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平  宋雨彤 《群众》2024,(2):35-36
<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驱动方式更具颠覆性,驱动领域更具独特性和竞争性。依赖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构筑相适宜的生长空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变革从局部走向全局、从初级走向高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终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只有通过工业化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才能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是其中最硬核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姜奇平 《探索与争鸣》2024,(1):132-141+179-180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角度认识新质生产力,将激活数据潜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方向,有助于更好地探讨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时代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将新质生产力问题归类为生产要素问题、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和制度环境问题,探讨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与以实体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不同可以发现,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有通用、复用的独有特征;充分激活数据潜能,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做优效率,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优化附加值结构,在生态化市场体系中优化制度环境并释放数字化红利。  相似文献   

3.
蒲清平 《人民论坛》2023,(21):34-37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的高质量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注重围绕创新主线任务、产业载体功能、人才主体资源,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开放合作,从而形成系统布局、多管齐下、合力攻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李晓华 《人民论坛》2023,(21):15-17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表现为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的质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一般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质生产力还具有数字化、绿色化的时代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进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同时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乐 《人民论坛》2023,(21):11-14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要素构成、属性特征上都发生了质的跃进,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遵循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规律,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王华 《群众》2024,(3):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去年底,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专门部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南京有科教人才资源富集的底蕴禀赋,有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黄玮杰 《求索》2023,(1):66-73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需要引导数字经济中资本的有序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特定历史阶段下,资本在追求价值增殖过程中,合并不同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及财富增长的文明因素。这在数字经济中表现为在推进数字技术升级、数字服务普及,驱动数字劳动扩充,提升数字融资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资本论》所分析的资本消极效应,将可能在数字经济中衍生为数据等要素垄断的加深,虚拟资本投机的加剧,以及再生产结构的进一步失调等。在对待数字经济中的资本问题上,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序引导资本开辟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字平台监管体系建设,保护劳动者在数字经济中的生产要素所有权,为数字经济中以片面寻求要素垄断和无序投机方式逐利的资本设置“红灯”,为在数字经济中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方式获利的资本亮“绿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勇 《人民论坛》2024,(6):8-10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先进生产力,“新”在新技术与新产业,“质”在高效能与高质量,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理论意蕴深刻,实践意义重大,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的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其政策含义鲜明且丰富,产业政策将鼓励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以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弘扬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内市场化改革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9.
庞瑞芝 《人民论坛》2023,(21):18-21
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相关,核心特征是科技创新密集,是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产物,是原始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的结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竞争日益加剧,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系统化、体系化制度创新来释放创新活力,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模式由模仿创新为主转向原始创新为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中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本质上应该体现的是其劳动要素的贡献,而不是其劳动力的价值。按劳动要素贡献分配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权益,其实现机制应该是边际生产力贡献率分配方法。必须加以规范、引导,采取必要的组织制度措施,才能保证劳动要素在分配过程中获得与其贡献相当的份额。  相似文献   

11.
杜传忠 《人民论坛》2023,(21):26-30
工业革命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打开了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算力赋能生产力升级,通过数智技术应用创造“新质劳动力”,外加数字产业化过程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驱动。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革新在多领域集中爆发,更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多措并举加快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杨丹辉 《人民论坛》2023,(21):31-33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深入揭示了生产力量变提速、质变增频的复杂动因,反映出“科学力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随着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锐 《人民论坛》2024,(6):26-3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生产力。环顾世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一个战略机遇期,如果不抓紧,就将落后于时代。人才助推发展的“马太效应”为新质生产力的先发国家“越跑越快”提供了动力。为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培育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急缺的战略人才力量,深化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完善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和制度体系,从而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4.
张杰 《青年论坛》2001,(4):89-90
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是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在于,在生产诸要素中,掌握着知识的人力资本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未来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将不再是物质资源或资本的丰瘠,而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及其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它只能渗透到实体性因素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中去才能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物化”为新的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扩大了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时,就能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根据生产力的概念,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时候,体现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是以三个要素相结合为其前提和特点的。所谓生产力,它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然而,如果不是从生产力概念,而是换一个角度来观察经济现象中量、质关系的变化,情况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刘志彪 《探索与争鸣》2024,(3):23-26+177
<正>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1))这揭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产业政策指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关联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命题。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理论驳接基础可以追溯至马克思“技术-社会”范式对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讨论,通过整合行动结构机制论与功能结构机制论,建立起连接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动力-要素-结构”理论框架,以此考察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与系统影响,并就如何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进行讨论。概括而言,技术逻辑、社会逻辑与关键事件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来源,而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迭代则进一步作用至社会的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之中,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两者共同构成的总体性社会变迁勾勒出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全景图,最后从技术支撑、数据赋能、场景重塑和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宁 《群众》2024,(4):32-3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适应并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人才争夺战"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四大要素耦合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使得劳动要素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人口越来越短缺,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使得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导致"人才争夺战"爆发、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