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胜健 《黄埔》2013,(2):20
罗芳珪,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珪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2.
宋胜健 《黄埔》2013,(2):20-20
罗芳琏,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硅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3.
《学生杂志》是刊发学生作品的主要刊物之一,该刊于1914年8月在上海创刊,到1931年11月第18卷第11期出版后停刊;1931年12月10日出版第18卷第12期,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停刊;1938年12月在香港复刊,1941年"一二·八"战争时第二次停刊;1944年12月15日自第22卷第1期起在重庆复刊,1947年8月终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本文主要辑校的目录是1938年12月复刊到1941年11月停刊、1944年12月到1947年8月这两个时间区间中的文学部分的文章,是抗战之后国统区《学生杂志》所刊发的文学部分文章的正文辑校。  相似文献   

4.
正(注:蔡省三,香港资深时事评论专栏作家。1918年出生于江西铅山县。学生时期投笔从戎,1938年于武汉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战干团第一团第一期,以后划为黄埔军校第十五期)。1939年分到赣南,跟随蒋经国十年,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2年浙赣战役中抗击日寇,保卫家乡。1949年被解放军俘虏,成为战犯被关押25年,1975年特赦。其作为抗战将领,2005年应邀到北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湖北省黄埔同学会刘汉林秘书长一行专程前往湖北监利县,走访并慰问了1937年8月中国空军第一次空战的亲历者吴鼎臣老先生。首次空战击落日机1934年,年仅19岁的吴鼎臣面对日军不断进犯,满怀报国壮志,投笔从戎,考入了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即空军官校第五期飞行科。两年后毕业即投入到抗击日寇的队伍中。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大战爆发,中国空军集结到华东。中国空军第四飞行大队高志航大队长率领的拥有3个驱逐机中队的中国空军骨干力量,以杭州笕桥机场为根据地,增援上海和南京。当时的笕桥云集着中国空军的精华,还有…  相似文献   

6.
王延洲  吴昌华 《黄埔》2011,(5):48-51
第九章赴美深造,犹如猛虎添翼,归国迷航,幸遇樵夫引路第十四期初级班的同学分乘十多辆大卡车,向昆明航校进发。抵达昆明巫家坝机场航校本部,只见第十二期、第十三期的老大哥们正整装待发,奔赴前线。我们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机种改飞"小北美"(美式战斗机)。由于燃料供应紧张,飞行训练计划一减再减,只能勉强保持技术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叶佩高,原名叶用迈,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现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高峰村。1922年1月,叶佩高在云南讲武堂学习训练三年之久(这是一所著名的军校,包括朱德在内的许多著名将领就出身于此),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8年考入陆军大学第九期,1931年底于陆大毕业。叶佩高是中国远征军有名的青年将领。他在抗日战争中带兵指挥了淞沪大战、武汉会战、滇西远征军高黎贡、腾冲城浴血之战。1937年5月授予陆军少将。1938年元月,叶佩高因在过去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升任副师长。其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成都市档案局推出了"天府壮歌"大型展览。其中,展出了我的大伯父赵正伦的日记,题为《抗战日记》。展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也对大伯父的日记进行了报道。我的大伯父赵正伦,1918年生,在成都华阳中学读初中,后又考入成都联中(现石室中学)。1937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4期(成都本部)6总队第2队。1939年  相似文献   

9.
邱文艺 《黄埔》2011,(1):26-27
尹皓坤,1931年出生于太子河畔风光秀丽的辽阳。1948年,年仅17岁的尹皓坤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二十三期学生。在军校里,他刻苦学习,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1949年12月,尹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3,(11)
杨利伟简历 1965年6月。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一个教师家庭; 1983年6月。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优秀,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后来,又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在空军部队10年间,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他从华北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8)
<正>《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份党的机关刊物。从1937年12月到1945年9月,《群众》周刊冲破千难万险,在武汉、重庆两地共出版10卷210期,吸引和影响了国统区无数革命群众走上抗日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党的一个"方面军"。回顾峥嵘岁月,《群众》周刊在抗战的烽火中坚守党的思想理论阵地,在限制封锁中宣传党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0月,我刚满25岁,是个小学教师,为响应敬爱的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遗嘱,投笔从戎,由福建莆田奔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参加了空军,在著名空军英雄高志航、李桂丹的空军第四大队任职,转战大江南北。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日本空军王牌木根津航空队100多架轰炸机由台湾新竹机场起飞,接连疯狂轰炸我国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淞沪地区战火弥漫,受炸情状惨不忍睹。8月14日,驻守河南周家口机场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接到了司令部命令,迅速到杭州笕桥机场集结,准备痛击日军飞机的轰炸。下午,杭州笕桥机场地面用红白两色“T”…  相似文献   

13.
杨守慎 《黄埔》2011,(6):47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激起了全国人民无比愤慨,有志青年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杀敌救国的抗日战场。当时我正在衡阳市道南中学读书。适值当时设于桂林奇峰镇李家村的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正在衡阳市招收有志青年学生,遇此机会,感到非常兴奋。我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投笔从戎,于1939年秋考入了黄埔第十七期,被编入第十七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中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16年12月出生在确山县顺山店乡袁庄村,幼年入信阳明港高小读书,后考入信阳县立初中,毕业后考进河南省立第三师范(现信阳师范),1934年夏,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13期,校址在南京)。193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陆军第一一一师(张学良部)三三三旅六六六团一营二连三排任少尉排长,当时驻防河南淮阳县。  相似文献   

15.
1916年,我出生在安岳县元坝乡一个大地主家庭。20岁那年,我考入设在重庆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别动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被安排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训班(黄埔军校第14期10总队)深造,毕业后先在重庆卫戍部队劳动大队从事警务工作,后被调到中央军校驻鲁干部训练班,再后来被调入第31集团  相似文献   

16.
王赐九 《黄埔》2006,(5):33-35
留学美国陆军航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牵制了大批日军,促使美国开始对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方面给予支持,并组成由美国空军退役军官陈纳德为少将司令官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后扩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大大加强了中国战区的空军力量。同时美国向中国提供数百架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歼击机和轰炸机,并担负中国飞行员留美深造的任务。为此,中国空军笕桥航校第十二期至十四期学员分三批先后赴美深造,学成陆续回国投入抗战。1941年12月,中央军校从第十七期第一、二、三总队的毕业生中甄选70余…  相似文献   

17.
北较场散记     
北较场位于四川成都城内北缘一隅,自古是处练兵比武的场地,面积宽广,呈长方形。抗日战争中的1937年底,日寇侵犯我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西迁,黄埔军校也随之西撤,1939年初,迁至成都,北较场成了黄埔军校本校校址,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我是二十三期学生,1948年秋,于南京招生"  相似文献   

18.
云埔 《黄埔》2008,(4):33-34
何云是云南大理市人,1928年出生,1945年l2月考入四川国民党宪兵学校,当过宪兵军士、中士教育班长。1949年秋考入四川成都中央军校第二十三期,12月随校在成都起义。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后,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八步校,任教二团班长。“文革”时被错处,1979年平反恢复工作。曾任教师、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9.
正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另设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  相似文献   

20.
正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26团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同年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