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郇庆治 《人民论坛》2022,(14):46-49
2020年以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的大背景下,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学习与阐释这一主线,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尤其是“双碳”战略的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流域)战略的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顺利主办,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保持了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并与国际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要旨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稳定的政治文化共识与大众性实践。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23,(15):15-15
新华社杭州8月15日电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战略定力,就要知行合一,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复水生态系统,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紧抓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宁建设的重要战  相似文献   

5.
正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新目标和新要求,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强调以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已进入以法治国的新的历史阶段。包括资源治理、环境治理、生态治理和空间管控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法治国、以法治污的根本要求,是持续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建成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摘自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我区各地各部门深耕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筑牢生态绿色屏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生态不等于自然,单纯用自然诠释生态恐怕不够。生态是人与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系统范畴,需要完整有机地认识和把握,需要特别注意人和社会的发展维度对其进行的锚定和透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根本选择,具有多重维度和多元意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超验自然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请审议。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刘学杰 《群众》2020,(3):69-70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宿两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态依托。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洪泽湖渔业高质量发展。这对于保护好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渔业资源对洪泽湖生态建设的作用渔业资源既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民生资源。加强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渔业资源不可或缺。重要的“生物资源”。洪泽湖渔业资源丰富,总生物量达33.7万吨,囊括了鱼、虾、贝、草、藻等各类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去谋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全面构建现代警务体系,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塑造现代化警营生态是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先行的题中之意,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要充分认识现代化警营生态的内涵特征与现实意义,着眼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期更好地发挥现代化警营生态对于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为广西在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对广西在新征程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放大生态优势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13.
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新时代,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优化整体布局、夯实生态基石、拓宽国际空间、增进民生福祉。数字经济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变革、市场变革、治理变革。因此在实践中,要以数字经济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南京市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宁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守正创新、系统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努力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建设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丰润道德滋养。  相似文献   

15.
《人民论坛》2012,(33):58
报告摘要: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  相似文献   

17.
陈智泉 《群众》2023,(9):68-6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相似文献   

18.
李勤  蒋先汝 《桂海论丛》2022,(4):103-108
建设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赋予崇左市的新定位。崇左市建设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有利于广西探索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经验,有利于广西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广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推进崇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崇左市要加快推进口岸振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实现崇左市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崇左篇章。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20,(19)
正放眼全球,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目标、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3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20.
钱钢  王冬 《群众》2014,(11):56-57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认识,强化措施,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