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2010年1月15日,民政部纪检组长曲淑辉赴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1号院,视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新办公大楼基建工程。二、2010年1月26日,"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在减灾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评审。项目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环境减灾A、B卫星数据在减灾领域应用的业务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1):17-17
一、2011年3月9日,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魏山峰一行访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与魏山峰司长一行就环境减灾后续星立项建设相关事宜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4.
云鸿 《中国减灾》2009,(9):57-57
9月8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视察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基建工程.他深入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详细了解了基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认真听取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运行管理与减灾应用系统工程”规划及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1,(10):58-58
2011年9月6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在北京隆重举行“环境减灾A、B星运行三周年暨用户服务大会”,纪念“环境减灾A、B星”在轨运行三周年,全面总结三年来卫星运行管理和应用工作开展情况。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各参研单位、用户单位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约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5,(5):5
<正>1月27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考察调研。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业务区,窦部长一行详细了解了灾情管理与数据服务、灾害风险与损失快速评估、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18-18
2011年,环境减灾星座和卫星运行管理系统继续稳定运行,截至2011年12月31日,环境减灾星座A、B星(以下简称A、B星)已经稳定运行1210天。本年共安排工作计划56期,其中应急计划4期;安排A、B星成像2165轨,实际有效成像率达98.2%,成像时间累计467.8小时;获取遥感影像22.3万景,其中CCD影像7.6万景、超光谱影像13.6万景、红外影像1.1万景,保证了对国内及周边区域两天一次的覆盖,  相似文献   

8.
<正>一、2009年1月初,国家减灾中心综合利用环境减灾A、B星数据、其它高分辨率数据和无人飞机数据,开展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进度监测工作,为评估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省级减灾中心在灾害监测预警、灾情报送、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的项目合作,既推动了上下协同的业务运行模式,又提高了省级减灾中心科技支撑能力,也为打造高效运转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减灾卫星工程的建设,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已发展成我国防灾减灾重要的支撑业务。业务体系建设现状一、建立了国内外两种数据共享机制。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以环境减灾卫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的基础上,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及组织建立了稳定的数据共享机制。二、建立了常规与应急两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9月8日下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一行前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1号院,视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新办公大楼。李立国部长首先来到新办公大楼前,详细了解了大楼的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功能分区及现场施工管理等情况。接着,李立国部长深入新办公大楼内部,查看了中心运控会商机房、多功能厅、业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办公区和员工餐厅等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协同、促进各省减灾中心的建设和发展,11月22—23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五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出席并讲话,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主持会议,中心副主任俸锡金、18省(自治区、直辖市)减灾中心有关人员、部分省(区、市)救灾处负责人、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中层干部与业务骨干9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重要精  相似文献   

13.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4.
赵志强 《中国减灾》2010,(10):23-24
为提高各地民政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推进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进展,总结第二个“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经验,9月1日-2日,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中国减灾》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减灾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行。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闰志壮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7月13日11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淮河流域和重庆洪涝灾区灾情严重的情况,首次启动“减灾合作宪章”机制。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根据授权,于7月14日18时获取了7月13日蒙洼蓄洪区和重庆涪江灾区的日本陆地观测卫星(ALOS)和欧洲空间局环境卫星(ENVISAT)影像,  相似文献   

16.
马旦珠 《中国减灾》2012,(5X):57-57
<正>十年锐意进取,十年风华正茂。十年硕果累累,十年春华秋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承担中国减灾救灾信息交流、技术支持、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和基础研究等职能的专业部门,中心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形势下,根据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同步,担负起培训防灾减灾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减灾卫星工程的建设,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已发展成我国防灾减灾重要的支撑业务。  相似文献   

18.
张卫星 《中国减灾》2012,(5X):20-23
<正>尊重科学,善用科技,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是做好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所在。自2002年成立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始终围绕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强减灾救灾业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延伸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年来,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综合减灾业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八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4,(2):58-58
2013年12月20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在北京举办了减灾救灾社会参与座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20余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张晓宁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23):59
11月19日6时6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环境减灾星座C星的发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