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畜牧业是咸丰县的一大支柱产业,1998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43%。当前,咸丰县畜牧业正处在发展转折的关口。畜牧业要“牛”起来,必须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  相似文献   

2.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烤烟生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形成全州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到1997年,全州烤烟种植面积61万亩,产量达到193万担,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1%;烟农的烤烟收入达到8.83亿元(含省外优质烟补贴,),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15.26亿元的7.7%。1998年国家和省加强对烤烟生产的宏观调控,对大理州的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民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大理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一方面坚决执行烤烟“双控”政策,一方面及时加大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力度,积极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努…  相似文献   

3.
杨志民 《创造》2000,(11):18-19
“八五”以来,云南省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199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399.25万吨,比1990年增长31%;肉类总产191.15万吨,比1990年增长144.7%;农业总产值达639亿元,比1990年增长201%,其中畜牧业产值188.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4%;人均占有粮食667市斤;肉奶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开发步伐,为畜牧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畜牧业正在成为富民兴州的支柱产业。截止1998年,全州畜牧业产值达12.63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牧业总收入超过22亿元,农村人平接近700元;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49%;全州已有一批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40%的县市,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一半和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省、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来凤县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牧兽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1998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82%,比199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907元,比1995年增加24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畜牧业一跃  相似文献   

6.
新洲区蛋鸡产业按照正规化、标准化、基地化、板块化的方向正大步地迈进。2004年,全区蛋类总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8%,蛋鸡产业对农民人平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20%左右。到今年2月止,全区共有9个10万只规模的蛋鸡养殖小区立项并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投资总额将超过8000万元,其中4个蛋鸡小区已竣工投产,这种凸现现代科技含量的新型生产方式,不仅成为当前新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而且还为促进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探索了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段生维 《创造》2002,(1):52-52
保山市在“九五”期间,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实施特色农业战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了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一、成效2000年,保山市农业总产值(不变价)达到24.44亿元,比1995年16.8亿元增长45.47%;农业与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68∶32调整到2000年的61∶39;粮经之比由1995年的75∶25调整到68∶32;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95年的808元增加到2000年的1409元,年均增长11.76%。主要农产品连续获得了增产:粮食总产达91.7万吨,比1995年75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襄樊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产业化总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粮食、油料、棉花、茶叶、水果、烟叶、蔬菜、生猪、黄牛、桑蚕等十大生产加工体系,龙头企业达到2389家,年加工能力665万吨,实现产值188亿元,利税15.4亿元,连带基地678万亩,网络农户69万户,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373个,年成交额达到44.3亿元。全市来自农业产业化的产值达到39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创财政收入12.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370元,占全年新增值…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是咸丰县国民经济支田柱产业,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1998年,全县牧业产值达到1.7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43%,被恩施州政府授予“畜牧强县”称号。 咸丰县的富硒乳猪生产加工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州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总投资360万元。该项目经过3年建设,于1996年竣工投产,当年生产乳猪100吨,创产值480万元,创利税40万元,全县的畜牧业生产进入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民从生猪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组,199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8.8亿元,三级财政收入24.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5333元.与1978年比,增长的速度是十分喜人的;与1995年比,则分别增长20%、19.8%、28%、13.毛%.为了保持南海市经济的持续、使康、高速发展,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一、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南海市农村勇往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九五”期间,应坚持实施“决战‘九五’,主战场在农村”的发展战略.一是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三高”农业,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1,(1)
大理州“九五”成就辉煌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末,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33 5亿元,比 1995年的 71 27亿元,增长 87 3%,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年均递增 9 4%。财政收入达 19 1亿元,比 1995年的 11 35亿元,增长 66 1%,年均递增 10 9%,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6 65亿元,年均递增 17 5%…  相似文献   

12.
荣昌是一个养猪大县,养猪产业在荣昌县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荣昌县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而生猪业产值就达4.5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30.8%。其中外销仔猪162万头,产值近亿元;种猪15万头,产值2400余万元;肥猪60万头,产值4000万元;出口猪肉产品3600吨,产值3800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6元中,畜牧业占了1100元。如何做大盘强生猪产业,提高养猪效益,是困扰荣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是提高养猪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期间,在思茅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大部分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任务已提前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实现“九五”计划年均增长9%的调整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亿元。(二)“九五”期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总产值(现价)由1995年的20.5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9.8亿元,“九…  相似文献   

15.
宣恩县坚持以发展养猪业为主,突破性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谱写了畜牧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支柱产业迈出了新步伐。近几年,宣恩县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使畜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02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6%;畜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4.2%,出售产品收入占农产  相似文献   

16.
位于贵州省东部,铜仁地区西部边缘的思南县。全县国土面积2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万亩,总人口56.1万人,农业产值和提供的财政税收占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县。有土家、苗、他佬、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6.7%,有14个少数民族乡,占全县乡级建制的52%.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发展投入诸因素的制约,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象突出,1995年人均财政收入仅62.5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5元(含价格上涨因素)贫困人口达27万人,这就是思南县贫…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证云南省农民增收,依笔者之见,加快发展畜牧业实为一条现实的路子。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的现实途径云南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又是立体气候,适合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衍;另外,畜禽种类多,有172个地方品种。因此,发展畜牧业是结合云南实际,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又一个具体体现。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1997年云南省夺得了第19个持续丰产年,畜牧业产值达163.9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612亿元的26.8%(农业占64.9%,林业占6.6%,渔业…  相似文献   

18.
“九五”以来,在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大理州人事局大力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现全州人才总量为 8.87万人 (不含中央、省属单位 ),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1995年的 1.6%提高到现在的 2.69%,还有乡土人才 3.3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职之比由 1995年 1: 9.9: 68.3改变为现在的 1: 14: 36; 2000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1995年的 36.5%提高到 38.5%,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做了八件实事。 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大理州各级人事部门在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中,主动找准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长沙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长沙工业进人持续、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外引内联取得新的进展。长沙长期保持湖南省最重要的工业城市的核心地位,今后此种发展态势还会进一步突出。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1.5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29%,其中市区工业产值229.36亿元。1995年,长沙市计有国有经济工业企业659个,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3.88%;有集体经济工业企业2688个,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0%;有其他经济工业企业3994个,其产值占全市工…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十年,宜春地区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1.5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53倍,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3.09亿元,已占“半壁江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5元增长到663元,增长4.7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农业出现徘徊的情况下,我区农业仍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1984至1989年,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7.92%’粮食产量增加21.74万吨,每年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