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中央苏区时期,苏区的领导者们在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时就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计划把湘鄂赣苏区和赣西南苏区连接为苏维埃中心区。中共湘鄂赣省委隶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党政军群等工作都得到了苏区中央局指导。湘鄂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口     
最近,湖北孝感、黄州;河南信阳、南阳;安徽安庆、六安等地市的金融研究人员聚集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诞生地红安县,共同探讨研究“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金融历史。1930年10月,“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在红安县七里坪成立。他们当时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发行苏区货币、融通资金、组织存款、发行贷款、办理结算、兑换货币、代理金库、筹措军费等。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为发展鄂豫皖大别山苏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军工、军需生产,开展鄂豫皖大别山苏区经济建设、支持革命战争,开展生产斗争与苏区建设,巩固、壮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夺取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会议期间,收到代表撰写的《论鄂豫皖苏区银行的历史作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对革命战争的贡献》等论文40篇,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地方金融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彭四芽 《党史文苑》2023,(S1):40-42
<正>1930年2月6日至9日,由毛泽东主持,在江西省吉安县陂头村,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和红五、红六军军委举行联席会议(亦称“二七”会议)。“二七”会议讨论了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及苏维埃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二七”会议不仅对当时赣西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全面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广东东江苏区和闽西苏区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部分。中共东江特委,闽西特委和闽粤边区特委先后领导饶平、大埔、平和、诏安四县  相似文献   

6.
1931年7月11日,闽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闽北地区苏维埃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统一领导的新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经济、财政委员会,在闽浙赣边区20余个县、50余万人口中,成功地建立了闽北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苏区生产力、促进苏区文化进步、解决苏区生产和生活供给、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共培养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借助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对鄂豫皖苏区卫生组织建设、防疫工作及其启示等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鄂豫皖苏区医疗卫生防疫研究有所裨益。一、苏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鄂豫皖红军诞生以及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8.
刘勉玉 《世纪桥》2000,(6):47-49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在江西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曾山同志是第一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历任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对江西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其主要贡献是:成功地领导了官田暴动;指挥攻打吉安功绩卓著;最先提出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正确主张;大力建设苏维埃,以人力物力保障反“围剿”战争;坚持游击战争,掩护红军长征,参与组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闽西、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杭理应享此殊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闽西、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因为实行苏维埃管理模式,而被称作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一般而言,苏区都是四周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下的红色割据区域,设兵打仗乃家常便饭。为支持革命战争,改善民众生活,各个苏区都尽可能开展了经济建设,并且运用发行公债等手段筹集所需经费和物资。这些已是众所  相似文献   

12.
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是指弋阳、横峰、信江地区,而早期1928年赣东北特委书记饶漱石、黄光领导的赣东北苏区主要是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这边,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土地革命,开辟了红色苏区,"湖口暴动"攻占了县城,影响全中国。而这辉煌一页,主要是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邹觉民主席和中央特派员起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党史我们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创建于1930年夏,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金融组织。但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局部地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经济不发达,而且四面受敌人包围。敌人对苏区除了不断地进行军事进攻外,还采取经济封锁和掠夺的手段,以达到摧毁苏区政权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14.
陈锋  左良 《党史文苑》2016,(5):42-4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为解决工农武装力量的军需和根据地内部的民生问题,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了苏区钱币、战争公债  相似文献   

15.
杨诚  曹俊 《党史文苑》2023,(9):24-26
<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7月,分宜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继而建立了第一支红色武装。经过两年的武装斗争,1930年4月,正式成立中共分宜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分宜苏区县成立后,划分上南、中南、下南区,成为分宜县的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赣西南特委(赣西特委、湘赣省委)领导下的北路行委于1930年8月迁驻分宜,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因实行苏维埃管理模式,而被称做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一般而言,苏区都是处于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区域。为支持革命战争,改良民众生活,各个苏区都尽可能开展了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苏区开展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这些经验主要有:党的领导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发展教育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实际出发是苏维埃文化建设的正确选择。认真研究苏维埃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使赣南闽西21个县联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中央苏区。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决议。苏区国家银行的创立,成为苏区经济活动和支持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为尔后各个革命时期的金融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我国红色金融事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以马列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制定金融政策 1930年共产国际东方部鉴于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未能掌握银行的失败教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信用事…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苏区军民开展的植树运动,在健全的政策引导、科学的组织形式、热烈的宣传鼓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取得了巨大成果,为缓解苏区经济、支援红军战争、巩固苏维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中国生态建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央苏区开创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路子,孕育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大规模地涵盖宣传、教育、文艺、新闻等各个精神层面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突破发展的瓶颈,不仅赢得了苏区人民的支持,也使苏区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苏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央苏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实践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