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在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人们对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误读,揭示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真正原因,指出人、体育、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体育是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从"历史经验与人性经验、体育的权利与体育人的权利、体育的需求与体育人的需求"三个维度分别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进行对应分析,既满足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观照,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主客体关系进行辩证地探索,可以提供少数民族体育价值的整体性、根本性看法,指出实现人与体育的沟通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活动构成要素来看,少数民族体育具有内部休闲娱乐体育基本特征,该种特征决定了少数民族体育与其他类型体育之间的互补关系,并由此促成了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机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向休闲娱乐体育市场需求,塑造少数民族体育品牌,促使内部体育外部化,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学范式是审美领域中的基本范畴之一,表达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和共性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艺术作为贡献美学范式宝库的重要成员,其艺术样式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自然是现代美学研究之必要内容。在此通过西南地区布依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其模式的分析,结合美学范式相关理论内涵,对少数民族舞蹈所孕育和面对的一系列美学之内及美学之外的问题予以尝试性解释,继而关注以布依族舞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美学范式的重构前景。  相似文献   

5.
紫萍  赵芳 《今日民族》2006,(10):32-33
饶远,汉族,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师大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第九届政协常委。先后主编、参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璀璨多姿的中华民族体育》、《运动与生存》、《现代人与体育》、《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集》等10余部专著,研究内容涉及学校体育、体育管理、比较体育、体育史学等领域,尤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方面颇有一定的特色与深度。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体育场域的游戏化形态摆脱了现代竞技的焦虑,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运动冲动,其超越性内涵与感性表达方式提供了观者幻想世界的快慰,构建了体育场域中的人境、物境、心境协调统一的美学视野。在此,具体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场域的肢体游戏、情感游戏以及心理游戏表现,论述了少数民族体育游戏"以美育体"、"以美育人"、"以美育己"的美育向度,揭示了游戏化体育的终极意义,即让人懂得享受体育娱乐,也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西方美学进入现代以来,从古典美学的三面(美学本质、审美心理、艺术)转向了现代美学的三面(语言分析、审美心理、艺术),由于否定了美的本质,因此,新三面是一个无中心的三面。西方美学呈现为新三类美学:学院美学,因学院而产生;派流美学,因思想对话而产生;文化美学,由各种边缘性的美学问题而产生。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体育临时景观设计是与少数民族城市规划相辅相成的建筑空间识别体例,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体育临时景观仅仅作为国际景观设计的展示性艺术出现,如今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体育活动增多,临时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生态性需求的物质与精神储备项目被提到城市发展议程,少数民族体育临时景观设计更是作为承载民族形象与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现代社会返璞归真的价值追求,然而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临时景观设计的发展却受到媒介呈现的制约,体现出消费文化怂恿、性别逻辑诱导以及社会价值观模糊的不良示范,对此强化少数民族体育景观的民族文化价值呈现,满足少数民族体育景观视觉形象的受众心理需要成为民族文化价值实现的主要探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作用,当下现实社会中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制约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大众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瓶颈主要来自体育文化内容、体育文化传播者素质、体育文化传播的商业行为受限等方面,因此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针对性地从体育文化内容发掘整合、选择合适的传播者、促进商业介入等方面来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补偿是少数民族运动的生物可塑性、非特定需要以及主体意识介入的文化动因机制,亦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系统中的"第二自然",具有鲜明的潜隐性特征,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体育辅助的、人工的、自造的文化补偿能力,才使体育具备了为人服务的终极价值。围绕少数民族体育的原生态文化、依附性文化以及规范性文化结构,论述了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补偿本质,并揭示了文化补偿的哲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欣赏视角和视点,欣赏的步骤与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体育内涵和文化内涵基本规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欣赏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社会生产劳动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性与发展历程的文献众多,主要表现为对体育劳动起源学说的推导与泛化,尤其在提取藏族民间体育案例方面,针对藏族社会劳动模式的相似性描述跨越了不同年代。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溯源不应笼统地进行劳动起源说的理论嫁接,而应具体考量社会劳动分工的不同阶段,探索少数民族民间体育发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丰富是云南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本估计和分析 ,可以明确其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定位 ,确定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的产业形式 ,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4.
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是湘西各民族关于生命的诗性之思,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渊薮,又凸显了湘西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审美个性;其间诸多的原生态文化事项,不少被誉为中华古文化的"瑰宝家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对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形态特征及美学诉求的深入探寻与现代审视,发掘其当代价值,对优化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审美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舒 《前沿》2014,(17):229-231
在传统美学核心理论被分析美学摧毁的现代美学界,现象学美学毫无疑问为美学提供了另一个切入视角,即通过直面审美对象得出一种普遍性的、具有本质规律的东西。据此,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概括出艺术作品的一般结构:感性材料、主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采取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自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凝聚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创新力能够补充当下以观赏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缺陷,从而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诚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分析其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王叔新 《前沿》2006,(9):175-177
和谐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中有崇高的地位,用美是和谐这个美学原理来描述和概括现代社会政治是美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尝试。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对政治进行审美构建和评价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场追求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从美学角度看,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美好的政治体制、政策导向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美学角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越性表现为能超越时空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于研究少数民族几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各种体育文化,这些不同的体育文化,都需要以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形式不仅可以体现这个项目的实际内容,更能代表这个民族在发展历史中存在的民族信仰、独特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活习俗。面对当前少数民族旅游形象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出发点,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设计,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与传播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化空间是传统文化得以产生、存活与传承的时空场域,也称为文化场所。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具有多样性、稳定性、活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文化空间概念,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重新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适应性,应重视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空间,并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开发与保护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体育陈列室创建于1996年4月,是在杨德套教授创意、策划、设计并主持下,民院体育教研部黄茹兰等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建成的。近二年来,它作为对学生讲授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动课堂,作为校内外了解体育教育和民族体育项目、内容和发展状况的窗口,作为探索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现状和相关文化的科研园地,取得了显著效果,越来越令人瞩目O陈列室陈列内容包括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体育两大方面。体育教育通过师资、体育场地、设施、教学、训练、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等的图片与实物展示,将云南民院建校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