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华 《世纪桥》2003,(6):29-30
1957年,55万多知识分子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冤案。在“反右”运动后,“右派”们被流放到偏僻地区,接受野蛮改造造成惨痛的后果。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总结经验,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引以为戒。 一、流放“改造” 当时对绝大多数的“右派”分子采取了下放到农村、农场、劳改队去“改造”的做法。因此,有的“右派”戏称自己为“流放”。 中央各部委的右派被流放到北大荒。殷毅在《回首残阳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旅途,有平坦也有坎坷,有快乐也有迷惘。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曾经迷惘过。那一年,我高中毕业下乡到铁岭农村插队。记得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我从青年点回到沈阳探亲,得知父亲因“反林彪、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判刑10年。当时我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今后的路该如何  相似文献   

3.
相思蔷薇     
有谁见过盆栽的蔷薇吗?我见过,以前我父亲就有一盆。父亲是我的继父。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母亲改嫁。继父是一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因右派言论被分配到我们这座小城。继父在大学里有一个女朋友,是华侨,家在马来西亚,毕业后回国了。继父去不了马来西亚,只好和女朋友分手。我小时候,继父总是愁眉不展地坐在书堆里,默默无声地看书。让我奇怪的是,继父的书  相似文献   

4.
我是农村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经历过"反右"、"四清"、"文化大革命",几十年风风雨雨,夹着尾巴走过来。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在"左"祸横行之时,我的处境,谁也不难想像。尽管我曾经是个共青团员、教育先进工作者,但也逃不脱被欺凌、被摧残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劳教旧闻录     
57岁,石宝莹进了劳教所。 上一次,石家有这样的黑暗的时刻,还要追溯到1960年代,石宝莹的父亲,打成“右派”后被劳教。  相似文献   

6.
我叫樊琪,现年 43岁,因贪污罪被韩城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0年。   我曾拥有过值得骄傲的昨天。   我的父亲是六十年代第一届陕西师大毕业的教师、优秀的共产党员。由于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上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是班上的好学生,功课门门优秀。 1976年, 19岁的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到沈阳军区某部边防独立师服役。临走时,父亲对我说:“到了部队你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干什么要像什么,生活上要向最低的看齐,政治上要向最高的看齐,学习上要向最好的看齐。”父亲的这几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在部…  相似文献   

7.
迷途之归     
这里发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个小山村里的真实故事。一名少女在重病中绝望把“再生”的希望寄托在“主”身上,可“主”并没有显灵,是党组织点亮了她行将熄灭的生命之灯。她改变了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1974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亲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诸葛绪梅。1980年,我们全家迁到了“青龙”这个四周长满很多树的小山村。12岁那年。我上学了,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那时候,我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看天空,总是那么高,那么蓝。正当我做着大学梦的时候,整日里在田里劳作的父亲被一场大病夺去了生命。我辍…  相似文献   

8.
姐姐成为“最可爱的人" 姐姐谢若愚,生于1931年,比我大十多岁。幼时只记得姐姐自白胖胖的,笑声特别响亮。她在万县市读书的情景,我记忆中已没一点印象。姐姐1948年由万县女中考到重庆,进了抗战时内迁至渝的上海公大文史系。 父亲当时在万县市的金融、桐油界颇有名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亲公司驻渝办事处主任黎伯伯每次回到万县,都要向父亲说:“大小姐某月某日又来取了多少银元。”父亲就点头。家里人便常对我说:“她想用钱就到办事处去取,你爸没给她定限额,你长大了也去外地读大学,像她一样花钱。”为  相似文献   

9.
人生往往是在不断迎接并战胜挫折和考验中赢得进步的,而要实现人生价值,顺利跨过一座座困难的山峰,个人努力攀爬固然重要,外界的给力帮助也必不可少。我庆幸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更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奔小康的新时代。求学年代,因父母体弱多病,家境一直很贫寒,当我读高中经济上难以为继时,是党的“希望工程”帮我圆了高中和大学梦。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11,(4):44-44
每年春季,全国数万名艺考生都会怀揣着明星梦,在各大艺术院校考场间疲于奔波。人们看到,一边是一年汹涌过一年的“艺考大军”,一边是青年一代令人尴尬的艺术基本常识的缺失——不少大学生连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文房四宝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边是个别艺术院校一天考试报名费收入200多万元,一边是一些农村中小学连最基础的美术教材、音乐教具都没有。  相似文献   

11.
参加过当年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谈起红军中医术高明的医生,便会提到红一方面军三大名医之一、被人称为“大金刚”的李治将军。▲弃暗投明当红军李治,原名李圣治。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一个小木商家庭。由于家境尚可,父亲又望子成龙,加上李治从小聪颖好学,父亲便决心培养他,先是送他到一家私塾读了几年书,后来又送他到县城中学就读。1924年李治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1929年毕业。这时,他决心终生救死扶伤,为人治病,遂改名为“治”。开始在南昌开诊所,前来看病的国民党军官…  相似文献   

12.
缝补空白     
为了二弟能圆他的大学梦,我们一家人债台高筑。能拉扯的亲朋好友全都打搅遍了,可二弟的大学还没读完一年。整整四年,该如何过呢?母亲常担心,我们这样的山沟沟里团泥巴丸的农家,只怕这大学是读不出来的了……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不会做生意不会当幕僚也不会种好庄稼更不会乱捞钱。我也无能为力,有的只是心急如焚……每每想到这些,我的脑际一片空白。寒假回家,父母还是围绕着家里的田边地角转,一家人的日子真难熬啊。我中师毕业到了离家很远的山村小学任教,每领月薪逐月还上为二弟上学所借欠款便所剩无几了。加上自己谈婚论…  相似文献   

13.
梦的追求     
“梦”给我以希望,昨日“梦”的追求便是今日的现实。我的青年求学时代,正赶上史无前例的“文革”,上大学似乎已与我无缘。可我偏做大学梦,认定了死理:“这辈子,哪怕三十岁,也要上大学。”1971年刚从农村调回来,几位好友常聚一起,学习哲学、历史、语法、逻辑、写作知识。买不到书,就四处去借。一位朋友从高校借来一本《写作知识》,我们每人都抄了整整一厚本。当时,我写了一首小诗和几位朋友共勉:“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登上知识的高峰/把整个世界俯瞰/大自然的奥妙/人类的秘密/在我们眼前展现/我们象小鸟/在人类社会的宇宙空间/自由飞翔/无所阻拦……”皇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大学。那年,我正好三十岁。“梦”给我以创造,使我在对  相似文献   

14.
于清东 《党课》2006,(4):90-90
1946年春天,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到了祖国,毛泽东深情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要念好中国的大学,当务之急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国情。”毛岸英听了父亲的话心领神会,坚定地说:“请爸爸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去做,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青少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文革”时期,却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我1970年底参军,在部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加之又是全连唯一的高中生,两年后,党支部决定推荐我上大学。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是不允许上大学的,大学只在工农兵中招收“学员”,而且不需要考试,只要基层单位推荐、政审,报上级部门批准、高校同意即可。  相似文献   

16.
    
吴海从农村到城市工作是“蹲”着迈进去的。18岁那年,吴海高中毕业,差2分没考上大学,再也没复读。乡亲们同情吴海,都推荐他要么教书要么进大队班子。  相似文献   

17.
翟和平 《实践》2013,(10):25-25
“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而老年人作为共和国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梦想更应当被重视。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风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洲里市南区街道办事处辖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敬老爱老视为己任,让每个老年人幸福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邻居家的老人也需要我”关凤君已年过六十,独自一人坚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尽管如此,她仍要腾出时间去照料邻居家的老人。邻居郭大娘小脑萎缩经常迷路,有一次竟失踪八小时毫无音信,她听说后急坏了,马上冲出去寻找,  相似文献   

18.
陌上花 《新湘评论》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9.
陌上花 《学习导报》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夏天,我从高中考入军校。4年的军校生活使我眼界大开。我一边如饥似渴地汲取理论营养,一边尝试用理论诠释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也迅速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毕业两年多,我就被选进机关宣传部门工作,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