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的创新三方面的方法与举措,推动课程思政实践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依托课程思政改革,将单课程育人转向全课程育人,专人育人转向全员育人,特定时空育人转向全时空育人。以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通过融入式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明确"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三三三"(三个目标、三个导向、三个关系)基于融入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工作进行融合,扩展思政工作内涵及外延,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相似文献   

3.
抓好思政课程、抓好机关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作为思政课"项链模式"和"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教务考评党支部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让党建与课程思政教改同频,让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同步,用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让支部堡垒作用体现在项目一线。支部党员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二级学院应积极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全面深入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以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提升和以学生成长需求侧供给满足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核心驱动力;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就业教育相融合”的“双核驱动三项融合”工作理念。全面探索建立“五三五”工作模式,即创建“五个一工程”,推动课程思政与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打造“三个育人成长平台”,促进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把握“五个成果导向”,推进课程思政与就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教育"大课堂"是思政教育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思政教育"大课堂"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全员育人,"人"是关键,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以及二者之间的教学相长关系。因此,在广泛探究思政课建设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选修课是思政必修课的强力补充和有益延伸。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积极试水、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孵化带动了一系列创新型思政选修课程,成功打造了特色思政选修金课,从时间、空间和受众三个维度,即"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期到假期"的时间维度,"从线下到线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一所高校到校际联合"的空间维度,以及"从受众整体到受众个体""从传播主体到主客互融"的受众维度,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政选修课的辐射范围,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时间、空间和受众层面的无缝对接,深化了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推动了"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固本强基、奠基未来的战略工程。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搭好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满足师生对思政工作的期待;抓好课堂主阵地,发挥思政课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黄代根 《世纪桥》2023,(8):91-93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逐渐升高,思政元素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融入势在必行,“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三全育人”中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内容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意识塑造。从“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含义入手,对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构建起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呼唤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全面加强与改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对育人导向的"认知偏差"、育人主体的"各自为战"、育人内容的"孤岛效应"、对育人效果的"模糊评价"等现实瓶颈。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提升认识、联动合作、示范带动、强化规范,强化各科教师课程育人责任、搭建各科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挖掘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育人内容、健全课程思政育人的考评体系,进而全面推动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并进的高校立德树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刘希磊 《当代贵州》2023,(20):76-7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大部署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课外育人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第一课堂育人共同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做实课外育人工作,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高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课程思政,不是在思政课程之外再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课程+思政"的简单拼接,而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基于"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基本遵循,以"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遵循"政治性、科学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的基本工作原则是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特征的必然要求。湖北聚焦发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路径,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程佳元 《世纪桥》2023,(8):78-80
“三全育人”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以“专业+思政”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式。在开展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设主力,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没有被有效释放。分析来看,辅导员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保证课程思政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顺利实施的重要桥梁,激发辅导员重新认清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动员辅导员参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高校“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发展,持续为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批"整体改革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校级综合试点工作方面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构建体系,以此促进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017年学校启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教育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一段渠",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程"保证"丰沛水量"、引领正确方向的"主渠道"地位,以及高校"课程思政"覆盖面广、隐性教育的"一段渠"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渠道"各自优势、建立育人协同机制等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水畅通"的路径,从而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途径和载体。但目前高职学院“课程思政”仍存在着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知识素质欠缺、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不完备等问题。针对上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相辅而行,使学习者全方位成长。  相似文献   

20.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教学工作,筑牢铸魂育人堡垒,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探索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体育+思政”立德铸魂品牌教育,实现了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政治引领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