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驻区看守所检察室对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制度进行创新,把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制度、在押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绿色通道规定等内容录制成有声音、文字的光盘,利用看守所的内部闭路电视每天进行循环播放,保证在押人员充分了解其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2.
维护看守所在押人员的人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本文从看守所在押人员的人权现状、修改后刑诉法有关人权问题的重点条款解读、驻所检察如何维护在押人员的人权、不断改进驻所检察监督的方法这四个方面提出对在押人员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押人员死亡是各媒体热炒的焦点。番禺区人民检察院监督的两个监管场所多年来没有出现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故,多件正常死亡事件(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件)在检察监督下得到妥善处理,实现了"零投诉"。本文指出做好监督处理在押人员死亡工作,一是要转变观念,注重保障在押人员权利。二是要注意"预防",一方面预防发生在押人员非正常事故,另一方面对危重病在押人员做好固定证据工作,预防出现在押人员正常死亡事件后其家属投诉、缠诉。  相似文献   

4.
彭卫文 《法制与社会》2011,(14):211-212
保证在押人员的安全是使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由于多年来长期存在的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利不受应有的重视或在押人员的命不值钱等偏见的影响,致使在押人员正常、非正常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侵害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司法公正,因而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利应当给予公平的对待,刻不容缓,防止在押人员的死亡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遵守监规的在押人员从轻量刑,对经常或者严重违反监规的在押人员从重量刑,这是实行刑罚个别化原则的需要,也有利于避免因看守所的监管措施不力和奖励措施不足而导致监管秩序难以维护、在押人员的人身权利难以保障、容易交叉感染等后果。将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的行为表现作为量刑情节,在实施过程中要设定合理的程序以实现司法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6.
修订刑法规定了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私放的对象也由1979年刑法规定的“罪犯”相应地修改为“在押人员”。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界定刑法第四百条规定的“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以下简称在押人员),认识不一,影响到对该类案件的准确惩处。  对“在押人员”如何界定,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监管说”。即“在押人员”指被法院判处自由刑的罪犯,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管改造场所执行刑罚,接受教育和改造的犯人,包括在押解途中的犯人。否则,就不能认定为“在押人员”。其…  相似文献   

7.
濉溪县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在对看守所检察监督中,通过在押人员约见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有效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在押人员李某找回错误刑期12天。  相似文献   

8.
王胜 《法制与社会》2012,(25):295-296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高度重视看守所在押人员人权保障问题,对在押人员的律师帮助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刑罚变更平等权等权利的保护都有所增强.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应完善在押人员人权保障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效果,突出人权保护功能,确保修改后的刑诉法得到正确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杨丹  姜鹏 《法制与社会》2013,(13):212-213
疑似精神异常在押人员是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北京六看作为全国首家对疑似精神异常在押人员进行集中监管、治疗的专门看守所,提升了全市看守所的整体安全系数,有利于监所监管秩序的稳定和充分保障弱势在押人员权益,其实践探索中的经验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某市公安局看守所所长王某,其妻开一超市,因进货需要人力,王某开着一辆警车从看守所内提出四名在押人员,交给其妻看管。自己开车返回单位上班。一名在押人员在装卸货物时脱逃,截止案发时仍未被抓获。[分歧意见]王某构成何罪?有三种观点:观点一:王某的行为构成失职致在押人员脱逃罪。理由是,对在押人员的监管职责本应由看守所来承担,在王某提出在押人员后,监管职责己发生转移,王某应承担对所提在押人员的监管职责。而在装货期间,王某仅让其妻看管,这是导致在押人员脱逃的主要原因。因此,王某具有主观过失,客观上有失职行为,并造成…  相似文献   

11.
监狱检察制度是提高狱政管理质量和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利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监狱出现了侵害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各级检察机关和监狱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监狱工作的监督检察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在押人员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监狱检查制度实施情况的分析,结合狱政管理的有关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监狱检察制度的有效性,更好地保护在押人员合法权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找在押人员谈话,是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开展执法监督和安全防范检察的一个重要渠道。笔者认为,提高谈话效果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一、确定重点谈话对象。驻所检察人员找在押人员谈话,是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监内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维护监管秩序稳定,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也是开展狱政攻势,敦促在押人员交清余罪、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的有效形式。驻所检察干部找在押人员谈话的对象包括所有在押人员,既包括未决犯,也包括已决犯,还包括留所服刑犯。要使谈话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谈话对象有所选择、有所…  相似文献   

13.
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躲猫猫"等事件的曝光,使得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如何处理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投诉随之成为司法界的焦点。实践中,看守所在押人员大多不会实施投诉行为,其主要原因是不愿投诉、不能投诉。因此,需确立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的人权观念,从立法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多途径,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现代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特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造,不仅是配合侦查、起诉、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为保障看守所安全所必需。本文着重对在押人员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看守所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在检察监督工作中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如何对在押人员的人权予以保障,特别是对在押人员申诉权利行使等问题加以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8月,安徽省芜湖市被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选定为"看守所投诉处理机制项目"课  相似文献   

16.
监管场所在押人员死亡案件的监督属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躲猫猫"、"做梦死"等案件通过公众媒体的曝光使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这项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2003至2007年,泰安市人民检察院、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监管场所在押人员死亡尸检案件的分析,归纳总结这些人员死亡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今后预防在押人员死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监狱检察制度是提高狱政管理质量和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利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监狱出现了侵害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各级检察机关和监狱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监狱工作的监督检察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在押人员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监狱检查制度实施情况的分析,结合狱政管理的有关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监狱检察制度的有效性,更好地保护在押人员合法权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实 《法律与生活》2010,(19):63-63
在警力紧缺的情况下,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看守所领导抓好民警落实制度,练好自身基本功、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在押人员的法制教育,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各监区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遵守监纪加强改造,增强在押人员的改造意识,稳定在押人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80后”在押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违反监规和监管事故的主体。针对看守所“80后”在押人员违反监管的问题,研究“80后”在押人员关押情况、违反监管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违反监规及监管事故发生的规律,并围绕确保监所安全中心工作,提出以落实监所保障机制为基础、规范监管执法为关键、建立科学防控体系为保证、化解在押人员贫富矛盾为根本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省检察机关自2003年5月以来,认真开展清理和纠正超期羁押专项行动,在全省实现了检察环节无超期羁押的基础上,先后清理和纠正其他办案机关的超期羁押181人,从2003年底至今,全省无超期羁押。摸清底数,找准问题为了摸清底数,全省检察机关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实行“一人一表”制。驻所检察人员对每名在押人员填写一张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情况登记表,使检察人员对每名在押人员的诉讼时限一目了然。二是实行法律文书审查制,查看手续是否齐全规范。三是实行“两见面”制,驻所检察人员坚持与在押人员、案件承办人见面,了解在押人员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