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人所生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从微观层面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家庭。因此,必须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行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和重要基础,也是人们之间以及行业从业人员和社会之间发生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行业,将努力使行业从业人员知荣誉、讲正气、促和谐成为行业风尚,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必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吴莹 《新长征》2006,(12):52-5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中国家政学自创建以来的一个持续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和谐家庭,这也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追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使家庭成员树立"家和万事兴"的信念,自觉地承担起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可以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睦;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婚姻家庭关系有序地、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修果 《探索》2006,1(1):62-65
政治是人类社会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政治和谐的实现。政治和谐是具有社会主义阶级性的政治文明状态,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政治秩序;政治和谐含义本身也涵盖了政治主体和谐、政治关系和谐等基本要求。以此可进一步从执政党的建设、政治制度的建设等方面探讨政治和谐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伟大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落实党的十六屑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积极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三方面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应当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的发展虽然不同于人的发展,却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祥莺  何小平 《求实》2005,(9):5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原则,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环境公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生态伦理原则,当前的关键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极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今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文明 《学习论坛》2007,23(10):32-34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各界具有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和谐建设以及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相处,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积极创建和谐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为推动国有企业创建和谐企业、促进行业和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使命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  相似文献   

12.
肖文 《党史文苑》2009,(3):65-66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智慧之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世界文明的共处以及终极价值的构建等角度,将传统和谐思想古为今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文明江苏。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深刻阐述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昭柱 《求是》2005,(8):47-5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西周 《求实》2005,(5):67-69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步骤;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统筹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和谐不可能自发实现,政府的政治干预和积极建设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建设一个负责任和有能力的政府,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与此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必须着重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培合 《求实》2007,(2):84-86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秩序困境和信任危机,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诚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道德纽带,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经济关系和谐的基本道德规范,政府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而诚信是和谐社会道德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做出全面部署,充分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和谐,食业有责”,创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