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0,26(1):43-44
两极格局解体后所遗留下来的世界局势,就是美国作为保持下来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图谋建立单极格局,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纠合西方国家东扩西进,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动新的冷战.美国一直推行干涉主义,它将自身的利益等同于全球利益,奉行一种扩充实力、扩张影响的外交,认为全球各处发生的不测都会影响美国国家利益.冷战和海湾战争的胜利刺激了美国的干涉主义传统,一股被称为新干涉主义的思潮随之兴起,其目的是突出美国的霸主地位,强调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极格局解体后所遗留下来的世界局势 ,就是美国作为保持下来的唯一的超级大国 ,图谋建立单极格局 ,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纠合西方国家东扩西进 ,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动新的冷战。美国一直推行干涉主义 ,它将自身的利益等同于全球利益 ,奉行一种扩充实力、扩张影响的外交 ,认为全球各处发生的不测都会影响美国国家利益。冷战和海湾战争的胜利刺激了美国的干涉主义传统 ,一股被称为新干涉主义的思潮随之兴起 ,其目的是突出美国的霸主地位 ,强调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布热津斯基在 1 997年出版的《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外交风格灵活多样,但也不乏“骑墙”印象,咎其理论根源,与工党的精神导师安东尼.吉登斯的全球秩序观息息相关。其对于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交理念、外交取向和外交实践等三个方面,是“新国际主义”与“新干涉主义”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4.
科索沃战争作为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大步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内容与实质。这场战争初步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塑造、反应、准备”新军事战略的主要矛盾。“新干涉主义”则已成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严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趁机推出“新干涉主义”思潮,试图以这一模式重新建构世界格局。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干涉主义”?对此,我们很难对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透过科索沃战争这样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我们看到,新干涉主义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表面上要捍卫“人道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等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主要手段来推行霸权主义,目的在于建构有利于西方的国际新秩序。缺乏人性化:全球化的陷阱  由于“新干涉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自科索沃战争爆发和北约新“战略概念”出台后,一种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帜、以武力打击为手段、介入别国内部事务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思潮———“新干涉主义”日益成为学界及政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且经西方国家领导人如布莱尔、克林顿等一再加以阐发,此种理论渐有主导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之势。英国现政府作为“新干涉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其在科索沃战争及其他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新干涉主义”理论尚未最终成型、而其鼓吹最力者———英国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正处于探索之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就极具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已经是美国连续第九欢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遭到可耻的失败了。我们知道,自己的人权状况就不怎么样的美国一再对别国的人权问题指手划脚,是与其提出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浙干涉主义”政策分不开的。为此,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教授郑杭生同志,请其对“新干涉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霸权主义本质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记者:郑教授,请您向我…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24日,不仅对南联盟人民来说是个灾难性的日子,而且对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空中打击。冷战之后,美国无可争辩地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新干涉主义”日渐抬头,从海地到索马里,从中东到巴尔干,到处都留下美国士兵的身影。“新干涉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对此,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  相似文献   

9.
追求霸权和推广民主历来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同时以民主为目的和手段的霸权心态根源在于美利坚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使命感”和“美国例外论”,表现为并行不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指导思想。“9.11”后,融合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中极端因素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占据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主导地位,给世界和美国的前途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阻碍了真正的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思潮的一种突出现象。特别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高于主权” ,抛出“新干涉主义” ,中国理论界与西方学者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在引介西方传统主权理论及其当代表现的同时 ,国内许多学者就国家主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  一、关于国家主权的内涵(一 )基本内涵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 ,国家主权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国家主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属性。在对内方面 ,国家主权表现为国家拥有对本国疆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在美国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化了美国大众的务实传统和领导精英对务实作风的推崇,并以此作为影响美国外交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用主义给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外交政策思想方面,它使现实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在外交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它使美国的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功利为目的、缺乏创新,而在外交战略与政策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3.
胡腾蛟 《求索》2011,(12):94-95,221
冷战后,美国将公共外交作为“塑造和平”的新范式加以广泛应用,其内容日益拓展到社会学层面上;从特点上看,美国公共外交与地缘政治战略、反恐战略和国家形象修复战略紧密结合以维护其软实力优势。从发展趋势看,美国开始探讨公共外交“去中心化”。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着手解决“有效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维护美国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干涉主义“与中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放 《长白学刊》2000,(4):24-27
干涉是现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常见现象,它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美国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霸权主义“全球化”翻版。这无疑将对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构成潜在威胁。为此,中国应着眼于制定全球战略,参加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进程,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流国家,通过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史卉 《前沿》2007,(10):205-209
冷战后,传统安全与国际事务在美国政治重心地位的相对下降,使美国的政治家、执政者以及公众舆论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例如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袭击、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等。环境外交也就因此得到重视,并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成为美国主要国家战略之一。经历了老布什政府相对谨慎的环境外交时期,克林顿政府相对繁荣的环境外交时期,到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环境外交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本文旨在分析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由此总结出这一时期美国环境外交的特点,并概括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得手 《人民论坛》2023,(21):76-81
近年来,美国以同盟体系、伙伴关系为依托,积极推行“小圈子”外交。“小圈子”外交是指美国推动下的三个及以上国家为赢得大国竞争而进行的合作。美国“小圈子”外交的实质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工具,服务于美国界定的国家利益。美国推行的“小圈子”外交,对内控制盟友,对外打压竞争对手,以合作之名行对抗之实,危害全球治理,导致地区安全局势紧张、动荡。“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只有避免大国竞争的陷阱,跳出“国强必霸”的惯性思维,才能打破“小圈子”外交的桎梏,切实加强多边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7.
岳西宽 《前沿》2011,(23):32-35,62
二战后,实力及地位急剧串升的美国,摒弃了孤立主义传统向霸权靠移。在国际上,美国也越来越不介意运用超强实力执行国家意志,对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及第三世界国家,美国则通过前沿军事部署构建遏制态势,在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时,美国则不惮于国际约束而使用武力,这是战后美国大棒外交的概览性描述。以存在与遏制为基本理念,以战争、战略和条约为三驾马车的美国大棒外交是战后美国外交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毫无人道地侵略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并悍然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之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谴责,也使人们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凶恶面目和侵略本性。但仅仅义愤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全人类的危害。现就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向各方求教。第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决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上的霸权,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全方位的霸权主义。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美国已在其1998年…  相似文献   

19.
吴茜 《理论月刊》2006,101(4):152-156
“新帝国主义论”建构了美国21世纪称霸世界的理论范式。美国“新帝国主义”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发展形态,是冷战后美国推行以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殖民主义、以通过输出西方民主价值观和干涉别国内政途径建立全球制度性霸权体系为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以预防性战略为指导思想和以强化军事同盟为途径建立新的“霸权和平”为特征的新炮舰政策的综合体,其根本目的是推行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模式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即要按照美国的政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建立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霸权体系。它将对冷战后世界战略态势的演变和政治秩序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兼有战略强制和战略克制的成分,存在一种对冲逻辑。这种逻辑是基于其对于“台海现状”和被台湾当局“牵连”的双重认知。根据强制和克制的概念以及上述双重认知,可以构建对冲逻辑分析框架来解释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对冲逻辑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结合对应的四种情况进行推理分析后发现,拜登政府在台海的对冲逻辑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一逻辑服务于美国对华遏制的大战略,可能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