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娟  曹清波 《前沿》2005,4(6):28-30
本文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黑格尔的人性善恶观进行了考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对黑格尔“恶动力”思想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民族思想是在汉朝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大一统”国家观念是司马迁民族思想的基础,也是汉武帝“中国一统”民族思想在《史记》中的表达。司马迁第一次系统建构了“五帝世系”,“五帝”是一脉相承具有血亲关系的中华人文初祖,也是汉朝疆域内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即“华夷共祖”于黄帝。在上述前提下,“华夷”子孙经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一个有内在历史文化联系的民族共同体。以此为逻辑起点,司马迁在《史记》里除了《五帝本纪》之外,还为6个边疆民族列传记述,对汉代的民族共同体进行了系统的记述,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这是司马迁留给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朱光宝 《求索》2005,(9):143-146
本文认为《史记》作为历史著作而具有重大文学价值的原因在于其价值取向的正义性、远大性和主题思想的崇高性、深刻性;还在于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内心的冲撞性;更在于司马迁写出了历史人物丰富的情感活动、隐秘的情绪心理世界以及其中的矛盾,从而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生活”。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对市场作用的揭示沈端民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熙熙”“攘攘”或“来”或“往”而逐“利”之地,通常谓之市场。市场是历史的产物,始名“市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艰苦地向前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其生前身后人们对他的诸多高度赞扬和评价中,往往离不开一个“奇”字。 明天启四年(1624),徐霞客初访松江名士陈继儒,所谈“磊落嵯峨,皆奇游险绝事”,“胆骨”过人,令陈继儒由衷钦佩,即赞其为“奇男子”  相似文献   

6.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位大史家。前者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西方的历史之父,其《历史》是西方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名符其实的历史著作。后者是中国史学的开创者,中国的历史之父,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他们都是“创立历史研究的模范”。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者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完全可以相互媲美的。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7.
从《尔雅》及其注疏等训诂资料入手,对“刑”、“法”、“律”、“礼”等词语的产生和字形、意义的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把握传统中国法文化的特征。训诂资料及古代文献表明:汉语表法的词来源于“刑罚”与“范型准则”两个方面。中国古代的法是刑法,是礼法,礼是积极的规矩,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消极的处罚,是惩罚于已然的制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在这部伟大著作中,司马迁就如何提炼历史题材,如何塑造历史人物的鲜明形象,提出了一系列美学原则。本文试图以《史记》为主要对象,对司马迁的美学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成才 《长江论坛》2010,(1):69-72,77
周作人悲观的一生来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他的“历史循环论”,一是传统文化的浸淫;二是西方文化的感染;三是残酷现实的棒喝。这种“历史循环论”影响了周作人的生活态度,使他产生了“历史悲观论”,并对历史进步论和中国进行的历史变革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10.
咱中国人爱讲“人情”。一事当前,总要先看看合不合“人情”。“人情”成了不少人想问题、办事情的重要依据。然而,到底什么是“人情”?怎样做才算合乎“人情”?对这些问题,不少人却并没有认真去想,因而也是说不大明白的。 《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就是说,人情是人的喜怒爱憎的感情;说话办事顺乎人们喜怒爱憎的感情就叫合乎  相似文献   

11.
陈科 《求索》2004,(12)
从西周到春秋,经过齐太公与齐桓公等的努力,齐国形成了一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司马迁称之为“大国之风”。它对齐国首霸春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为当今世界大国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焦俊霞 《求索》2008,(8):204-205
对于尧舜禅让制时期的天下为公和“病一人而利天下”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尧的“其仁如天”可以“合和万国”;“病一人而利天下”则让我们看到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本质区别;“其仁如天,合和万国”则反映了司马迁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临安市森林派出所所长章友谊, 43岁, 工作上顶呱呱, 1999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公安系统优秀民警。 2000年 1月 19日,他在熟睡中被妻子叶玲爱花3000元雇来的几个民工杀害。 章友谊平日对叶玲爱动辄打骂,她的一只耳朵被打得听不见声音。女儿经常三更半夜被吵醒,看见爸爸抓着妈妈的头发拖来拖去。叶玲爱曾向组织反映,但均被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打发。绝望之下,悲剧发生。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叶玲爱死刑。 优秀的警察在家却是个“恶夫”,这起案件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断裂与联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关系□陈兴玛一、释题———关于人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动来源于动机,而动机来源于他的需要。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相似文献   

15.
人性观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以“人性善”为哲学依据,由此衍生出了人治,且导致对权力的崇拜,深刻影响着今天的法治建设。与此相反,西方却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了宪政与法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值得我们思考,只有反思历史的影响,重塑国人的思想意识,才能真正植入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说“疑”     
“地球为什么绕太阳运转”,“生物的物种为什么能代代相传”,“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些都是对事物的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关键在于人们对“奇”所持的态度。如果对“奇”产生“疑”,并且破“疑”,就会解“奇”了。宋代朱熹说得好: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相似文献   

17.
夏继先 《湖湘论坛》2008,21(6):77-78
春秋时期,周礼崩坏,群雄逐鹿,历史进入了一个“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历史巨变时期,《左传》的作者通过对真实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综观全书,“尽而不汗,惩恶而劝善”,表现了《左传》记史的最大特点:它不是按照官方的定性与通报来记载历史,而是按照历史的事实记述;对人事的记载全面客观而公正,既扬其善,也昭其恶;不为宗国讳,不为君王讳;不遮己丑,不掩人善。  相似文献   

18.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提起扬州,人们总会在诗词之中一窥它的风采,毕竟这“淮左名都”在历史的岁月中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今,“逢人犹说好维扬”的时代更续写出新篇章,从文化到经济,从教育到科技,现在的扬州显示出愈加不凡的实力,而扬州残疾人事业亦成绩斐然。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有声有色来源于扎实,可见,扎实并不普通,因为扎实之后留下的是一份持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史奸与恶,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段文字是对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是中国仅存的最早年表。司马迁以前有许多年表,如《汉书·艺文志》有《古来帝王年谱五卷》,可惜早已只字无存。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开始便说“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云云,可见太史公时还存在不少有关历史年表、年谱之类的文献,而今也早已付之无何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