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和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农民军,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灭亡。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勾结清兵,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和报复。明朝覆亡以后,清兵把对付明朝的斗争力量转而对付农民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大官僚、大地主中的投降妥协分子,一起镇压农民军。清朝统治者对农民军的征剿和对各族人民的镇压,使各族人民的生活遭到破坏,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形成了以农民军为领导的包括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月二日,是明末农民起义杰出领袖李自成壮烈牺牲三百四十周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仅存一年有余.个中原委,史家纷说不一,或流寇主义说,或胜利骄傲说,或享受腐化说等等,以上诸说,各执一是,也各有其理,依拙见,大顺速亡,速亡在过激政策上.一、军事上的过激.起初是轻敌.还在大顺政权攻占北京之前,新兴的清军屡败明军,占有整个东北和外蒙古.并曾侵入长城,破蓟州、衮州一带.明朝京师曾为此而告急.吴三桂掌握着明军中的精锐部队,如发现大顺政权对其有不利之举,随时可与清结成同盟.这些  相似文献   

3.
陈文兴 《创造》2004,(11):26-27
三百六十年前那个甲申之年,风云突变.在短短数月时间内,明朝灭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入主北京,大顺政权将军刘宗敏在陈圆圆一事上处理不当,使正处在观望状态的吴三桂冲冠一怒、清军入关,李自成东征失败并率部仓皇出逃,败死九宫山,张献忠屠蜀并死于疏忽,清军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中国历史变得更加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4.
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透顶的明王朝中央政权。与此同时,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横扫大江南北,到处摧毁明朝的地方政权。正当革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我国东北满族贵族集团和一部份汉族地主阶级勾结起来,集结力量,打着孔老二“春秋大义”所谓“讨贼”的旗号,向农民军猛扑过来。一六四五年,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次年,张献忠战死在四川西充。全国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急剧的转折。为了挽救革命,对付新的主要敌人,在四川作战的大西军余部,组成了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为代表的领导集团,攻占滇黔,联合一切反清力量,继续坚持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给予满汉封延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他  相似文献   

5.
关于列宁社会政治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樊晓光 《小康》2012,(2):124
正收藏如果也分流派的话,有些人终其一生投身钻研,将其做成一门学问;有些人家族传承,将其作为爱好和品位;有些人则在天桥上耍把式、钻空子,捡个漏就撤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其人热爱屠杀,发明了很多残忍且高效的杀人方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农民政权的观点,尽管不很突出,也不很完备,但它是新民主主义诸多理论的萌芽并为之形成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农民政权观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3,(9):1-1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起长达229年的强大西汉政权。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后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进城不久便追求骄奢淫逸,很快失去了民心,大顺政权仅坚持18天就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了农村政权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国民党选择了传统的保甲制,选择依靠原有的农村基层政权体系,依靠地主、豪绅等势力来控制农村。共产党选择依靠广大中农、贫雇农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最低的农民来支持其农村政权,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权制度创新的前提、目标及路径.指出乡镇政权要成功地应对与上级政权、村级基层政权及农民的关系,需要找到成功的"当家人",即了解农民和农村的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11.
明末以来,关于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之死,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以致成为三百年来的一个悬案。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历史研究》发表了金毓黻、李文治等同志的文章,依据有关史料分析,考证出李自成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为乡民程九百所杀。一九八一年一月,湖南石门县夹山寺发现了传系李自成所作《梅花百韵》木刻残版,又从奉天玉和尚墓葬中,发现骨灰坛和砖刻《塔铭》。有的同志以此印证清乾隆初年任过澧州知州何璘的说法,认为李自成于一六四五年脱离大顺军,潜迹石门夹山寺为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纷纷建立。在1946年以前,解放区政权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面貌。1946年6月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国共两党彻底决裂。从此解放区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改变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个时期,参加人民民主政权的基本成分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而以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从政权性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费以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开始从汲取/控制型向反哺/服务型转变,乡镇政权也开始迈向"服务型政府","脱嵌化治理"的逻辑开始显现:乡镇干部的"去乡土化"进程加快;村级组织呈现维持型、富人治村型等不同的表现类型;以乡镇政权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实践出现了"有(形式)治理,无(农民)参与"的局面。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普通农民脱离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轨道,失去参与村庄治理的机会,客观上加重转型期乡村社会的治理困境。为此,乡镇政权的体制变革,应该重塑日常行政的政治性,强化服务能力,重构与农民的连接机制,为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持续改善提供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乡村政权组织的信誉在政府信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乡村组织在历史上有过良好的信誉 ,但目前其信誉度有下降趋势 ,农民对乡村政权组织的信任、依赖、评价、期望、归属都在降低。这既是乡村组织自身运作造成的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重建乡村政权组织的信誉应从推进基层民主、强化乡村政权组织的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是我国国家政权中最低一级政府,代表国家直接面向农村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政权、政策在农村地区的直接实施者和具体负责者,是联系国家和农民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乡镇政府行使职权困难和职能错位,影响了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权威和乡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徐元宫 《同舟共进》2011,(12):47-51
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新政权建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便爆发了针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本文拟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根据,并剖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引发农民暴动的原因,暴动的影响,整个苏联时期的农民政策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权组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既承接着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又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乡镇政权执政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与否。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农村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进行几点辩证分析:乡镇抓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分税制使得中央和省级获取财税的功能不断强化,比重不断上升,而农村基层的财力却被减弱。“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乡镇财政成为保吃饭的财政。为保在编人员工资,保乡镇机构正常…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新时期新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是农民向土地寻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三是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乡镇处于县村之间,是连接国家和农民的“二传手”。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权建设的好坏,既关系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我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因此,加强乡镇政权建设是我国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然而,目前乡镇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姬莹  赵毅 《传承》2010,(30):46-47
列宁主张新政权要从生产上帮助农民,为此列宁主张把农业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的成就之上,要求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要求积极收集播种的种子,建议因地制宜的改进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