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艳 《求实》2009,(Z1)
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女性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柔弱、良善的形象,很难与犯罪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剧增,且犯罪的形式、种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犯罪的动机大多源于对金钱的追逐以及基于情感的困惑,大多集中在侵犯财产类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两大类上。笔者试图对当前女性犯罪这一社会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街道"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也是落实治理之策的基本单元。在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下,街区治理存在明显的"效能迟滞"问题,突出表现在治理成本过高和效能偏低两大困境。杭州市凯旋街道紧紧抓住"人"和"机制"两大关键要素,通过培育治理理念、再造治理体系,积极促进政府、社区、社会、企业等力量之间的联动、吸收、互促,逐渐形成融合"共通理念、共识文化、共荣团队、共治机制、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共生型治理"模式。这种重在彰显社会共生思想、营造良善街区生态的地方性创新实践,是对既有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3.
网民问题:网络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登蕓  吴满意 《求实》2017,(9):56-68
中国正处于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十三五"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重要部署都指向了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问题。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与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社会对于网民问题的不同定位和差异解读会导致相应的网络社会治理逻辑和路径。对当下中国而言,有效的网络社会治理需要契合网民的生活样态,重视网民在网络生存中的内化与外化等问题,这是维护网络治理秩序和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宪制秩序变迁是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建构进程的主导性线索。新中国宪制秩序肇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宪制思想和共同纲领制宪实践为宪制起点,历经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而抵达作为真正"改革宪法"的八二宪法。新中国宪制秩序以人民主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为不变的根本法,以不同宪法文本及其具体宪法律秩序为内容构成,对70年来人民主权与党的领导的法治互动及其制度网络的成熟起到了根本法的保障作用。"改革宪法"具有典型的政治平衡性和法治协调性,对习近平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及对外战略起到持续支撑作用。围绕"改革宪法"存在不同的理想图景和政治取向,我们需要始终注意维护这一宪法的原则、限度及其平衡性,避免极端化的冲击和改造。新时代宪制秩序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旗帜,以2018修宪新秩序为规范框架,试图建构一种完备自主且对外开放的中国宪法新秩序,其发展前景依托于"一带一路"具体实践及其政治哲学的理念准备和规范导引,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宪制方向不断寻求共识和进展,从而将中国宪法再次带入世界文明制度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网安则国安,网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也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  相似文献   

6.
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稳定状态,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秩序由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三个要素组成;实践中则依靠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等机制加以维系。虽然布尔的理论只揭示了国际现实的一个侧面,但其以秩序为线索,通过"社会性"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的机理和国际关系的现实,奠定了英国学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以新的视角理解国际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7.
晏国政 《先锋队》2013,(2):46-47
最近,以"引领与践行——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年会在北京举行。在此年会上,太钢"发布绿色发展手册,践行绿色发展文化"案例获选"2012全球契约中国最佳实践"。据了解,中国共有20多家企业的30个案例获选"2012全球契约中国最佳实践"。2012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年会认为,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成员在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舆论能量.针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用同意识淡薄、理念方法陈旧、工作思路不明确等薄弱环节,必须从观念、实践及制度层面采取一系列新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以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并不完全等于网络民粹主义,它是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和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公共理性表达是对表达形式的理性强调,是一种理性平和的表达心态。底层社会撕裂的秩序冲突、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网络舆论表达的错异思维及网络虚假意识形态的恶性膨胀,四者合谋促成了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吁求基于批判思维、宽容意识、社会责任和走向合作的公共理性表达。培养公众参与网络舆论表达的实践智慧,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网络舆论回应力,激发网络社会组织的集体行动力和凝聚第三方"缓冲地带"的调节力,是网络舆论公共理性表达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党群社会资本的内涵,即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了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了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了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湛中乐 《前线》2013,(3):39-40
网络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确实非常便利,但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包括侵犯著作权、侵犯个人隐私、威胁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宣扬黄赌毒等不健康信息、传播计算机病毒、开展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等。可以说,网络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现实社会中需要的秩序和治理机制,在网络上同样需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网络为手段和途径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平等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塑造新型政治文化,有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民主,但网络信息的不均衡性也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存在"非理性"和"非法性"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政治稳定等问题。为有效推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应着重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法制化;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和教育,保障公民平等参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提高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素质;建设新型网络政治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6)
传统社会的"济贫"是一种垂怜和施舍,《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救助正式出现。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秩序的"稳定器",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安全阀"。目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制度日趋完善、工作日趋规范。但仍然存在救助水平整体偏低、救助对象难以准确确定、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以民生福祉为宗旨,转变理念、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全面推动农村社会救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使秩序对于地方治理来说弥足珍贵。因而,秩序建构成为地方治理创新的必然逻辑起点。但是,秩序构建是建立在一定的依赖条件之上。着眼于秩序构建的南通"大调解"机制,通过机构功能整合、制度整合、政社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其实践表明,地方治理创新唯有以秩序建构为起点,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而这均依赖于资源整合这一技术手段,资源整合因之构成地方治理创新的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然而,虚拟空间存在的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社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断裂",但又与现实社会有强相关的"连续"。探寻网络社会的规训技术,不是对现实社会治理手段的照搬,而是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连续性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福柯话语中"规训技术"的细节,探寻网络社会不同身份主体在网络"缺场"空间的"脱域"表现,明确政府在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定位,整合网络社会认同,构建多中心式的网络秩序,疏导和化解网络社会负面情绪,实现公共秩序与个性体验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诚信问题日益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诚信建设就成为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秩序是为保证社会经济系统顺畅运行的社会共同约定。在交通规则中,行人车辆靠右走是一种社会约定;在我国传统自然经济向小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逢"五"赶集是一种社会约定;在工业化进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一种约定;在市场经济普遍建立过程中,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发展为货、款让渡在时间上的分离也是一种约定。可见,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共同约定就是市场经济秩序,诚信制度则是其共同的基础,诚信是一切约定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诚信这一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诞生和发展,信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所有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在诚信原则的基础上,市场竞争才能发挥其配置资源的效率性,并使市场竞争充满活力和动力。实践证明,哪里没有诚信,哪里的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当前,我国市场的诚信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社会信用低下,失信行为盛行,严重扭曲了经济关系,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削弱了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或者说是由于诚信制度尚未在市场经济中确立主导的地位而造成的。目前,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诚信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工作价值观是以价值主体意识为核心,包含工作秩序信念、工作规范意识、价值实践思维、核心价值理念等四个基本维度的评价坐标体系。由于社会发展中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当代中国领导干部工作价值观呈现出“矛盾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党群社会资本主要指党在社会群众中的影响。这种社会资本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是党的合法性基础所在,也是党的力量所在。具体来说,党群社会资本包括三个方面: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是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无形资本形式,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是其核心要素,与公共资源网络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并在公共资源网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提供了社会信任基础、社会规范和秩序以及公民参与网络。因此,可以围绕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的三个核心要素,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促进公共资源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形成了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两派学术分野,这些理论能揭示传统的社会建设权力生产逻辑,但却不能为新时代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协商民主为独特优势的社会建设提供新方向。多地五社联动的实践发展路径表明,兼具活力与秩序的社区具有共性特征,即在党组织引领下,经由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购导入社会组织,联动专业社工、社会资源等多元要素入驻,激发社区内生活力的同时保障秩序,最终实现运行模式上的“殊途同归”。区别于国家中心主义视角下以限制和配合为特征的社会建设逻辑,服务激活社会强调党和政府尊重社会运作的客观规律,综合运用服务项目购买、社会组织培育、法治约束、价值激励等多种方式,实现在有序基础上激发社会活力的建设目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新格局。服务激活社会,这一五社联动驱动社会建设的运行模式,为当前党、政府、社会等主体复杂交织的社会建设格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