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百五十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近代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开始。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成了由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国家。而中国的海关主权的丧失是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一致的。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掠夺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并以此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有力工具,最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下面谈谈中国海关主权是如何丧失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历过异常突兀的发展变迁:“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而在近代史上“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节节失败,步步屈辱,国祚日衰.透视这种沧桑变化而寻其缘由,不论我们的感情多么复杂,都会获得一种共识,即近代以来科技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落后是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进程而被动挨打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3.
封建主义的各种痼疾,在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个障碍,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继续发展和恶化,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使近代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关于西藏主权的争议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元朝以来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方施政治理;从文化上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品质;从国际舆论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曾公开否认中国拥有西藏主权。新中国政府拥有和维护西藏主权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和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经创造过古代人类最辉煌的历史。但到了近代却落伍了,被视为一头“睡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它结束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成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使中华民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觉醒,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振兴的共同精神支柱;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6.
今年既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割让台湾岛的《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既要庆祝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还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当我们认真回顾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时,就会发现有一个至今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即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进行的殖民侵略。对此,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都有人大唱赞歌。过去,所有的侵略者都把侵略看成是对中国的恩赐,是为了帮助中国建立“王道乐土”。近几年,西方某些学者掀起一股为鸦片战争翻案的逆流;日本也公然否认自  相似文献   

7.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要素所决定的。政治上,近代中国是一个受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就使近代中国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两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的思想基础。同时,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格局变迁的角度看世界变化,能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站在世纪之交,回顾即将成为历史的20世纪,国际舞台上大国的兴衰沉浮,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经历了并将继续经历着不间歇的变化。总的来说,世界是朝着和平、民主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20世纪国际格局变迁的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在新的世界力量对比状况下,帝国主义各国要求重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近代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明,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而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高层次的文明。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有灿烂的文化……,并且有受到孔学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这使中国社会富于经验,具有一种凝聚力,使外国来访者羡慕不已。”(美国保罗。肯尼迪著《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论坛》2008,(2):62-62,F0003
蒙自是云南近代历史名城,曾诞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和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资企业等诸多第一。2005年12月27日,是蒙自县发展历史上的光辉一页,更是全县各族人民最值得铭记和骄傲的一刻,因为这一天,蒙自县又一次创造了一个“第一”——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西南三省首座“国家卫生县城”。当人们谈论起蒙自的巨大变化时,无不称赞为之付出艰辛劳动的创卫工作者——蒙自县爱卫办主任李桂芬。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发展轨迹探微王春聆*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入中国,变更或改造了原来的经济政治结构。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挽救和解决中华民族危机的救国方案被从西方搬...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再次审视它给予我们民族的影响,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中国近百年来的沦亡危机,结束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史,使中华民族保持了独立…  相似文献   

15.
站在共和国成立60年的历史节点上,凝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媚曙光,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由衷地感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与骄傲。一个饱受百年贫困与战乱、百废待兴的中国,在短短60年里竟创造了超过中国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财富,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中国,一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中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在当时的世界上都越居世界前列。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至今受世人的敬仰,其优秀的教思想还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国家。那为什么中国近代科学反倒落后了呢?  相似文献   

17.
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所从未提出过、更没有实践过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研究借鉴世界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国家发展道路和对内对外战略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既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一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中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国家虽大却无足轻重,人口虽多却备受欺凌。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重新走向崛起的转折点。抗战胜利60年后的今天,只要人们抛弃冷战思维,不抱有政治偏见来审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就会发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不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发展乃至于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容闳实践”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变革维新, 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容闳实践”虽然与洋务运动同处一个历史时期, 但思想上与之有天渊之别, 强调要全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科技, 富强中国。“容闳实践”虽然未获成功, 但对中国近代教育、外交、政治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由此,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