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览之窗     
宋庆龄架起第二次 国共合作的桥梁 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后,国民党迫于形势,开始寻找同中共接触的机会。国民党要求同中共谈判的信息,首先是经过宋庆龄的努力送到陕北的。宋子文找到宋庆龄,请她设法与中共联系,将国民党愿意谈判的消息传递给中共方面。宋庆龄把这个任务交给当时以牧师身份在上海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董健吾(化名王牧师)去陕北传递消息。 1936年初,董健吾接受委托,带着宋庆龄写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信,及宋庆龄特地为红军伤员准备的一大包云南白药,以南京政府官员的身份去陕北。2月底,董回到上海,向宋庆龄复命。董从陕北带回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复信,转达了毛泽东向宋子文的致意,并望其促使南京当局改变对内外方针。就这样,在此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宋庆龄最先在国共两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1949年6月,中共核心诚邀宋庆龄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决定派一位特使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这位特使便是与宋庆龄交情至深的邓颖超。随着与蒋介石决战的解放战争步步乘胜推进,新中国的诞生已指日可待。1949年初,中共核心领导们正在河北农村的西柏坡一同勾画共和国成立的蓝图。他们非常惦念宋庆龄的处境和安全,并诚邀她对新中国的建设予以指导。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给宋庆龄发一电报,并请宋庆龄最信任的人金仲华当面转交。中共华南局遵照中央指示,还设想了一套周密安排,计划先把宋庆龄接到香港,然后同何香凝一道北…  相似文献   

3.
淮驹 《世纪风采》2010,(2):34-38
一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奔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护送到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4.
医疗救助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宋庆龄于1938年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动员国际力量援助中国革命,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支援中共。与此同时,在宋庆龄和保盟的帮助下,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多所国际和平医院以及医学院校,构建起了一个覆盖根据地全体军民、高效现代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中共战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秘密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军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笔者)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以下简称海德姆——笔者)护送到了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宋庆龄的动向备受关注。1946年7月22日,她发表声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呼吁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制度与土地改革,强调唯有正确实施三民主义才可解决中国问题。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宋庆龄继续从事救济事业,拒绝参加国民党政府的任何工作,拒绝为国民党政府斡旋“和谈”。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对中共政策不甚理解、对出席新政协会议的身份心存疑虑等,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邀请她北上出席新政协会议一度犹豫,但最终决定北上。宋庆龄北上的意义重大,体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两条道路的汇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解放前,腥风血雨、变幻无常的残酷现实,使宋庆龄练就了一种对敌斗争的高度警觉性。对此,原中共特委三科董健吾的女儿、20世纪30年代初期曾担任过5年宋庆龄通讯员的董惠芳有着很深的印象,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对敌斗争的经验。当时,年仅13岁的董惠芳刚担任通讯员工作没多久,有一次,她奉命前往上海莫利爱路29号宋庆龄家送情报,刚走到大门口,正要揿门铃时,忽听门内有说  相似文献   

8.
上篇宋庆龄说他“堪当此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步步进退,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1935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各派政治力量的响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统治,被迫进行内外政策的逐步调整。为此,蒋介石开始考虑打通与中共高层领导直接对话的渠道。当时在国民党内,与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严重对立的是以宋子文为代表的欧美派。蒋介石决定把联络中共的秘密使命托付给妻弟宋子文,并嘱咐他尽快派一名可靠的使者进入陕…  相似文献   

9.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宋庆龄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果断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旅居海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为了树立起“正统”地位,一直企图拉拢宋庆龄。1929年,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蒋介石借此机会派戴季陶前往拉拢和劝说,企图让宋庆龄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由此宋庆龄和戴季陶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发起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是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意见,由宋庆龄出面组织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1933年宋庆龄在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时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同年10月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王明、康生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了以"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名义起草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并明确要求由宋庆龄等名流共同签名作为这个纲领及该会的发起人和赞成人.次年4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将上述来信稍加改动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改动是将"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的署名改为"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是日午夜,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议召开,宋庆龄任筹备委员会会长,宣布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6月20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的催促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筹委会起草了<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为对日作战宣言>.9月21日在红军长征前夕,<红色中华>首次公开发表了<基本纲领>和<宣言>.1936年7月武卫会总会和上海分会的组织遭到破坏.9月3日宋庆龄、章乃器联名发表<为中国人民自卫会事告大众>后,武装自卫会实际上停止了活动,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由宋庆龄参加的全国救国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书信八封(一九一五年五月──一九七三年三月)编者按:今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15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宋庆龄书信八封及有关文章,以志纪念。宋庆龄的这八封书信,是宋庆龄故居的同志从各方收集来的,在国内均为首次发表,对于研究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生平思...  相似文献   

12.
文尚卿 《实践》2014,(1):25-25
<正>红军长征后,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完全中断。到达陕北后,如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成为当务之急。那么,红军是如何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的?宋庆龄在中共中央恢复与外界联系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一、1935年冬,首先联系上的是宋庆龄的电台1935年11月中旬,共产国际派遣的林育英(张浩)到达陕北,不久,中共中央就与宋庆龄建立了电讯联络,但由于当年极其严格的保密原因,当事人刘三源与廖辉却误以为他们与"莫斯科"或"欧洲的共产国际"电台取得了联系。1936年1月1日,毛泽东电告朱德:"我处不但对北方局、上海局已发生联系,国际亦有发生联系,这是大胜利。"对此,西安事变时担任宋庆龄秘书的李云回忆:1936年4月,中共中  相似文献   

13.
班永吉 《党史文苑》2023,(12):50-52
<正>2023年7月,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撰的《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史事编年(1921—1981)》(中国中福会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出版了。这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诞辰130周年的最好读物。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是在中共领导之下,由宋庆龄担任主席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性革命组织。本文对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的筹备和成立过程、《对日作战宣言》的发表等重要史实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1936年6月,在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两个美国青年——在上海的医生乔治·海德姆和在北平的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郑州火车站会合,一起踏上了西去的神密旅途。  相似文献   

16.
挺拔轩昂的气度,刚毅坚强的风貌──《宋庆龄流亡海外岁月》评介姜华宣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宋庆龄流亡海外岁月》一书,是刘家泉教授继《宋庆龄传》之后又一部人物传记的成功之作。1988年《宋庆龄传》出版后,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曾...  相似文献   

17.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18.
汤雄 《世纪桥》2010,(22):60-62
顾金凤是宋庆龄身边工作人员钟兴宝的表外甥媳妇,1973年5月1日,经钟兴宝介绍,她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在8年的工作中,她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宋庆龄的高度赞扬与信任,视其为自己的孙女儿,并亲昵地称她为“阿金”。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前,姜华宣来我家,送给我他编著的不久前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一生》。华宣是与我交往几十年的老朋友,看到他新出的书,心里非常高兴。我没有专门研究过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可是从事60多年中共历史教学和研究,接触不少有关的史料,对她的一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年初一不会有人来拜年,正好有空,把这本书看了一遍。读后,生  相似文献   

20.
在著名女作家丁玲艰辛曲折的一生中,宋庆龄曾三次资助她。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的营救下从南京国民党特务魔掌中逃出,准备去陕北,当时身无分文,处境十分艰难。宋庆龄得悉后,通过冯雪峰送去350块大洋作路费,使丁玲得以顺利到达陕北。后来,丁玲在《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写道:‘面对这350元,我心里感到灼热、温暖,孙夫人赠我的350元,所代表的对我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