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幸福如水     
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这中间的路便是生活。生活是什么 ?有人说,生活就是摆脱苦痛、寻找幸福。那幸福又是什么 ?又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尽管感受的内容千差万别、甚至迥然相异,但每个人感觉到幸福时的心理、生理状态却是大致相同的。   人说“生命如歌”,我说“幸福如水”。人的生命尽可变奏出诸多明亮悦耳的音符,演绎出不少精彩绚烂的乐章,但内在的幸福却始终是人心底潺潺流淌着的一脉清泉。它润泽、清爽、洁净、透亮,一如稚子纯朴天真的瞳仁,没有遮掩、没有纤尘,坦荡而自在,让人放松,使人舒心,…  相似文献   

2.
海波 《党建文汇》2002,(14):25-25
刘少奇的第一次婚姻,是他19岁在宁乡读中学那年,母亲为拴住已投身革命,走得离家越来越远的小儿子的心。在邻村说了一个农家姑娘。刘母以病重为由骗得儿子回来。而儿子踏入家门进的却是洞房,坐了一夜板凳,讲了一夜自由……周氏姑娘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重返娘家的劝告。惟一要求刘少奇在将来有儿子时,送给她一个养老。刘少奇深深同情这位封建礼教的牺牲者,把自己名下的30亩地划给周氏,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儿子也十分争气,读书用心刻苦。母亲靠卖鸡蛋、上山采药材等省吃俭用,供养儿子考上了大学、修完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儿子逐渐成长成为一名有职有权的领导干部,而母亲却被艰辛的日月熬得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儿子成了母亲和这个小山村的骄傲。每每儿子过节  相似文献   

4.
母亲     
一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是找我有事。母亲退休在家,和父亲一起帮我照看儿子,只是他们的身体都不好,另外还想着写书。我每次回家,他们都念叨着又有出版社约他们写丛书中的某一本。其实我见了解他们的心情的,当写字成了一种习惯,稿费反而变成了其次,所以我把儿子送到乡下,由孩子的姥姥看护一段时间。不料,只有短短几天,母亲在电话里便问我,孩子什么时候回采,问得我心里酸酸的。那天下午母亲到我的办公室,我正感冒,病得很重,但因为有工作又不能休息。外面一个同事喊我,说请人找。拉开门,见母亲站得远远的,走廊里黑…  相似文献   

5.
领导艺术     
“分苹果式”授权 一个母亲正准备把一个苹果切开,分给两个儿子,就在此时,两个儿子却为谁能第一个挑选吵了起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儿子切,另一个儿子挑,这个做法很好地化解了儿子的争吵。这个母亲轻松地化解矛盾的办法,称之为“分苹果式”授权。 “分苹果式”授权实际上是领导者把权力和矛盾一起下移。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其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千丝万缕。无论他多高明,时间、精力、经验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但无益于矛盾的化解,还会造成下级的惟命是从、回避矛盾或上交矛盾,从而使自己置身于矛盾的焦点之中,工作被动甚至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因此,要想自己超脱于矛盾之外,就必须合理地将  相似文献   

6.
正他45岁了,一直没有成家,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多病的母亲。他就是街坊邻居所说的大孝子高鹏,但他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他,他说他只是做了当儿子该做的事情。因为对他来说,母亲就是家,就是一切。相依为命高鹏光头,皮肤黝黑,瘦弱,个子不高,一双平淡而深邃的眼睛,看不出任何生活的不幸。但事实上,他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几乎付出了一切。  相似文献   

7.
贾程秀男 《奋斗》2012,(10):34-39
人常说,“黑龙江,粮满仓,大雪茫茫,歌声悠扬。”的确,物产丰饶、山川壮丽的龙江大地一直以来都不乏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音乐,从北方民族悠扬深沉的说唱音乐到饱含西洋元素的交响音乐,广博的龙江黑土孕育着一个个跃动的音符,汇聚成一篇篇壮美华丽的乐章。  相似文献   

8.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  相似文献   

9.
母亲又要外出演出了,儿子乐乐将母亲的脸亲了又亲,徐爱华望着可爱的儿子,泪水在冲刷着儿子刚刚亲吻过的脸……儿子举起小手,向渐渐离去的妈妈在不停地挥动着、挥动着、挥动着…… 像这样的离别场景,在徐爱华的家里一年不知要有多少次,徐爱华自己也说不清。 儿子乐乐闻惯了汽油味;母亲跑遍了天山南北的工矿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家在偏僻的农村,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母亲面对困窘的生活从不抱怨,只是用辛勤的双手不停劳作,把清苦的生活打理得风生水起,让平淡的时光温暖香甜。有一年年夜,母亲神秘地端来一个盆子。打开盆盖,黑得发亮的冻梨间点缀着几个又大又红的果子,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那红果叫柿子。  相似文献   

11.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母亲是个农民,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一样平凡而又朴实。母亲是个憨厚待人的人,母亲勤劳,家里家外她无所不通,无论是那般活计母亲都干得漂漂亮亮。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田地里挥舞着锄头营务庄稼,把田间地畔收拾得干干净净,休息时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大山深处母亲是我的依靠,我的母亲犹如矗立的巍巍大山给我们安全与依靠。家里种着苹果,母亲在天还麻麻亮时背上一背篓苹果,去集市上卖。不管怎样母亲都会把苹果换成实用的东西,那时候我们盼望着  相似文献   

13.
乐坛不老松     
老叶头,这是人们对叶语先生颇富感情色彩的称谓。如今,这位87岁的老人尽管拥有重庆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理事、国家一级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重庆市第一届政协常委、解放军通信学院荣誉教授……等十多种头衔,并且还被媒体誉为重庆市音乐界“泰斗”人物。可是,德高望重的叶老却平和地说:他最喜欢“老叶头”这个家常味浓浓的称谓,因为这令他感觉特别的亲切和温馨。叶语1918年出生于重庆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早逝。作为独生子的他,从婴儿时开始接受母亲(职业教师)给他的文化和音乐熏陶。可是母亲并不希望儿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村支书     
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支书易海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平平凡凡地过了几十年,临老了倒让乡亲们把自己的事情当故事传开了。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易海龙6岁时,父亲就瘫痪在床,一躺就是18年。7岁时,母亲又暴病而亡。12岁那年,他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到平江县一个砖窑里做砖烧瓦,挣钱养家,后来他回乡成了亲,又张罗着把两个弟弟的婚事办好。可几年后妻子生育了三个子女后又得病而亡,他又同邻村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组合成了一个家庭,夫妇五个孩子,大的不到十岁,小的才四岁,生活本来应该是很艰难的,却因为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老易闲时又在外面做点油…  相似文献   

15.
《史记》和《东周列国志》这两部古籍,都有战国时期大将吴起为士卒吮疽的故事记载:有个士卒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去脓血,疗疮治病。这个士卒的母亲听说后伤心地哭了。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小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吮疽,你怎么还哭呢?士卒的母亲说,对吴公为儿子吮疽并不是不感动、不感激,而是因为往年吴公为这孩子的父亲吮疽,他父亲在战场上打起仗来头不回一下,就战死在敌人阵中。而今吴公又为儿子吮疽,我不知道他会效死在哪里,所以才哭呀!吴起与孙子齐名,堪称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在7岁时戴着一枚戒指回家,他妈妈笑他了不起,戴上金戒指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是假的,是零食袋里夹带的。妈妈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他说.你戴假的别人也认为是真的,我戴真的别人也认为是假的。他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有潜台词,小孩不具备而妈妈具备购买金戒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背影     
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社区。坐下休息好一会儿后,老人才慢慢讲出他的来意。老人带着精神有问题的女儿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对他不管不顾。老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却把领取低保的存折丢失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来向我们求助。我爽快地答应帮忙。我赶到银行去办理,却被告知手续不全。我把所有手续补齐后再次来到银行,对方却又说必须要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来办。第二天,我和村主  相似文献   

18.
骂人     
有个段子说蒋公宴客,向客人介绍说,这是犬子经国!客人拉一把自家的儿子说。这是驴x的某某。真实性无从考证,无非是说来客善迎逢,人家自谦把公子说成犬子,怎么着也得跟犬一个类别才好。  相似文献   

19.
<正>94岁高龄,眼不花可以读报,耳不聋可以听声,腿不麻可以柱着拐杖走路,一辈子没住过院、打过针,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事实。这位老人叫李冬梅,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四连退休职工甄玉慈的母亲。1989年,李冬梅从陕西宝鸡来到红星二场养老后,一直由儿子赡养。现在,儿子也有71岁了,但照料母亲的事,他毫不含糊。关于这一点,甄玉慈说,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身世,所以更懂得母亲的辛苦。  相似文献   

20.
一天早上,一个小男孩蹲在一茎草叶面前,草叶上,是一颗圆圆的露珠。小男孩一边欣赏着这滴露珠,一边把双手摊开,静候在草叶旁。男孩略有些忧伤地说:"妈妈,露珠快掉了。"母亲说:"你把双手放在草叶下面,还是阻止不了露珠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命运啊。"男孩只说了一句话,却让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我只是想,它落下来的时候,别摔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