》2003,(9):8-9
彩云之南位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接点,正处于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因而,有人称它是亚洲各民族交融的重要节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宝库,这是云南独有的优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构成了世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这更是云南的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这片神秘之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于1996年12月首次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目标,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义亭 《前沿》2011,(20):148-150
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意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有助于国家硬实力的提升。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现状令人不尽如人意。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对策:一是整合河南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二是搭建对外传播的立体结构传播模式;三是建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库、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建立一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仲淑 《今日民族》2007,(11):52-56
基本情况云南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省首次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2000年制定和实施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年省第七次党代会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确立为我省三大战略目标,2003年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宏大系统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文区位优势,凸现这一区域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次区域合作步伐,从而将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腾飞。一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为近邻。云南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链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云南有“亚洲水塔”之称,是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14)
<正>政策更宽松一点,让外国人在中国创业就业更容易一点,这是大多数外国留学生的心声。他们同时还希望日常生活方面能更便利,比如租房、住酒店、上网等方面能够有更多选择空间。"我喜欢了解中国对外国人的政策,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定要去了解。"当问及是否了解最新的绿卡新政,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王海波这般对《小康》记者说。对于外籍留学生来说,与他们相关的中国政策确实关涉他们的未来。最近,中国政府向外籍友人和外籍华人"发福利"了,其中就惠及创新创业的外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2,(10):5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  相似文献   

10.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11.
动态     
《创造》2016,(1)
正发现——云南发现亚洲最早"和平文化"遗址经过历时近十年、行程万余公里的调查,以及多次赴东南亚国家的访问和考证,并与南非等研究机构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学家共同证实,云南的澜沧江流域存在亚洲最早的"和平文化"。国际第四纪杂志《QuaternaryInternational》最近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西南云南硝洞岩厦发现亚洲最古老的和平文化技术组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和区域重要的文化象征资本和文化资产。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传播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有助于湖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和传播内容缺失等问题。基于湖北非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建议官民结合构建非遗对外传播多元化主体,“译”“介”兼为形成非遗对外传播多形态模式,数字赋能建设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资源,政产学研协同优化非遗对外传播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1,(10):114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运用商业的模式经营社会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产业平台的整合和发展,为共识者创造共享的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1,(9):84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运用商业的模式经营社会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产业平台的整合和发展,为共识者创造共享的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5.
田芯竹 《今日民族》2021,(10):15-18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近年来,我省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为构建我省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取得新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某种特定的神话系统是某一特定文化系统的表征.将我国云南佤族与台湾原住民诸族群,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民族之神话系统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以上诸民族的神话系统基本相似,均属同一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便会发现西端从中国云南的佤族开始,中经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直至东端的我国台湾原住民,存在着一个东南亚"U"形古文化带.这一古文化带的源头或祖地,也许就是云南的佤族聚居区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7.
张默 《今日民族》2021,(10):19-22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商务厅多措并举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跨境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云南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各地的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便捷通道,为云南推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20,(4)
中国与东南亚地域上毗邻,历史上很早便有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联系。东南亚、南亚各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生活习俗。族群间通过贸易、通婚等民间交往,从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方面都不断发生着相互影响。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应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历史担当,挖掘本土文化体系中易于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群众产生共鸣的文化艺术因子,通过文化艺术交流的柔性途径有效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共融共享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位于亚、澳两大洲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处,地理环境的相对开放,使东南亚国家很早就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交往和联系。外来移民不断涌入,异域文化竞相传播,形成了今天东南亚多元民族结构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在文化上也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受到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汉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几次大的冲击,而又以汉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文化[1] 所具有的多元性,集中地体现了上述三种文化的影响。新、马、泰三国同属与中国不直接接壤、但与中国的交流开始得很早的东南亚国家;三国的华人华侨数量及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东南亚国家中很突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随着双方的交流和华人的迁移,传播到了这些国家。因此,新、马、泰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可比性,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气候、资源、区位三大优势,构成云南特色经济的基础。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云南特色经济体系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