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郭都达古拉 《前沿》2014,(19):126-12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如今面临着新视野下的挑战以及其自身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草原生态经济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本篇论文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用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损失等五个方面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寿朋先生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今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喜事。草原文化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普遍关注和热忱探讨的课题。《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从生态的意义上解析草原文化,认为草原文化是生命文化、生态文化,通过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人们去保护  相似文献   

5.
高利芳  修长柏 《前沿》2010,(23):146-150
保护草原生态是内蒙古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施行中,由于存在着牧民生产方式落后造成对草原使用不当和生产关系不适导致保护无力两大顽疾,结果草原生态日渐退化。实践证明,保护草原生态急需变革牧民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牧民合作社不乏为一种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葛静宜  王华 《人民论坛》2010,(8):258-259
人文关怀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权益的满足;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关注作为总体的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阿拉善草原社区为个案,应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凝视草原荒漠化背后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在阐释阿拉善草场荒漠化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性因素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草场荒漠化与文化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草原传统社区文化生态对于当代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当代草原社区新的文化生态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生态保护还没有像自然生态那样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文化生态失衡的隐喻,展示文化生态被破坏以后之于生态环境的悲剧性后果,以凸显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红云 《思想战线》2011,37(5):139-140
傩戏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神话行为的叙事。最初的傩祭仪式对神话做出诠释与表现,进而在神话行为的主导下实现神话意识,发展至相对完整的戏剧艺术的表演。傩戏在各种扮演行为和宗教艺术的综合运用中具有丰富的行为叙事特征。本文试以湘西傩戏  相似文献   

10.
有关叙事时间的研究一直是叙述学研究的重点论题之一。热奈特在《论叙述文的话语》中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详细论述了叙述时间的速度与节奏的问题,并提出了场景、休止、概略和省略四种速度模式,力求将叙述时间研究量化与科学化。随着有关叙事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化,这种科学性变得不再可靠。时间本身就是人类意识的表达,速度与节奏更不例外,何况是叙事文学的速度与节奏。莫泊桑《项链》中的叙事速度与节奏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一唱起这悠扬动听的歌儿,那跌宕动人的旋律使每个远离家乡的高原儿女心底涌出浓浓的乡情。  相似文献   

12.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划分,给重庆市各区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载生态涵养发展功能的三峡库区区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突出生态优先,着眼涵养发展,理应成为工作中的重要遵循。一、生态涵养发展为三峡库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涵养发展,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低,促使生态贫困蔓延。为此,对类似四川藏区的生态脆弱区应加大生态资本投资,提高生态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资本经营水平,大力增加人们的收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有什么问题是人类社会包括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恐怕没有比生态问题更加突出的了。人们无论是从身边生活的感受二一从饮食起居到呼吸的空气、沐浴的阳光,还是基于深入观察的理性思维——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都日益深切认识到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郑古蕊 《人民论坛》2014,(4):238-240
我国原有无偿或廉价的环境使用机制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改变此现象的重要举措.辽宁省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起步较早,与浙江模式相比,辽宁的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补偿方式和途径、补偿立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谢燕 《前沿》2013,(8):125-126
迟子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里普遍透露出一种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大爱。在日益异化的社会现实中,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低调和温情,文字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而且表达了她本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注和终极关怀。很多人在她的作品里找了一种情怀,这就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转化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生态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生态文化经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民族生态文化企业,着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民族生态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坚持区域生态立法与国民生态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民生迫切的价值诉求。生态民生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美好生活、人民幸福融为一体,彰显出深切的价值关怀。生态民生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充分诠释了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现实感知空间,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三感"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民生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统一起来,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制度保障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绿色共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郭春明 《前沿》2012,(7):55-57
宪法的人文关怀深刻地体现了宪法的本质和核心价值,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牢固地奠定宪政大厦的人文根基,才能彰显出宪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关怀。我国宪法作为调整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关系的根本法,重视人的生存价值、人的尊严,以人为主体,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